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茅盾在《蚀》三部曲之一《动摇》中所塑造的反革命两面派胡国光,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很值得重视和研究。一三等劣绅胡国光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即他的善于看风使舵、窥测方向、多变巧钻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个典型来描写是不多的,而且类似的人物中也没有象茅盾这样作了极为深入细致的刻画。因此,研究一下这个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历史不是没有意义的。胡国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小说写的是我国二十年代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期湖北地区某一县城的社会风云。当大革命风潮席卷到这个县城时,胡国光作为一个“开明绅士”,他  相似文献   

2.
<正> 魏巍同志的长篇小说《东方》,为我们创造出了数以十计的深刻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特别是对主人公郭祥这个崭新的文学典型的成功塑造,在艺术上和美学上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的。一鲜明独特的个性郭祥之所以成为一个崭新的文学典型,在艺术上取得了如此的成功,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与别的文学典型不同的鲜明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在《三家巷》、《苦斗》中,作者用渗透着感情的笔触,創造了周炳这个艺术形象。他不惜用許多笔墨,用自己的全部热情,反复描摹他外形的美,刻划他的痴、傻、憨、直,处处突出他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力图使人們贊賞他,喜爱他。很显然,作者是把他作为三十年代中国革命斗爭中的风云人物来描繪和頌扬的。但是,作者的創作意图并不能为許多讀者和評論者所接受。他們认为,《三家巷》和《苦斗》中的周炳,不是一个成长中的无产阶級革命英雄,而是一个参加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小資产阶級人物。贊賞、歌頌周炳这样的人物,实际上就是宣扬了小資产阶級思  相似文献   

4.
一解放以后,学术界对《水浒》的评价虽有所爭论,但基本上都是全盘肯定它的思想意义。就以最近几年出版的书刊为例: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革命文学杰作.”“《水浒》作者反映这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艺术形象的整体渗透着作家的伟大的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公开地赞扬、歌颂农民起义和起义的英雄们。由于这种同情和歌颂,由于在农民起义的问題上,作者是站在农民义军的一边,他才能够真实地写出农民群众的革命斗爭和革命理想。”  相似文献   

5.
<正> 驰名中外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王传》)是藏族文学史上最有时代意义和最振古铄今的一部宏文巨著。它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对世界艺林的贡献,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的影响所及,早已踰越了民族界限、国家界限,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民族民间文学史上的瑰宝。法国著名的东方学家石泰安(法籍德人)称这部英雄史诗为“亚洲各民族民间文艺的宝库。”他认为,《王传》是研究青藏、康藏高原古代社会的一部异常珍贵的百科全书。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策·达木丁苏伦博士高度评价《王传》说:“象珍珠般的贯穿着真理和深意。” 《王传》有着浩繁的卷帙,壮阔的场景,磅礴的气势。通过艺术形象“格萨尔”的塑造,概括了一个漫长历史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性别角色扮演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别角色十分特殊,他不能扮演传统的男性角色,也并非简单的双性恋或同性恋,实际上倒是一个心理学所说的性别烦躁或性别认同障碍者。《红楼梦》通过塑造一个承载家族未来希望,却又不能承担男性责任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对贾家败落命运无可挽回的绝望,这才让今人从中解读出了封建家族、社会难以为继,小说由此在客观上具备了反封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 “意境”是什么?有人说它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形象,又有人认为它相当于典型形象。据我看来,在某种意义上,“意境”虽然可说是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或者包含着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但它绝不等于艺术形象或典型形象;并且,不是所有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形象都有“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今年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在这个庆祝国庆的日子里,回顾河北省的文学三十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走过的道路,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河北文学的特点,一是战斗性强,二是泥土味重。这本是战时和战地(主要是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的文学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时期,它在河北的土地上持续着和发展了。 诗人田间的创作活动是可以用来说明这个历史发展的。他是晋察冀诗人的一个重要代表,他的《给战斗者》那样的擂鼓式的诗歌,曾经激励着千百万群众和革命青年,此后一直对河北的诗歌创作者起到有力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而他的长诗《赶车传》,则由解放战争时期一直“赶”到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正如田间在《赶车传·上卷后记》里说的,“这车子,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象征。这车子,在党的指引下,它在飞腾前进。它曾经穿过炮火,它曾经穿过高山峡谷,它曾经穿过狂风暴雨,终于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门口。车子来到这里,革命的车轮并没有停下,它仍在前进。”是的,这车子是时代的象征;而就河北文学的发展来说,也就好象“这车子”,穿过炮火,进入共和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9.
魯迅的《狂人日記》里的“狂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精神病人呢,还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战士?他是一个发狂同时而又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战士呢,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狂人?这是人們在《狂人日記》的研究中,历来就很有不同看法的問題,也是目前有些人正在試图解决的問題。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散文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从宏观角度对其民族特色的研讨,尤显不足。笔者试图从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和哲学、伦理等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两个层面,来探讨我国古代散文的民族特色.一文学是以语言符号为媒介来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就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学特色首先是和他的语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其中,特别是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毛泽东同志作了精确、全面、彻底的科学概括。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0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从空间上说,不论在什么地方,从时间上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缺一不可的,无论缺少了哪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贯彻到底。都会给否认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形而上学观点留下空隙。  相似文献   

