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的理论和政策,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80多个春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找到了许多带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认真总结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在对待民族文化传统上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元 《学术探索》2002,1(6):90-92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江泽民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作出了科学概括 ,并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纳入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中 ,在一系列问题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两个结合”是我党在百年历史交汇点首次提出的新命题,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通过分析“两个结合”中蕴含着的矛盾分析法,以其内涵的理论作为支撑并积极运用,是推动中国创新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运用好矛盾分析法,在解决中国问题时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华的沃土中汲取养分,才能正确指导中国实践,大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及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内涵具有宝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波  王海胜 《理论界》2008,(10):23-25
中共十七大是我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领导力量的成熟、马克思主义发展境界的新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完善等方面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新步伐。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5):49-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思想指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基于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现实挑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发展阶段、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发展理念、保障条件、外部条件、领导力量及其科学方法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互相关联的基本问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形成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指引我党胜利前进的思想法宝。探索一条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靠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本文围绕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中国的历史演变及其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从理论渊源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创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总结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经验,弘扬与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科学内涵上看,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呈现出丰富而独特的科学内涵。从意义价值上看,深入学习和探讨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遵循,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精神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发展道路,并积累了开展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宝贵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总结了党领导百年民族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创性命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依据、时代方位、科学内涵和路径选择,既能以史为鉴、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格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新胜利,也能为世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的伟大力量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中华文明从蒙尘到发扬光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引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轫并成型、探索并反思、进而不断创新迎来新的飞跃。总结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程,呈现出以“两个结合”为根本路径、科技与制度创新为重要助力、“两项并举”与“内外相生”为主要特点的三大历史经验。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需要务实笃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这既是百年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启示,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方法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高继文 《晋阳学刊》2022,(2):142-144
阎树群教授所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学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的历程、宝贵经验和阶段性特征予以全面深入阐述,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创造紧密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有独到见解。该书以严肃端正的学风研究党的学风思想,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领域、推出新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定位,从生成逻辑、主要表现、重大意义三个维度探究新飞跃,对于在新征程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内核有着重要意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奠定了理论前提;历史逻辑:时代课题不断演变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创造了历史必然;现实逻辑: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提供了现实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推动了民族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提供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能否顺利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将决定我们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一项新任务,更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纵深扩展的一项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概念,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厚根源和动力源泉,构成其安身立命之基和根本力量之源,二者相互作用并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穿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致力于追求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亟需更进一步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不断彰显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的实践价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应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定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路径选择,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研究、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研究;以服务于"五位一体"建设为内容,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文化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为分支的学科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韩安贵 《学术研究》2002,4(7):63-68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是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的最重要的思想法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正是以思想路线的坚持、发展与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立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理论成果。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进一步厘清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联系,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至关重要。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党的思想路线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张楠  桂奕菲 《江汉论坛》2023,(11):121-128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并不是一条既成的道路,而是一条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几经曲折、艰辛探索出来的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几个重大的历史关头审时度势,对自身发展作出深刻反思,形成三个历史决议。从这三个历史决议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向前推进,关键在于党具有在各个时期坚持不懈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坚定毅力,根本原因在于党具有始终坚持反思和自我净化的政治觉悟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完颜华 《兰州学刊》2006,(2):133-13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在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上形成良性互动;爱国主义与自强不息的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不竭动力;求真务实的精神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团结统一的精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成为众望所归;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进一步升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结晶,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中国人民前进的新道路.建立了欠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理想;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目标。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只有多维度解读才能完整地、准确地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