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厚今 《江淮论坛》2008,(1):165-170
钱钟书先生独钟宋诗,<谈艺录>是一部或半部宋诗史,<宋诗选注>又俨然一部宋诗评.尤其是在<选注>的序和以小说家笔法勾勒点染的那些议论意趣洋溢的诗人简评里,钱先生充分地表露了他特别对于宋诗警醒显豁、深入浅出的见解.本文对钱先生评宋诗,从宋诗的背景及其现实性、宋诗的成就及其缺陷美、宋诗的流派及其多元化等三方面进行了搜集演释.钱先生的宋诗观,足以使读者认识到宋诗的真切面貌,认识到它能为我们今天欣赏和接受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02,15(1):26-28
宋人的尊杜、学杜 ,宋诗的承杜、变杜 ,成为有宋一代的社会风气。北宋尊韩 ,有理学家尊韩 ,文学家尊韩 ,又由尊韩而回护。南宋诗流不墨守江西诗派 ,而莫不濡染晚唐  相似文献   

3.
欧梅诗派指北宋仁宗天圣年间至神宗熙宁年间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为主要成员的一个诗歌流派。在其形成、发展、鼎盛、蜕变的40年历程中,形成了基本相同的诗歌主张、大体一致的艺术风貌,自宋以来,论诗者多以欧梅、苏梅并称,实已具备诗歌流派品质。其诗学主张和创作实绩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宋诗散文化、好议论、讲才学与重格力的特色和审美追求,使宋诗一代面目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杨萌芽 《中州学刊》2008,(3):179-181
都下雅集在近代宋诗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庚戌、辛亥诗社中宋诗派成员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显示出宗宋诗风逐渐成为诗坛主流.宋诗派理论家陈衍是都下雅集的积极参与者,小秀野草堂是雅集的一个重要场所.都下雅集所建立的人际网络为宋诗派在民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陈衍揭开了宋诗研究的序幕。“文革”结束后的二十余年,宋诗研究的规模和深度都大大超过前几个阶段。大量的优秀论文和专著发表出版,大批诗人别集、宋诗选注本、诗人年谱及有关资料重印再版。宋诗总体特征和发展过程研究,宋诗作家作品研究及宋诗派别研究与比较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近代“宋诗运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源与文献的双重考索,昭示"宋诗运动"乃民初学者对道光"宋诗派"兴起的推崇宋诗、学习宋诗的文学"风尚"与"流行"风气"的命名."宋诗运动"发轫于程恩泽,继起于祁(山隽)藻,而其理论与诗作的代表,首推何绍基与郑珍.曾国藩在"宋诗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如他本人及其崇拜者认定的那么高."宋诗运动"的形成,既有历史成因,又有机缘凑泊.  相似文献   

8.
清代宋诗选本的编撰以浙人成就为高,表现在文献取材广、规模大、质量高、影响深远,奠定了清代宋诗文献的基本版图。浙江文化传统中深厚的民族底蕴、浓浓的乡邦情结、浓厚的宋诗风气、经济发达人文阜盛是浙人热衷整理宋诗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原因。受历史形势和地域学术传统的影响,清代浙江宋诗选本在诗学上体现出浓重的野逸倾向。  相似文献   

9.
李剑波 《人文杂志》2007,(6):130-134
清代诗坛的宗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表征着对宋诗价值的重新认识;雍正乾隆时期的浙派和秀水派都致力于用宋诗美学理念来进行创作,欲再现宋诗之美;乾隆嘉庆时期的桐城诗派和肌理派标志着宋诗美学原则的新变和当代化;道光咸丰以后的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标榜"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是清代诗坛学宋的结穴.  相似文献   

10.
于清惠 《船山学刊》2011,(1):148-150
本文试图从诗话角度,以《石林诗话》为例,浅析宋诗时柳宗元诗歌的接受的表现。柳宗元诗歌对宋诗有影响,而作为宋代诗话中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又是对宋诗研究的重要著作,《石林诗话》中对宋诗人的评价,符合柳宗元诗歌的一些特点,体现出柳诗对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序言这种肇始于汉代的文体,兼具议论和叙事的功能,它旨在阐述编选者的诗学理念、诗学理论、诗学宗趣。在宋诗选本序言中,序言辨析宋诗特征、探讨宋诗与唐诗之间的渊源关系、为宋诗张本、勾勒宋诗发展流变史、品评宋代诗人等,有力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诗学和宋诗学思想资源,通过序文与当时所盛行的文学主流思潮相呼应。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宋诗运动的关系是一个迄今未受学界充分关注的话题。1895-1906年间,郑孝胥、陈三立、沈瑜庆、陈衍、沈曾植等宋诗派主要成员都曾客张之洞幕,这个时期的诗文酬唱酝酿了宋诗派的理论,加强了诗人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宋诗派的影响,宗宋诗风逐渐成为一种诗学潮流,其余波影响至上世纪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13.
“唐宋之争”与朱彝尊、查慎行宋诗观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文学流派纷呈,各流派或宗唐,或崇宋,围绕尊唐尊宋、唐诗宋诗孰优孰劣等问题产生诸多争议,唐宋之争成为明清文学史上一大公案。朱彝尊的诗学观主要是尊唐黜宋,以唐诗为源为正为盛,以宋诗为流为变为衰,呈现出的是一种传统的源流正变的文学史观,强调伸正黜变。晚年其对宋诗态度虽有所缓解,但仍认为宋诗不能成为诗坛主流。查慎行与朱彝尊有表亲关系,两人经常诗文唱和,在对待宋诗问题上,查慎行不同于朱彝尊,朱彝尊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查慎行对唐宋诗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变化过程。最初,查慎行认为唐宋诗是继承关系,后来逐渐认识到宋唐诗是并列关系。查慎行改变了长期以来所流行的以唐论宋模式,提出唐宋互参的模式,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此外,与朱彝尊排斥宋诗不同,查慎行以宋诗为尊,诗学苏轼、陆游,尊宋而不废唐,兼法唐宋,以高超的创作成就使浙诗派呈现出独特的宋诗特质。  相似文献   

