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省际人口迁移与距离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离是阻抗人口迁移的重要地理因素。一般地说,随着距离的增大,人口迁移量趋向减少。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迁移,由于所受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距离因素影响的大小将有所不同。本文拟对上海省际人口迁移与距离影响的关系进行探讨。具体地说,即从迁入与迁出两个方面,分析距离因素对上海省际不同地域层次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2.
人口的省际迁移,是指青海人口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人口迁移,以改变迁移者常住户口所在地为标志,迁移对象是指全体人口,凡是在省与省之间定居性的人口迁移,以转移户口为界线,一律称为省际人口迁移。它意味着人口常住地在省与省之间地理空间上的变动。一、省际人口迁移的总量与阶段青海人口的省际迁移,历年的统计资料不完整。1954年到1979年的25年中,只有人口迁入与迁出总数,没有区分省际之间与省内地区之间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具体数字。1980年到1986年,省公安厅人口年报中,划分了省际人口迁移与省内人口迁移的具体界线,分别列出了具体数字,所以这七年的统计数字是比较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2000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局部性变化。如人口迁出和迁入的分布都呈一定集中趋势,且迁入集中趋势尤为明显;人口迁出呈"多极化",迁入则更加集中化;一些重要的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迁出和迁入强度表现出强者恒强、强者更强的特征。人口迁入重心北移,长三角都市圈取代珠三角都市圈成为21世纪以来省际人口迁入的主要地区。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主要是迁入地城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吸引作用明显增强所致,并与空间距离等恒定因素的影响相对弱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迁移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87年以前,我国没有进行过全国范围的人口迁移调查,每年公布的全国人口迁移数据是根据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情况汇总得到的。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9)》提供的解放以来主要年份人口迁移数据,北京市1987年迁入人口为181757人,迁出人口为126313人,迁入率和迁出率分别是18.47‰和12.84‰,净迁入  相似文献   

