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问题探索》1981年第1期发表了伍昂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部分个人所有关系及其意义》①一文,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已经具备了公有的性质,这是基本的”,“也具有部分个人所有关系”。对于这种看法笔者认为有商讨的必要。我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劳动者个人所有。 一 伍昂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基本”“公有”“部分个人所有”,根据是什么呢? 伍昂同志认为: 一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略论劳动制度与劳动力是否商品》一文(见1986年10月4日《光明日报》)中,董辅(衣乃)同志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劳动力区分为统包统配的固定工制度下的劳动力和劳动合同制度下的劳动力,并且认为,前者不是商品,后者则是商品。这种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思路固然是全新的,但未必是一条通向真理之路。说固定工制度下的  相似文献   

3.
<正> 李光远同志在《经济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所有制的否定意见。这里我试就《质疑》提出的部分问题,谈点不同意见,以求教于李光远同志。一、关于所有制关系的对象问题。《质疑》认为,在最初的所有制关系和生产一般中,所有制关系的对象仅仅是生产资料,“劳动力是劳动者占有自然的能力,是占有关系中主体方面的因素,不是占有的  相似文献   

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二期刊登的赵莉莎同志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性质》(以下简称《性质》)一文,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理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还以不完全的形态存在着.这就是: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备性和由此决定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间接性.二、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我认为《性质》的论点和论据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再认识张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对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劳动力所有制的历史回顾劳动力,是人们的劳动能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6.
《复旦学报》 (社科版)1987年第二期“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探讨”专栏刊登了我的文章《总需求·总供给·潜在总供给——兼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期还刊登了蒋学模教授《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应有怎样的格局——兼与舒元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商榷》)。我仔细拜读了《商榷》一文,很受启发,同时也感到有必要澄清其中的若干问题。下面本着学习和求教的愿望,坦率地讲出我的看法,以就正于蒋老师和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了我的《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一文。限于当时的条件,文章重点论述了股份制是适合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生产与经营组织形式。时隔四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股份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最初认识。股份制已成为我国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讨论用股份制改造我国大中型企业,建立一种既符合公有制要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各种教材都把生产资料所有制看作是所有制的唯一内容,而把劳动力所有制拒之门外。但在经济理论界,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却是长期争论的热门话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空前热烈。改革的实践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看法大体有如下几种:一是“乌有”说,认为根本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二是公有说,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同生产资料一样是公有制;三是部分公有说,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部分公有部分归劳动者本人所有;四是  相似文献   

9.
<正>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理论界曾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进行过极有意义的研究和讨论。近年来,人们对此又进行了新的研究和讨论。在这两次讨论中,人们对于是否存在劳动力所有制范畴,劳动力所有制是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范畴,以及劳动力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劳动力所有制是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经济范畴。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两大要素。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力与生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对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能不能实行自负盈亏的问题,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国营企业自负盈亏,就等于否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蒋学模:《国营企业岂能“自负盈亏”?》,见1979年7月17日《财贸战线》)“自负盈亏和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相容的。” (吴凯泰:《全民所有制企业不能实行自负盈亏》,见《经济管理》1979年第9期)我的认识恰恰相反,自负盈亏不仅不会否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而且正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提出的内在要求。虽然在  相似文献   

11.
经昭光 《中华魂》2010,(6):48-51
马如斯同学:你好!《中华魂》编辑部转来你的来信,要我谈谈对《研究所有制问题的新观念》一文(以下简称《新》文)的意见。我原来看过《文摘报》上对《新》文的介绍,觉得观点欠妥,及至看了你寄来的剪报全文,我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该文为了强调“公有制不等于社会主义”、“公有制比重下降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一类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术界很早就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力存在着个人所有制的问题。自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后,我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及劳动力的流动都在发展和完善着。虽然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但是有的同志还是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性质,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工资已经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劳动报酬形式,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以下简称社会主义劳动力生产费用)便不那么注意了。甚至还认为,劳动力生产费用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似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本不存在,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劳动力生产费用这一经济范畴,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罢了。对这一经济范畴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关键。本文对此发表一点肤浅看法,并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从孙冶方同志《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开始,就所有制范畴展开了空前活跃的讨论,成绩很大。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正在把日益繁多的所有制形式推上城乡经济生活的大舞台,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所有制范畴的理论研究推进一步。本文试以《资本论》的方法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对于劳动力性质问题,一般意见都是说,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活动范围只限于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力生产则已退出。理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就随之消失了。对这一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性质,也不同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性质,它是一种不完全的商品。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07,(9)
来信钟哲明老师:我从《中华魂》今年第5期上读到了您的文章《岂可用伯恩施坦观点修正马克思恩格斯?》,反驳《炎黄春秋》第2期上刊载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我觉得这对于澄清当前某些人肆意歪  相似文献   

17.
我在《把参照系范畴引入认识论的沉思》(见《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二期第103页)一文中,提出了“在认识论中,除了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外,还应当有认识的参照系”,并提出了外参照系——客体参照系和内参照系——主体参照系两个范畴。本文试就在《把参照系范畴引入认识论的沉思》一文的基础上,对认识论中的参照系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所有制是人们对劳动力占有的社会形式。它表示劳动力归谁所有,是归劳动者个人所有,还是归某个阶级或整个社会所有。是人们在劳动力占有方面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因为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生产力水平不同,作为生产关系一个方面的劳动力所有制也不同。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经济学界历来其说不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直接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占有问题。只是在论述其它问题时,涉及到这一内容。如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分配思想和论述按劳分配原则的内容中,就包含着劳动力所有制的内容。下面就从理解有关论述入手,谈谈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劳动力商品不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范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才是不同社会制度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我国的理论界历来持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劳动力不是商品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越性。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从实践上越来越冲破了这种传统理论的束缚,要求打破劳动力的地区部门所有制,实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呼声越来越高。是否应该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