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本行业就业倾向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出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统计意义因素,再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统计意义因素在"本行业就业倾向"和"非本行业就业倾向"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及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因素中,专业实习、专业知识、兴趣为最主要因素,父母期望、就业期望为主要因素,专业对口、工作地点、教学内容为一般因素;专业实习、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专业对口为促进因素,兴趣、就业期望、父母期望、工作地点为抑制因素。最后从高校、家庭、学生和酒店四个方面提出改进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本行业就业倾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残疾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北京市视障大学生来探究影响残疾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政府政策支持、高校职业规划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下得到了较大改善。尽管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就业领域相对单一,但在各类社会帮助下,残疾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就业态度,愿意回报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和社会帮助为核心的残疾大学生就业倾向理论模型,并从残疾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高校加强职业规划引导、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社会提供人文关怀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对于大学生就业特别是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的探讨是多样的。文章通过对百色学院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中文系对外汉语专业设置进行问卷调查,认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倾向与专业设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探讨了如何解决民族院校毕业大学生就业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逻辑回归模型,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在校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个人背景因素,包括父母的教育水平、来源地和缴纳学费的困难程度等;二是学生受教育背景因素,包括学校类型、学科背景、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英语的流利程度等.认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毕业生群体,而应多关注于整个大学生的就业倾向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规模和收入双双增加的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低层次就业不难但高层次就业相对较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文章试图探讨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然后从学校、酒店和学生三维立体的角度寻找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时期,"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随之产生,这暴露出当今大学生在择业心理上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呼吁开展择业心理指导。并简要介绍择业心理倾向及内涵,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择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而对如何成功择业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因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预见就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预见就业的不确定性认知因素,并考察教育和个人因素对不确定性认知的影响。一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统计方法,获得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5个主要因素: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认知;就业竞争的不确定性认知;工作后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认知;就业信息的不确定性认知;社会不公正的不确定性认知。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认知。二是通过多元方差分析(MultivariatAeNOVA)技术,考察不同群体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5个因素在不同专业、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预见就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预见就业的不确定性认知形式,并考察大学生群体在预见就业这个特定问题上的认知特点。研究表明: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水平可以从重要性、可能性、严重性、时效性、不可控性5个形式来衡量;在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形式中,由“重要性”至“不可控性”的水平共同呈现“递减”趋势;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水平在不同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低就业率,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旅游研究和旅游业界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分析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就业意向和专业忠诚度的基础上,运用对应法分析了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忠诚度和专业认知的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较为清晰;就业意向明确,但就业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专业忠诚度低,且受行业认知和专业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合作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为了解我国当代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合作倾向特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我国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358名在校大学生展开调查。研究发现,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整体上具有较为良好的合作倾向。其次,独生/非独生子女家庭、城市/乡镇生源地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不存在合作倾向的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之间存在合作倾向的显著性差异。第三,与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合作倾向还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访谈研究表明,合作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升学前专业大学生的合作倾向。  相似文献   

11.
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着重论述了就业指导内容并提出了就业指导途径。  相似文献   

12.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日益严重。在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现状及其不良后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劳动力市场、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偏见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这种高等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应围绕着就业难的突出问题,有效地开展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内涵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文章就高等教育转型期如何做好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创新探讨,提出两个有效的工作措施,一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的辅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指导,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技巧指导,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二是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使用与管理工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铺路。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测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呈现上升态势,就业形势较好。以当前测绘学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为背景,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测绘专业学生就业当中仍然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但要妥善解决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需要我们构建基于政府职能的长效机制、基于就业主体的优化机制、基于就业环境的柔性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以及后续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的性抽样,采用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贵州省783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贵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达到中上程度;在专业认同的各个维度上,专业培养得分最高而专业行为得分最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在年级、学生填报志愿、自愿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将幼儿教师职业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提升第一专业报考率;增强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性;多种途径满足学生专业发展所需,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就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这个主题,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提出并分析了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更好地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进行了探讨.从提高认识思想到位、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措施得利教育服务到位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职业生涯管理的两个主体———组织与员工个人之间,正在悄悄地发生着一场变化。以前由组织承担的一些责任正在逐渐向员工个人身上转移,以自我管理为主的职业生涯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更积极、更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文章在简要地介绍了有关职业生涯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在实践的层面上对员工个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职业能力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方向能力和综合能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措施和毕业生实习机制等角度来探讨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校企联合培养和分专业方向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促进该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