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是一个又活泼,又调皮,又爱捣蛋的女孩。记得那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老师认真地讲课,同学们都凝神听讲。我突发奇想--如果出现一声怪叫,会如何呢?于是我就在下面学了两声猫叫。老师听到了,厉声问道:"谁把猫带到教室里来了?"突然有人说:"老师,好像是任佳楠。"老师说:"任佳楠,是不是你把猫带来了?"我忙说:"不是,不是我。"老师继续讲课。下课了,老师说:"任佳楠,你到办公室来一趟。"我老老实实地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使我认识到了在课堂上捣乱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麻绳     
猫磨爪子,是不用教的。不像我小学时那些动手能力过强的男同学,老师总是这样启发:"你手痒痒啊?手痒痒到树上磨磨去!"决定弄个猫爬架以解救魔爪下的沙发。上网一查,有卖的,也有能人晒自己的DIY的。网上能人采用"天然精品剑麻白棕绳,自带了一种龙舌兰特有的类似于猫草的芳香"。  相似文献   

3.
广笑府     
《可乐》2008,(10)
饥饿饥猫与饿虎相遇,猫问虎日:"吾以不得食而饥,汝何委顿至此,岂亦乏食耶?"虎曰:"吾向以人为食,近来旷观当世,竞没有一个像人的,叫我从何得食?行将饥饿至死矣。吾乃如是,若汝向来所食者鼠耳。世上无人,  相似文献   

4.
老鼠的理想     
我是一只自由自在的老鼠,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家中,只是一出家门,就得提心吊胆,恐怕被猫捉住。正因为这样,我得想个好主意,有了,和猫结成朋友不就没事啦!可是,怎么办呢?我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一条妙计:用鱼来诱惑猫,就这么办。  相似文献   

5.
老鼠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快到年底了,主管天地万物的玉皇大帝向动物发出了一个通知:“你们在正月初一的早晨,要向我朝贺拜年,我将从你们中间挑选出十二种动物,按你们来的先后顺序,安排你们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和今后的十二年中轮流值班。”动物们得到通知后,都很高兴,天天盼望过新年。只有无忧无虑的猫,竟把给玉皇大帝拜年的时间忘记了。于是,猫去问老鼠。老鼠撒了个谎,告诉猫“:拜年的时间是正月初三。”很快就到了除夕夜晚。老牛知道自己走得慢,没有过完狂欢的除夕之夜,就动身上路了。住在牛棚顶上的老鼠看见了,就跳到老牛背上,让老牛背着它走…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有个好朋友,一只被我收养的小白猫。它很可爱也很听话。奶奶说那是因为是被收养的缘故,难道小白猫也这么懂事,我对奶奶的话将信将疑。  相似文献   

7.
广笑府     
《可乐》2008,(8):52-52
白鼻猫一人素性最懒,终日卧床不起。每日三餐,亦懒于动口,恹恹绝粒,竟至饿毙。冥王以其生前性懒,罚去轮回变猫。懒者曰:"身上毛片,愿求大王赏一全体黑身,单单留一白鼻,感恩实多。"王问何故,答曰:"我做猫躲在黑地里,鼠见我白鼻,认作是块米糕,贪想偷吃,潜到嘴边,一口咬住,岂不省了无数气力。"(清·游戏主人辑《笑林广记》)  相似文献   

8.
怪叼猫鞋     
加拿大安略省有一只专爱叼别人鞋子的猫,只要邻居有人不见鞋子,这只猫便会成为"疑凶"。由于这只名为"穆"的猫恶名昭彰,它的主人库恩特地在住家附近张贴海报,欢迎家中丢失鞋子的人到他家中找。这只黑白相间的猫不仅叼别人的鞋子,举凡帽子、手套及其他东西都叼。它过去一年来的‘错物",足以装满两个大箱子。动物行为专家拉德表示,"穆"的行为的确很古怪,猫通常会将有生命的动物叼回家中,把死物带回家的猫倒还  相似文献   