12.
曹禺同志新编历史剧《王昭君》的发表,给社会主义百花园增添了一朵色彩瑰丽的奇葩。本文拟就这个戏的题材演变、形象塑造和创作方法作一些探讨,并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在舞台上看到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 如何正确评价佛学思想对柳宗元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着分歧的复杂问题。之所以复杂,就在于柳宗元既有大量的著作证明他是一个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是一个杰出的无神论者;而另一方面却又有部分作品,反映了他谈佛参禅的思想内容。这二者如何统一?如何统一在柳宗元这个具体的人身上? 二十多年以前,我在写《柳宗元评传》时,曾经对这个问题作过一些初步的探讨。我当时的基本看法是:柳宗元曾经受到过一些佛教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没有象一般佛教徒那样的狂热,他信奉佛学,实际上不过是他由于政治上的失败,想借此寻找精神上  相似文献   

14.
一 《彷徨》中的《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孤独者》和《伤逝》等篇章,是鲁迅集中地探索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的艺术结品。《在酒楼上》又是这种探索的开端。 《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狂人”,无疑也是一个受过封建主义教育而又发出了叛逆呼声的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间,早已出现过知识分子的形象,但是这篇小说的主旨显然不在于探索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而是要剖析和鞭挞封建伦理制度的“吃人”的实质。“狂人”这种揭露性的呼声确实是震聋发聩的,不过由于“狂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已经不可能冲出这个将他禁锢起来的家庭,他在这个封建家庭中所受的折磨和迫害。必然注定了自己悲剧性的结局,因此不存在进一步探索他的道路和命运的问题了。 至于《呐喊》中的《孔乙己》和《白光》,则是描写孔乙己和陈士成被封建主义制度腐蚀掉灵魂的故事,他们实质上也是被这个制度所“吃掉”的无辜的牺牲者。他们都曾专心致志地想沿着封建制度所规定的道路去奋斗,希望能够在应试科举时侥幸获胜,挤进封建统治者的行列,然而他们毕生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鲁迅在这两篇小说中,都批判了他们那种陈腐和卑微的思想感情,然而对他们悲惨的结局却都表示了惋惜。他通过对这两个艺术形象的描绘,十  相似文献   

15.
<正> 《红旗》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作者是林子力同志。他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批评斯大林的所谓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他说:“斯大林明确地把所有制规定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并决定着其它两个方面。从而就使得所有制成为可以脱离生产、流通和分配而存在的独立的概念,实际上也就是把所有制简单地等同于生产资料的归属。”“恰恰正是这个‘三分法’,是马克思生前批判过的形而上学”,并且“陷入了唯心主义”。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 武训,是中国近代史、近代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对这个人物的肯定、赞扬和否定、批判,人们巳经赋予了“武训精神”以较确定的涵义。什么是“武训精神”?它包括哪些层次和方面?其意义何在?探讨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正确评价武训其人及电影《武训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一1954—55年间所开展的《紅楼梦》問題討論,是我国学术思想領域中的一次深刻的革命运动。从那时起,《紅楼梦》研究真正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賈宝玉这个艺术形象,也开始得到了比較正确的解释、評論,在他性格中所蘊藏的反封建的  相似文献   

18.
如今,对于年轻一代,袁水拍这个名字已经陌生。大概只有中文系学生在现代文学史课程里会略知这位诗人;或者当人们回顾1954年那场关于《红楼梦》研究的“大批判”时,会留意《质问文艺报》一文的作者就是时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的袁水拍;或者想起十年浩劫末期他曾任文化部副部长。这种种往事,随着时光的流逝,即便是上了年纪的过来人,也会渐渐淡化,以至淡忘。  相似文献   

19.
<正> 黄宗羲在中国思想史上占了两个突出地位:一是他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两部思想史;一是他的《明夷待访录》,为中国古代反君权思想的最有代表性著作。古来学者都肯定他在前者的地位,而少肯定他在后者的地位;就是都强调他是思想史家,而少强调他是思想家。我以为在中国思想史上,他在后者的地位比在前者的地位更加重要。现在就来专论和详述其在思想史上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中国思想史中最重大最关键的是君权问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最突出的;而最能围绕这个首要问题去反对它和想法去纠正它的,就是明清间的黄宗  相似文献   

20.
1606年,也就是我国明代万历34年,当《三国志演义》在东方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时候,大洋彼岸的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正在赶写他的著名悲剧《马克白斯》,其主人公、苏格兰大将马克白斯与《三国志演义》中东汉末年的大将军曹操,颇有相似之处;而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也曾有专家用西方的悲剧理论来研究过《三国志演义》。将马克白斯和曹操这两个艺术形象作一番比较,对于认识学术界聚讼纷纭的曹操形象,也许不无裨益。一一个艺术形象,是被肯定,还是被否定,这种肯定或否定是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是艺术形象分析必须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一般说来,也是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可是,关于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