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哲学现代意识的基本特征丁素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哲学。造就现代化的哲学,就需要哲学本身具备现代意识,突出现代意识特征。从现代性的角度讲,哲学现代意识的完整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对传统哲学意识的时代性突破、批判和扬弃,在现代哲学的质态中包...  相似文献   

2.
孙利天  刘梅 《社会科学》2006,4(12):160-165
西方传统哲学在其本质上是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而超越西方传统哲学也就是要超越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既要内在于意识,又要超越意识自身,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所以,内在与超越是内在意识形而上学乃至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焦虑。而摆脱这种焦虑的可能道路就是走向非哲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意识问题是哲学中的古老难题,意识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有机构成部分。在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解读中,存在着物质本体论和副现象论这样两种错误倾向。反对上述两种做法,我们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本质,实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和基础性前提,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传统的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已转换为实践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传统意识理论聚焦的意识功能性特征问题已转换为意识社会性、历史性特征问题。正是通过上述哲学前提和问题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不仅真正实现了对传统唯物主义意识论和唯心主义意识论的超越,而且还真正具有现代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绝对意识”与“相对意识”是哲学发展过程中一对深层的重大的理论矛盾 ,如果说“绝对意识”构成了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意识 ,那么 ,“相对意识”则构成了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意识 ,二者处于抽象的知性对立之中。超越“绝对”与“相对”的知性对立 ,已成为哲学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对人的现实生命的自觉觉解 ,将可以发现超越这一知性对立的思想可能性 ,并推动哲学达到一种更高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现代转向是从世界形而上学转向意识形而上学,产生了探究意识的先验论哲学。先验论意识哲学经历了从笛卡尔到康德再到胡塞尔的三次里程碑式的问题推进:笛卡尔力图证明意识是理解一切问题的唯一可靠出发点;康德力图证明意识具备构造有效知识的能力,并且证明意识具备指导正当行为的能力;胡塞尔则力图证明意识内在地拥有完整的客观对象,相当于拥有属于意识自己的世界。经过这三次伟大而艰巨的努力,先验论意识哲学完成了求证我思和所思的唯心论论证,特别是关于内置于主观性的客观性的论证。但是从根本上说,先验论意识哲学的这些工作只是辩护性的,仍然没有达到奠基性的论证,因此仍然对世界无所解释。  相似文献   

6.
杨淑静 《理论界》2007,(4):167-168
主客体关系是哲学史上纠缠不清的一个古老的问题。从笛卡尔哲学到康德哲学是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哲学范式,但意识哲学范式本身存在着困境,探寻走出这个困境的哲学路径很多,在众多的哲学家中,哈贝马斯找到了另一条路径:交往范式。  相似文献   

7.
唐帼丽 《理论界》2007,(9):193-196
老庄哲学是一种“无我”本体论哲学观念。本文从老庄哲学“无我”存在的回归意识、人类认识为“天地根”的本质属性以及老庄哲学本体论的民生关怀意识三个方面,揭示老庄哲学本体论的认识内涵。指出老庄哲学本体论思想与民生关怀意识及其民主政治体制的实现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8.
走向"身体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传统哲学不同,就实质而言,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一种意识范式的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后意识的身体范式的哲学;与其说是以意识→范畴→宇宙为其哲学图式的话,不如说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其哲学图式;与其说是以事物之还原的分析主义为其哲学方法,不如说是以生命之生成演变的系谱学为其哲学方法。走向"身体哲学",才能认识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才能使中国哲学研究告别以西方哲学为元话语的庞大叙事,同时,我们也才能使中国传统哲学与人类哲学新的时代精神接轨,并继往开来地使其重焕生命的青春。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中西哲学比较,表现出中西哲学结合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影响了“五四”以后的哲学发展,形成了三种类型的中西哲学结合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面对海德格尔有关马克思哲学之为形而上学的曲解,吴晓明先生正确地指出马克思终结了形而上学.然而吴先生所依据的两个前提有失妥帖:其一,将意识的内在性作为近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源于海德格尔对"意识内在性"的误识与错失,作为心灵或灵魂现象的内在意识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其二,马克思哲学并未贯穿和瓦解意识的内在性,相反,内在意识构成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和维度.借助马克思哲学中饱含意识的"真实个人",可以克服当今五花八门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众多自杀人物中以宗教意义上的自杀者最为常见,可称为宗教语境下的超越型自杀者,其典型是《群魔》中的基里洛夫和《荒唐人的梦》中的荒唐人。他们以超越的方式赋予了自杀最大的权力,并以这种权力质疑现存的一切,并建立起超越性质的理论空间和理想空间。这不仅是对哲学意识形态的思考,还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探索,更是对人超越本性的试验性考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不仅在哲学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哲学文化形式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概念、范畴、体系。中国哲学概念、范畴、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本体论、认识论、修养论的"三位一体"性。这种"三位一体"性,不仅使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体系本身具有了辩证性,而且,也很好地满足了哲学思想内容的辩证性的要求。中国古代哲学在文化形式方面的探索,对当代的哲学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皓  冯宜萍 《殷都学刊》2007,(3):110-113
让—保罗.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对萨特之存在主义下的文学和美学两个范畴进行探究,针对萨特文学作品里的自由意识和哲学思辩的美学意义给予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哲学界的不少学者对哲学理论的评价,是以哲学理论对社会政治进程的影响为标准的,而不是以哲学理论本身的学理根据为标准。这样的情况说明中国哲学界的很多学者都犯了"诉诸后果"的错误。"诉诸后果"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一种推理错误,就是以某命题为真或我们相信某一命题为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好与坏来判决命题是否为真。过去把哲学等同于意识形态留下的习惯可能是这种谬误的根源之一,中国的传统思维习惯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特殊理论环境也有可能是造成哲学学术还没步入正轨的因素,将"价值"混同于"意识形态"则是导致相关概念混乱的一个理念性根源。  相似文献   