5.
<正> 建国后,黑龙江省被列入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省份,前30年,随着大规模的开发性移民迁入,人口迁移一直处于净迁入状态,据有关资料计算,净迁入约700多万人,对我省的开发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进入80年代,从户口统计上看,我省省际人口迁移巳发生逆转,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10年约净迁出70万人,人口迁移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等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各省市区的改革开放的时间、范围、程度不同以及其他原因,省际间的人口迁移发展也不平衡,出现了一种逆向迁移。这种逆向迁移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类,即由过去的净迁入地区变为净迁出地区,或由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入地区。从省际人口迁移的系统统计资料看,属于前种情况的有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等省区。这种逆转的典型是黑龙江省,在过去近百年的时期里,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移民迁入省。解放后前30年累计净迁入700多万人,而近10年来则变为净迁出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1985年~1990年共迁出人口…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战乱、灾荒曾造成频繁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今天的河北人口,除燕赵本土人口外,还有历代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人口在此繁衍生息。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河北省出现过几次较大的人口迁移变动,人口迁移类型表现为:迁入型——迁出型——迁入型——迁出型。50年代河北省省际人口迁移呈“迁入型”,10年全省净迁入125.18万人,平均每年12.518万人。1960年~1968年,由于“三年经济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应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因素中经济收入与经济规模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关系及其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出,经济收入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入;经济规模因素对迁出人口的供给及迁移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及其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引、定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逐步城市化是人口迁移中的主要趋势。控制农村人口迁往城市,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和贯彻城市发展方针是我国当前控制城市人口迁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本文所讲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城市建制的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和县辖镇。城市人口迁移是以每个城市的行政区划为界,凡迁出或迁入某个城市行政区域并迁转常住户口的即为城市人口迁移。迁出与迁入是相对应发生的。这种跨越了城市行政区划界限的迁移包括国际间、省际间、城市际间、市区与县际间的多种迁移。各个城市行政区域内的移动以及未迁转常住户口而长期来某城市居住或离开某城市外出居住的均不属本文所讲的城市人口迁移。 本文着重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情况、特点以及个人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胡萍  卢姗 《西北人口》2007,28(3):101-104,107
本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角度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迁移的社会学特征,以及迁移人口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发展的影响,此外还从人口迁移量的分布、省际迁入人口对迁入目的地的选择以及省内人口迁移流向选择等几个方面,系统考察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及其特征,为进一步加快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雾霾污染卫星遥感数据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结合,采用网络自相关和空间重力模型等方法,实证揭示了雾霾污染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迁移存在明显的网络自相关效应,迁出地之间的空间集聚最为明显。(2)雾霾污染对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雾霾污染每提高1%致使人口迁出和人口迁入分别下降0.297%和0.355%;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等因素是人口迁移中最显著拉力,高校生数量和气候等因素为人口迁移中最显著推力。(3)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表明,雾霾污染对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均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雾霾污染并非当前人口迁移的关键动因,提高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仍是地区人才竞争中有力的杠杆,但随着"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推进,雾霾污染将发挥更大的制约作用,应尽早关注雾霾污染给人口迁移带来的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13.
资本形式、国家政策与省际人口迁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运用条件罗吉特模型(CLGT),从省际迁移人口迁入省份选择性的角度,分析了省级社会经济因素和个体因素对不同性质的省际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作用;讨论国家与政府在控制和引导人口迁移流向与流量时的政策问题。作者认为,国家宏观投资对中国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宏观调控是部分失效的;三种资本由于各自目的不同,对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引导作用也不尽相同;省际迁移者对迁入省份的选择是个体在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调整与适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迁移:多区域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迁移过程的决定因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通常采用的迁入模型或迁出模型往往都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建立多区域迁移模型,引入行为变量,用以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决定因子并考察户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迁移的诸多特征如迁移选择性、区域模式、动力机制等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距离、人口与经济变量起主要作用,这与整个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人口迁移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的迁出活动通常是指一个特定社区内的人口向该社区以外的变动过程。与人口迁入活动相对应,人口迁出活动是人口迁移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为研究北京地区迁出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探讨人口迁出的主客观原因,估测这种迁移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而探索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迁移规律,我们对北京1980年至1982年非农业常住人口的迁出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省际人口迁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主要根据罗杰斯年龄—迁移率模型,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基本状况。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强烈制约,省际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年轻劳动者外出打工,年龄分布更高度集中于20~30岁组。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省际迁入人口的吸引力各有特点,珠三角地区几乎完全表现为经济吸引力,而长三角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吸引力。这与两地区的历史传统、经济结构、产业模式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谢童伟  吴燕 《南方人口》2012,27(6):15-21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在影响迁移的因素当中教育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在我国人口迁移过程中确实发挥显著的作用。从全国总体来看,教育对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城市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也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然而,县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均呈现正向作用关系。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层级递进式的迁移情况。这种层级递进的模式实质上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人口迁移矩阵用以反映地区间的人口流向。它一方面是研究人口地区间迁移的基础,又可进一步提取信息以预测多地区人口趋势等。完整的人口迁移矩阵需要地区间人口流向的完整资料,对n个地区,意味着必须提供n~2个数据。中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直到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完成,才可能得出。本文即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求出1982—1987年全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 1987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对各地的迁入人口及其迁出省区进行了调查,迁入人口不仅包括有户口改变的迁移,也包括无户口改变的迁移即自流迁移等,因而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口迁移的状况。人口迁移矩阵的一般形式为:  相似文献   

19.
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的陕西省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急剧增长。省际人口迁移已成为影响区域人口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了解陕西省的省际迁移人口的规模大小和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在引入省际人口迁移因素时,陕西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如何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陕西省迁入人口呈现年轻态特征,多为处于就业初期的年轻人口,减缓了陕西省人口老龄化速度。  相似文献   

20.
1981年以来香港迁入与迁出人口比较分析李若建研究中国的人口迁移问题,不可以忽视香港。香港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国际都市,这一过程的背后是大量的人口迁移。香港的人口迁移有其特别的地方,而最了队注目的是,香港在有大批人口迁人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