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文官考试是国民政府级别最高的一种文官考试.抗日战争时期,考试院在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降低考试要求与录取标准的同时,继续推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战时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变通,如考试种类增多、录取比例提高、及格人数相应增加,顺应了当时的需要,为各机关输送了一定数量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成为政府选拔公务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战时环境的影响,官僚体制下私人政治的冲击,以及考试院虽有选拔人才的权力,而没有真正任用人才的权力,致使部分考试及格人员分发到各机关后,长期闲置而难获任用,一定程度降低了抗日战争时期高等文官考试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清季俸制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清季十年改革中,俸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正俸中出现了外交官新俸制,养廉也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还出现了公费、津贴、薪水等制度。综而观之,这十年的俸制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元混杂,二是名不副实。从这两点看来,清季十年的俸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而且对清廷的覆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官制度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全面分析西方文官职业化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官职业化的历史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官考核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往往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它不仅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官考绩制度的某些方面和中国近代有关文官考核的思想,而且也借鉴外国文官考核的思想.因此,可以说民国时期文官考核制度是中西制度冲合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元明清的历史时期,由于我国西南边陲地方的内部以及名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西南边陲地区社会不稳定。西南地区虽然远离朝廷,但是仍然受到朝廷的统治,因此,中央政府针对西南边陲地区当地的具体事情采取不同于内地的政策。即改土归流政策。改土归流是在土司...  相似文献   

6.
清朝也像中国其他的专制王朝一样,十分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为此,有一系列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为弥补科举取士和铨选循例任官的不足,达到破格选拔和重用人才的目的,在明朝保举制度的基础上,清朝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了保举制度,并扩大了保举制度的适用范围。清朝前中期,由于政治和社会变动不大,制度包括文官保举制度多延续,少变化,大体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晚清时期,由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政治制度也在随之逐渐转型。就文官保举制度而言,变动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晚清时期文官保举制度和运行机制,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体现了文官保举的基本特征:文官保举制度不断地调整,文官保举的外在状况发生了多维变动,保举权在诸多人事权中的地位提升,文官保举对政治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甚至超过其有益面。  相似文献   

7.
晚清俸制思想述评@杨兵杰$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封建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增设直隶州便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在此次行政区划的变动过程中相继出现了龙岩、永春、嘉应、连州、宁都等多个直隶州,因此极具特殊性和代表性。雍正、乾隆时期该地区增设直隶州的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以及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等原因的考虑。直隶州的增设也给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如治安好转、社会风气改善、文化教育发展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政府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文官制度,并形成自身的一些特征。如体系较为完备、考试录用与特擢、任命、甄用甄别相结合、制定了严厉的文官纪律、实施过程的循序渐进、对官吏的惩戒十分严厉和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等。概括总结这些特征,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近现代文官制度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革命的推进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官制度;旧的官吏制度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和自由平等思想为建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的科举制对其文官制度的建立起了借鉴作用。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促进了英国的发展,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战前后的英国文官制度。战前英国文官制度概况主要指文官制度的录用、分类、管理、培训等特征及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战后英国文官制度在二战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及效果。最后阐述了1945—1960年代的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文官制度虽受二战的洗礼,却没有从二战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先进的改革主张虽然提出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文官考核主要由吏部和都察院负责。都察院作为监察机关,参加文官考核的全过程,这是明代文官考核制度的特色之一。考核的形式主要是“考满”与“考察”,再补以“拾遗”。考核的标准是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诸司职掌》和《责任条例》同时又因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而有所增补。明代文官考核制度利弊兼存,应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所说的"五斗米",或以为指五斗米道,或以为指"日俸",难以定论.当时"课集军粮"是江州刺史的头等大事,而郡督邮到县"考殿最",也应以此为首要目标,考核结果关乎县令薪俸的增减.因此",五斗米"应当出自韦昭《汉书注》的"若食一斛则益五斗",意指大幅度的"増俸";而"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则寓含了"不愿为贪图増俸而多征粮食...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既有相对的稳定时期,也有激烈的变革阶段,包括从“个人徇私制”到“政党分肥制”,再到“功绩制”的变迁。它在不断变迁中呈现出新的特点:文官法规由繁文缛节到规制简化;行政意识由“官本位”转向“顾客至上”,引入竞争机制;丈官管理由集权到逐步放权;政府机构由大规模扩张到力求精简。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代文官制度形成于19世纪后期,它建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竞争有序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文官制度改革适应了美国步入工业化城市社会的客观要求,尽管因触及政党和分赃政客的既得权益而阻力重重,但深受美国精神浸透的知识分子出于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毅然倡导官制改革。他们利用国会讲坛和报刊舆论,抨击分赃制,宣传功绩制,成立文官改革协会和改革联盟,领导文官改革运动,促使国会通过1883年文官改革法,奠定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础,并对美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制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制度发展的历史,一方面表明政府逐渐以法律的形式将文官的培训法律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也表明文官培训制度的发展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变革。以公共管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讨论和研究美国文官培训制度的问题,揭示出美国文官培训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即由职业培训向素质培训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慎选川省官员,特别是慎选督抚是清政府治蜀的重要前提。清政府重视对四川地方官员的教育与考察,也注意整肃吏治,打击朋党,严惩贪污  相似文献   

19.
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一士大夫”政治体制确立时期。这一体制的确立 ,从表层上看 ,与宋代科举制度和崇文抑武的国策直接相联 ;从深层上透视 ,它是唐末五代以来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文官政治的确立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0.
夺情起复是丁忧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明代文官夺情起复者主要有阁臣、尚书、侍郎等高级政务官、军务官、地方亲民官以及一些负有特殊使命的近臣.由于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制,一些人便利用各种手段,营求夺情.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夺情行为,都会引起伦理问题,加剧党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