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认为云南众多民族的形成是云南特殊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各民族又在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着居住地区的环境,不少民族还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森林植被的美德,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尤其值得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是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可持续发展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云南少数民族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方式,以生态文化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调适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云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民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举措。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时下,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直接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成效。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在现代化建设中应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现代化建设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 ,也付出了高额的环境成本代价 :民族文化的流失 ,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云南独具的特色优势正在失去。在新的发展中 ,云南应重视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弘扬优秀的云南民族文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意识淡薄、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大农业观念、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对开发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丰富而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它地处我国第一地理阶梯和第二地理阶梯的高原面上 ,地形奇伟 ,气候寒旱 ,众多民族交错聚居其间 ,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单元 ,且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大体吻合。由于处于西部生态环境的源头位置 ,它能够深刻影响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新型人地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和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切入口,首先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在我国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指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祖国边疆稳定、生态可持续性及资源合理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缺口”的扩大、贫困、区域开发成本高、资源的非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最后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等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强调开发西部民族地区水电,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查研究云南民族地区水电建设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分类分层”的保护原则、科学整体规划、加强相关立法工作、践行相关伦理责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民族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切实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对云南民族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云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建设与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生态环境建设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对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必须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加强法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革落后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任务是运用哲学所特有的方法,对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作总体的根本的存在论把握和发展论建构.它的建构既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理解和透视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根本途径.构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设想,不仅有相当充分的文化类型划分依据,以及来自民族学研究成果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而且存在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soft power in minority areas, the biggest resource is the local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which transforms into the soft power of enterprises in minority areas, and cultivat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so as to promote the rapid growth of enterprises in these areas, to go out of these regions, and to provide new impetus for local development. Minimum factor theory tells us that in minority area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soft power construction is to find the gene of enterprise culture from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so as to build a unique soft power system,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lusters, and then drive the rapid progress of regional evolution.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the economic history in these areas shows that those enterprises not only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but contribute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leaders in specific field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nto their own soft power.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及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旅游信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云南的旅游产业生机勃勃,极具开发潜力,同时也形成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信息资源。因此,树立科学的民族旅游信息资源观,深入研究信息开发利用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推动效应及其关系,对促进云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与民族边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马、恩对“统治”、“支配”自然的问题提出了最深刻见解 :“统治”自然的任务应是“控制”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不让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人类本身 ;人对自然的“支配”只意味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有意识的“控制” ,是以对自然的尊重、爱护为前提的利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民族边疆地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 ,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交替的不发达状态。建设生态文明 ,发挥后发优势 ,能够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发展模式 ,实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民族边疆地区的生态环境既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 ,又是该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 ,对这一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关键的意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培育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领导干部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发展作为先进生产力的生态产业 ,对实现民族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对此,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转型中,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的领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必须加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转型,重视培育农牧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不仅没有成为人们相互联系的阻力,反而成为增进不同民族之间、不同语言系统之间、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相互了解的潜在资源与内在动力,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产生内推力。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成为经济和谐发展的思想源泉和推动力,成为民族平等和保障人权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蕴含的传统知识和智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也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贵州民族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矛盾与不足,文章在分析民族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建议:制定规划加大投入、构建特色经济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等,确保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