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金融租赁的EMC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遭遇的融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这种节能投资新机制,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金融租赁作为一种兼具融资与融物功能的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融资难题。因此,在深入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金融租赁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金融租赁的EMC模式",并建立了其运作流程,以求能够解决我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政府引导基金框架引入EMC模式中,提出了创新型政府引导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基金融资模式,分析了该EMC融资模式的基本架构、运营模式及各主体特点等基本属性,最后对政府引导合同能源管理运营基金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提高,但能源利用率较发达国家还很低,我国的节能工作严重滞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进展比较缓慢。基于我国合同能源发展的状况,借鉴发达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经验,我国政府应强化税收优惠和采取惩罚性的税收政策,减轻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与资本压力,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从河北省经济发展中能源和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河北省节能减排市场机制构建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提出合同能源管理是河北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了河北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在河北省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合同能源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市场化节能机制,然而在其市场化推广过程中,却面临着融资困境和巨大的融资风险.在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机制及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风险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节能服务合同是合同能源管理实施中的基础性合同,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期限届满时应当无偿向用能单位移交项目设备及其所有权,因而对节能服务合同的属性存有争议。为此,必须厘清合同能源管理实施中所涉及的交易关系,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运营中设备所有权的归属,确定节能服务合同为技术合同的属性,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框架范围内,有效地调整合同能源管理以及节能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7.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节能改造为目的、以市场推广为手段的新型服务机制,其法律关系具有专业性强且周期长、双务且有偿、占有与权属不同时转移等特征。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与分期付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合同密切相关,是有名合同部分条款有机结合而成的无名合同。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是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调整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关系,应当注重标准合同文本设计、风险分配与管理、合同变更与解除、违约救济与信用保障等事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将节能投资及服务融为一体的新机制,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要想保持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利用市场机制降低能耗,引入这一新机制显得由为必要。但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毕竟还是一个舶来品,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碳减排项目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碳排放权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可以利用碳减排项目预期节余排放配额为其融资。在分析现有融资模式的基础上,阐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排放配额和碳减排交易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利用节余排放配额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环境,提出了基于节余排放配额的“节能企业——排放权需求方”融资模式,给出该融资模式的限制条件和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了充分肯定。合同能源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有助于提升节能效率。但是,合同能源管理民事纠纷在“十三五”期间呈持续增加态势,严重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梳理和分析312个有效案例,发现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存在节能量核定主体不明确、用能方不履行给付合同款项义务、用能方滥用合同解除权、长期性导致合同难以完全履行等问题。为了实现“十四五”期间的节能目标,应当通过明确节能量核定主体及其义务、强化合同款项支付约束机制、完善合同解除适用规范、克服长期性引发的合同风险等措施,有效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民事纠纷,积极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不仅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社会问题,还能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目前关系型贷款没有得到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广泛采用,原因主要在于中小银行自身定位不准确、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存在“捆绑”风险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转变中小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信贷观念是促进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借贷的前提,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破产退出制度既是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的有力保障,也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中小银行开展关系型贷款的积极性,保证关系型贷款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2.
行为金融可以解释很多金融问题,已逐渐的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应从避免行业过度集中,建立有效的人才聘用制度来提高银行的整体实力,注重逐步调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价值感受和判断偏差,缩小期望值差异,降低羊群效应等方面研究入手,并提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央行宏观指导、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实施组合营销、开展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方面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这其中存在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以及操作等诸多金融风险,而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制定一套能够切实有效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方案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借鉴和引进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理念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用风险管理则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对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的管理和配置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改革中关注的重点现实问题。论文针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的主要方法,构建了一个"信用风险模型选取及计量-信用风险经济资本计算-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分配及评价"的基本配置框架。并基于该配置框架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信贷业务涉及贷款人、借款人和监管者这三种直接的利益主体。在绿色信贷业务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追求与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可持续金融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取向存在共生共荣的关系。作为绿色信贷实行的桥梁,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情况直接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建立“绿色银行”评价机制,鼓励银行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产品,是完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有效的利益“抓手”。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投资等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沿用Stiglitz和Weiss(1981)以及Lensink和Sterken(2002)的研究框架,对存在抵押品的信贷市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当抵押品数量上升时,商业银行平均风险下降,因此,当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向商业银行同时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的理性行为是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如果高风险企业推迟投资,那么投资等待可以有效解决其抵押品不足问题,并且高风险企业可从投资等待中获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2002~2007年商业银行贷款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经济比重与银行贷款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经济比重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安排中的国有经济比重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更为显著。这表明,中国近年来"所有制信贷歧视"现象仍然存在,这不仅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加快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构建包含监管政策和企业文化与中小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小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包括职业素质、风险内控、经营管理三个维度;企业文化与行长胜任力正相关;监管政策通过企业文化对中小银行行长胜任力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借鉴美国骆驼评级制度,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和特点,尝试构建商业银行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信用依次降低,但评价体系中的商业银行各指标得分却大不相同,各有利弊。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较高,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等指标却远远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与此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在对风险的预防和保持资本充足性上,相对于其他类商业银行来说,却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