14.
高磊 《阴山学刊》2012,(6):32-35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影响深远的一部宋诗选本,受其编者的交游、藏书、治学以及当时宋诗风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书在编选过程中至少对《宋百家诗存》、《宋诗抄》、《宋诗纪事》、《唐宋八家诗抄》诸总集有所取资。而这种选源关系,通过考察《宋诗别裁集》在选录范围、诗歌编排顺序、作品删改情况等方面与四者的同异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5.
略论宋诗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严羽《沧浪诗话》曾论到宋诗的流派。一直到清初,研究宋诗的人大都着眼于流派的演变。而在流派演变之外,同时注意到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始于清全祖望《〈宋诗纪事〉序》。它讲了宋诗的“四变”,一变是仁宗庆历以后;二变是在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崛起之时;三变是在四灵派出现以后;四变是宋末。清末民初的陈衍,选了一本《宋诗精华录》,仿照唐诗分初、盛、中、晚例,分宋诗为初、盛、中、晚四期。他在第一卷开始时说明分期的标准:“今略区元丰、元祐以前为初宋。由二元尽北宋为盛宋,王、苏、黄、陈、晁、张具在焉,唐之李、杜、岑、高、龙标、右丞也。南渡茶山、简斋、尤、萧、范、陆、杨为中宋,唐之韩、柳、元、白也。四灵以后为晚宋,谢皋羽、郑所南辈,则如唐之有韩偓、司空图焉”。  相似文献   

16.
袁晓薇 《江淮论坛》2003,1(6):124-130
唐代与杜甫处于并尊地位的李白,在宋代受到较多的贬抑与冷落。但有宋一代并非自始至终只有一种声音,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评价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李白在宋代的地位有一个升降起伏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宋代诗坛对唐诗的接受角度和接受程度,与宋诗创作的发展和宋代诗学的演进轨迹呈现出相一致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诗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诗学主张却与复古诗派崇唐抑宋的理论不同。他推崇盛唐,但又认为唐诗并非尽善尽美;他批评宋诗,但没有对宋诗作出全盘否定,而是清醒地看到宋诗对明代诗坛产生的积极影响。他认为各个时代的诗都有其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反对以时代定诗歌创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8.
高磊 《江淮论坛》2023,(5):179-185
清代宋诗盛行,与编辑宋诗选本双向驱动。为编选质量计,选家在筹稿时竭尽所能,除沿用购买、借抄等传统方式以外,还采用了征稿这种颇为新颖的做法,稿源渠道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清人编宋诗选本征稿,就应用形式而言,主要有凡例征稿、序跋征稿、尺牍征稿、发布征启等四种,其中又以凡例征稿最为常见,与凡例分条罗列、直观醒目的体例优势,以及新发图书的平台助力有关;就动因而言,主要有广开选源、宣传新书、赓承先志、扩大交游等四种;就应用特点而言,征稿集中出现于清代前中期的江南地区,且发起者多为宋诗派的中坚力量,这对于我们理解宋诗运动在清代的地理分布、势力消长皆有助益。而征稿的发起者和响应者,其实皆变相地参与了宋诗运动,壮大了声势,整个唐宋诗之争的话语结构也因此有了微妙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唐袈诗堪称并峙的两座高峰。古典诗歌系统之内,只有宋诗尚具备同唐诗的可比性,而从唐诗到宋诗,更完成了诗歌史上最深刻的转向。黄庭竖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宋代诗人,他在宋诗的演变中显示出审美的先锋性。本文试图以黄庭竖为论述中心,并由此辐射开去,对宋诗的走向作一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论道咸年间的宗宋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泉 《文史哲》2004,(2):113-117
关于晚清"同光体"的前身,陈衍上溯为道咸年间的"宋诗派",钱基博等则强调桐城诗派的影响。事实上在道咸年间的诗坛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宗宋风气,这种宗宋诗风是由"宋诗派"、桐城诗派和经世派共同形成的。而陈衍对"宋诗派"的推崇,则与他所持"学人之诗"的论诗主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