15.
回到历史场景:从宋人两个说法看哲学史与思想史之分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兆光 《河北学刊》2004,24(4):19-23
宋人赵普的“道理最大”常被哲学史家注意。这一观念虽然可以被诠释为“理学”的起点 ,建立起宋代哲学史的系谱 ,但它也是宋代政治上的关键词 ,必须放在北宋和南宋的历史场景中 ,才能得到思想史的理解。不仅“道理最大” ,包括宋代的“一道德 ,同风俗”也是如此。现在的中国哲学史 ,常常是对中国思想进行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系谱化”或“脉络化” ,忽略了思想的历史场景 ,其实 ,古代思想真正进入社会生活世界 ,必须有具体的历史背景 ,而且经历“制度化”、“常识化”、“世俗化”。因此 ,思想史研究必须回到历史场景 ;同时 ,在知识史、思想史、社会史和政治史之间也不必画地为牢。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从性质、问题域和形态等三个方面严格区分了规范与价值:首先,在性质上,价值是目的性的、逐级的,具有相对约束力和竞争性,而规范是义务性的、二元的,具有绝对约束力和融贯性。其次,它们与不同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价值与善、好和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规范与正义、对和社会形态联系在一起。最后,在形态上,价值只具有观念形态,而规范不仅具有观念形态,而且通过建制化成为制度。哈贝马斯对规范与价值的过度区分有二分法之嫌,受到了普特南等哲学家的批判。哈贝马斯在这一问题上的困境表明,规范与价值问题的研究在哲学基础上不仅需要语言学的转向,而且需要价值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思想的历史就是历史的思想,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它关照着所处自己时代人的“生存境遇”。马克思对现实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不像以往哲学家那种由哲学到哲学的独白式的复调,而是基于对现实社会问题即对市民社会的关注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鉴于此,以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为问题的切入点,来论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所实现的双重变奏即由“哲学的批判”到“社会的建构”这一思想理路,并创建自己的唯物史观,同时也凸显出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玉能 《河北学刊》2004,24(6):73-77
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它主要包含实践本体论(存在论)、实践认识论、实践辩证法、实践价值论等.从实践本体论来看,美的本质只能由实践来决定,美是在实践之中生成;从实践认识论来看,美必然具有客观性,美感就是对美的自由创造性反映;从实践辩证法来看,美既有客观性,也有主体性,还有主客体间性,主体间性;从实践价值论来看,美既是实践自由的产物,也具有意识形态性,自然美也是在实践的自由过程之中生成的价值;从实践美学的全面而辩证的观点来看,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创造性生产,还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谢树放 《河北学刊》2005,25(5):68-73
儒家中和思想是真善美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世界观、矛盾观,体现了其现实的社会政治和伦理观,体现了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及其人生与社会理想境界.弘扬儒家中和思想精华,对于促进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国家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而和谐社会观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中。他们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