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小说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创作特征的概括是关系到对清代小说整体理解和把握的问题 ,以往对此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 :一是对小说的演变发展与社会政治变动的关系处理不恰当 ,二是对通俗小说发展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发展的特殊性考虑不够 ,三是没有把同一世代作家的创作活动构成的自然发展段落作为分期的重要参照。按照以年辈和创作活动相近的小说作家为基本依据 ,同时结合小说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分期方法 ,可以将清代小说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六个时期 :一、顺治—康熙前期 ( 16 4 4 - 16 91) ,二、康熙后期—雍正 ( 16 92 - 1735 ) ,三、乾隆中前期 ( 1736 - 1780 ) ,四、乾隆后期—嘉庆 ( 1781-182 0 ) ,五、道光—咸丰 ( 182 1- 186 1) ,六、同治—光绪间 ( 186 2 - 190 1)。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以晚清政治小说为代表的精英启蒙文学形态与以谴责小说为代表的民间启蒙文学形态的差异.第一,文本叙述体式上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文本叙述中作者意识与叙述者意识的关系处理.第二,在启蒙叙事题材上,晚清政治小说与谴责小说也表现出不同的书写特点.第三,晚清时期两类知识分子不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立场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启蒙姿态和书写立场. 相似文献
4.
由于小说禁毁政策等原因,清代的小说选本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许多文言小说选本,具有严谨的学术品格;二是白话小说选本数量多;三是编刊者常常删改话本小说的题目和文本,增加了小说的个性化色彩,推动了话本的雅化。西方小说观念的传入,未能使学人重新审视传统小说观念,亦未改变小说选本的编选观念。 相似文献
5.
晚清谴责小说是明清讽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小说界革命的产物.晚清谴责小说功利性的主题阐述使得小说成为时代观念和思想的机械演绎,夸饰性的"魔幻现实"的叙述方法和过度的语言宣泄稀释了讽刺的张力,它在中国传统小说讽刺艺术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蜕变.它既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终结者.又是"五四"以后现当代讽刺小说的引导者.因此,它的艺术意义和发展价值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6.
扬州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清代中叶的扬州尤为繁盛。清代小说对扬州城市文化有着大量的不同方面的书写。它们通过对扬州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认,描述了扬州的园林美景、民俗游艺,塑造了扬州的盐商、文士及各种女性形象,为我们呈现出扬州丰富多彩的市井风物和风俗人情,以及扬州城市所特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即批评者在批评过程中试图摆脱史学意识的束缚,并逐渐将其中积极因素吸收转化为文学、美学意识的历史。清初至19世纪末,小说批评经历了史学意识的蜕变与升华、回流与涤荡,最终从美学意义上深化了对典型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除<聊斋志异>外,清代文言小说的整体研究起步较晚,本文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开始,以年代为经,以研究性质为纬,大致梳理了清代文言小说的研究概貌.文中指出了20世纪清代文言小说研究的不足之处:纵向比较而言,清代文言小说的研究远远逊色于魏晋六朝以及唐朝的文言小说研究;横向比较而言,同是小说领域,清代白话小说的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说,都是文言小说研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写作此文的目的,除回顾上个世纪清代文言小说研究的历程以外,还有希冀学人能够给与清代文言小说更多关注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10.
张平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小说与晚清谴责小说在时代背景、内容重点、写作手法等方面存在类同之处 ;同时 ,由于时代的不同 ,二者又呈现为截然不同的思想倾向。对二者的比较研究 ,有助于认识以张平作品为代表的当代反腐败小说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之后不久,具有创新意义的文言青楼小说《板侨杂记》问世。作者余怀,字澹心,号曼翁,福建莆田人,生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十八岁的,亲历了明王朝覆灭与清朝建立的历史巨变,晚年侨寓南京,将秦淮青楼轶事写成《板桥杂记》三卷:上卷记述明末金陵坊曲胜概,中卷为青楼女子小传,下卷杂记逸闻趣事。作者自序有云:“鼎革以来,时移物操。十年旧梦,依约杨州。一片观历,据为茂享。……自英满眼,接用动质,美人费上;感表感慨,岂复合过此意平!”明王朝的回灭使宗怀从欢乐的田目标中保医,面对残酷的… 相似文献
12.
清代白话公案小说中的超人力因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也不是创作者为了制造一种怪异的阅读气氛,故意在小说里极尽全力叙述鬼神之事,而是有其直接的动机,那就是借鬼神彰显清官、满足大众好奇传奇之心、以鬼神果报扬善惩恶。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由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两部分构成。现实世界是为了提出问题,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而想象世界则是为了解决问题,并突出主流意识形态预示的光明前景。现在探讨形成这种结构形态的根源,就成为一个新的话题。通过深入探讨深受史官叙述影响的讲史话本等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可以发现,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内在结构形态与中国古代讲史话本等小说文本的结构形态有着类似之处,共有的清官情结和道德关怀等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形成了这种“现实——想象”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清代的侠义小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由于大量文人知识分子参与创作,书中的侠的形象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烙印.侠出身清白,内敛谦和,文采过人,追求一种道德的完美.他们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但遵循的是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婚恋观.他们回归于正常社会秩序,并承担了剿匪平叛、御辱保国的重任,表现出儒家知识分子的用世思想.这些影响了其后武侠小说的创作.侠对于自身道德、情感与责任的认识,对于民族、国家生存的关注,使武侠小说类型的品位得到提升,内涵更为丰厚,成为一种具备雅俗共赏的可能性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5.
16.
将作为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第二次高峰期的清末小说,仅用谴责小说来界定描述,有笼统简单之嫌,而将《孽海花》许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品也有商榷之必要。谴责只是一种时期风格,经过曾朴整理增撰后的作品,却在不失其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特征。其立意重在纵向的历史画面而不是横向的社会图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自乾隆中期以后,各种层面的社会问题不断加重,至咸丰末年终于形成了全国性的严重后果。这些问题涉及层面之广、影响之深,都为历朝所不及,其中既有直接原因,也与传统社会的结构、体制、组织以及社会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伯元与“谴责小说”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谴责小说”的兴起,并非如鲁迅所论兴起于庚子事变后的1901年和受庚子事变的刺激,而是兴起于1903年,原因是以李伯元为代表的报人作家对梁启超发起的“小说界革命”的响应。《官场现形记》开创了晚清旨在揭露官场腐败及其原因的“写实派”社会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文革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
通过考查清代广州地区小说书坊及刊刻小说情况,获知清代广州地区约有小说书坊29家,刊刻小说107种.清代广州地区通俗小说刊刻具有品类集中、翻刻本居多、流行性强的特征,主要刊刻时间在乾隆以后.广州为乾隆以后仅次于苏州的第二大小说出版地. 相似文献
20.
晚清谴责小说作家是现代文化转型时期很具特色的群体存在.传统文人的入世与超脱、传统道德与现代境遇、文人气质与世俗生活等看似对峙的文化品质在其身上混杂交融,并使他们成为复杂而模糊的图影.本文通过对谴责小说作家文化身份、文化思想以及文化行为等三个方面的论述,较为深入地阐释了这个群体复杂而又独特的文化品格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