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封建传统教育束缚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而近代以来女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清末新政时期的直隶教育改革一度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创建了教育行政管理制度,而且形成了近代新教育体系。清末直隶作为教育较为发达的省份,女子教育就是从这一时期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开始兴办女子学堂,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子教育的禁锢。具体而言,清末直隶女子教育的创办最早来自于社会人士的积极推动,随后在直隶总督袁世凯、杨士骧、陈夔龙的推动下,各级官绅大力倡办,女子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大批女子学堂被设立,学堂数和学生数日益增多。清末直隶女学的兴办也得力于报刊媒体对新教育的积极推动。他们从女子教育的作用、直隶女学兴办情形以及刊登女子教育的论说等方面积极倡导兴办女子教育。女子学堂的创办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子教育的束缚,而直隶一系列女子学堂章程的设立使得女子教育逐步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休闲娱乐活动的丰富与活跃。宫廷由于条件优越,宫廷女子在很多宫中娱乐游艺活动中,引领风气之先,参与到女子本不涉及的领域,扩大了女性的娱乐活动领域。以宫廷女子为代表性的女性游娱行为,既丰富了女性的娱乐生活,又凸显出唐代女子开放和豪健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十分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他从“相夫教子”、“强国保种”、“伸张女权”三个方面阐述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强烈批判了封建制度下人们对女子的错误观念,通过分析男女生理机制和引用一些学者的理论论证了女子有能力接受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倡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为中国女子教育发展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批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和“女子智力低于男子”的谬论,主张女子应与男子一样受教育,并论述了女子教育对于女子自立、下一代的教育及健康成长以及民族国家的强盛的重大意义;提出了“相夫教子”、“兴国智民”的女子教育宗旨;提倡兴办女学,并拟订了第一部较为详细的女子教育办学章程;提倡女子社会教育,反对女子缠足,提倡女子参政。  相似文献   

5.
1919年《晨报》妇女问题专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晨报》改组了第七版,密切关注现实,宣传新思潮.特别是开辟了妇女问题的专栏,探讨女性热点问题,介绍国外有关女性的著作,内容涉及女子人格、男女交际、女子教育、女子婚姻以及女子职业等问题,从中体现了《晨报》的办报原则和立场.妇女问题专栏的内容是研究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改良派,为实现救亡图存、兴国富民的政治目的,倡导和重视女子教育.在康、梁女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先进妇女开始觉醒,女子学堂陆续创办,女子留学渐成风气.这些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末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的,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教士都把教育视为传教活动的从属品,但我们也不应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教会女学产生的影响,开始改变清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并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女子学校,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教会女学对清末中国妇女的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8.
清末女子教育特点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女子教育继承了传统女子教育的教育宗旨 ,但在教学形式、内容和影响上都体现了与传统女子教育很大的不同。传统与近代相结合的二重性与独立人格教育是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试论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留学教育、女子平民教育是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的3个主要方面,她强调把女子教育与以工农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女子教育观,堪称我党早期教育思想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国潮汕女子教育的研究著作较少,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侧重对教会女学的探讨,对潮汕地区自办女学的研究相当欠缺。选择以民国潮汕女子教育为考察对象,通过广泛收集整合有用史料,对这一时期潮汕女子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及特点、女子教育理念及实践、女子教育的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从地域特点和社会性别构建的角度来展示民国潮汕女子教育。其结论是:女子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经济的限制,女子教育的理念和实效更是受到地方政治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性别群体,女性必然存在着有别于男性群体的特征。女子教育也应当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两宋历史中,相较于男子而言,留下名字的女子实在太少。就目前已搜寻到的宋代女子名字中,大致呈现出或带女性称谓,或多叠字,或有显现女子品行、智慧之词,或与佛、道信仰有关等特点。透过这些命名的特点或可窥见,在宋代,女子留名者多具有大致相同的职业或社会阶层;女子是否已婚,也在女子命名或称谓中显现出来。这表明,男尊女卑的现象一直贯穿于中国帝制时代,女性的地位日益下滑,即便在文化昌明和经济发达的两宋社会,仍然如此。  相似文献   

12.
朱剑凡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女子教育改革,提出了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女子教育思想,并通过在周南中学的长期办学生涯不断实践与完善其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在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当今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女子的从容     
女子的从容,向来和美貌无关,那是女子特有的人生的悟性和修炼。所以从容的女子,即使再不张扬,也会透出灼灼光芒。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古代女子的伦理道德观,如:男尊女卑的女子社会观;礼教统治下的女子贞节观;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价值观;三从四德的女子伦理观。并指出了这些封建伦理道德对古代女子的危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女子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自己特殊的价值意义,建设女子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女子大学具备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载体,人的身体始终处在生成中。晚清时期,女子身体被视为弱种,而女子则是弱国的始作俑者。晚清时期在保国强种的目标下,通过改造女子身体来改变国家未来的身体形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女子学堂是晚清女子身体改造的重要场所,将社会精英人士的言论和王朝的政治需要所构成的话语体系制定成学堂的规章制度来塑造学堂女子的身体,并主导着女子身体的生成取向。晚清教育对学堂女子的改变,使女子逐渐适应新的角色,促使女子身体展示出立体的、丰富的内涵,并把女子身体存在的价值由依附于家庭转向依附于国家,女子身体从此步入生产化、工具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唐群英是众所周知的民初女子参政运动的先驱。晚年她毁家兴学、致力于女子教育。本文试从其遗作中分析她的女子教育思想。唐群英认为:只有大力发展女子教育,才能打破封建束缚、养成女子独立人格,强国健民,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从而提高妇女整体素质,方可提高女子参政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朱剑凡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女子教育改革,提出了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女子教育思想,并通过在周南中学的长期办学生涯不断实践与完善其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在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当今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宋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识中,宋代女子教育呈现出一片晦暗景象。但事实上,它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经史文章、诗词书画,还有百工技艺;它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不仅有家庭教育、塾师教育,还有社会教育;而它的教育成就更是光彩夺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本文拟从宋代女子教育的内容、方式、成就三方面入手,对宋代女子教育做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作为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女子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禁止女学到开放女禁的转变过程,他推动了《女子官学章程》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出台,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创办和鼓励民间开办了一批女子学校、女子师范学堂,确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促使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初步觉醒,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当代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