9.
牧童 《老友》2014,(9):47-47
正秋季渐渐来临,适宜的气候,将猫的各项生理活动都调动起来,进入旺盛时期。这段时间照顾猫要有侧重点,才能把猫养得健康漂亮。侧重点之一:猫发情要警惕秋季一到,猫的情欲会渐渐增加,这时候就算是温驯的猫也会变得开始急躁起来。不仅如此,它们还会为了异性而争斗、打架,而且会有离家的冲动。所以出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皮皮     
雯雯 《新天地》2011,(3):50
小时候我很喜欢猫,每次见到街上有猫,或者同学家养了小猫都会羡慕很久。最终,经过我的软磨硬泡,妈妈终于从同事家拿回来一只白色小波斯猫。那是个春天,刚刚结束合唱团训练的我回到家,见到了小小的白白的如同大耗子一般的皮皮。那时,它还没有名字。我只知道它是一只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是用猫眼来看冷暖世间,对这一叙述视角的独特性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是用猫的眼睛来写人未必是什么了不起的创造。回顾文学传统,动物视角绝不是夏目漱石的首创,古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金驴记》可谓是小说中动物形象的鼻祖,为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卡夫卡的《变形记》、特罗耶波利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彼得.梅尔的《一只狗的生活意见》等等,那么《我是猫》中猫的叙述视角独特性体现在哪里笔者试图以叙事学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来具体探析猫在文本结构中的意义。一、小知识分子家的猫《我是猫》中的猫是一只居住于知识分子家的猫。它不是车夫家的小黑,也不是二弦琴师傅家的三毛,当然也不是金田家的巴儿狗。如果猫居住在金田家,也是不妨碍猫对金田这类实业家们进行嬉笑怒骂的,同时也是可以潜入到苦沙弥家窥视的。对社会的批判性不会因猫住在了金田家而消逝,那么选择住在知识分子家又有何独特性呢“我”第一次撞见猫大王小黑时,彼此有如此一段对话,“啥你也是猫真叫俺恶心!那么你住在哪儿”“我就住在那个教师的家里。”我答道。它接口说“俺就料到是这么回事。看你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你说说,车夫和教师到底谁了不起啊”“当然是车夫强大喽。瞧你家主人,瘦得皮包骨...  相似文献   

12.
您看到我这个题目一定会哑然失笑的,就跟我第一次看到 PCEC 恩埃埃悌信息技术学院的招生广告时一样。我在想只听说过猫是老虎的老师,还真没听说过培养“好猫”的学校。于是,来到 NIIT 的第一件事就是兴致盎然的打听这个。“猫论”作风严谨的 NIIT 院长樊先生向我闸述了“猫论”。这是 NIIT——这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舞蹈学院设施精良的琴房里我找到了两位参加音乐剧《猫》演出的"本地猫"--音乐剧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黄维和郝杰。这是两个二十出头、像白杨一样挺拔又有着稚气笑容的学生。两个月前中演公司招募配合音乐剧《猫》的"本地猫",来了500多名应试者,最后演出时只用了14个人。他们风华正茂走进了舞蹈最高学府,选择了最有争议的音乐剧专业,亲历世界最经典的音乐剧演出,有过和外国演员14天朝夕相处的亲密接触。生于20世纪80年代他们短短的人生有过哪些精彩?  相似文献   

14.
    
爸爸从县城带来一只猫,可有趣啦!小猫头长两只小耳朵,一双明亮的黄眼睛。它浑身的毛乌黑油亮,四只爪子却是白的。我对小猫长有胡须特别奇怪,总以为它长错了地方。怎么这小东西会长胡须?这不由让我去摸自己的嘴。爸爸笑了:小猫嘴上都有胡须,哪有猫嘴上没有胡须的?我观察了别人家的猫,爸爸的话是对的。顺眼了,倒觉得小猫的胡须别有风趣。猫的生活习性实在有些古怪,大白天它睡觉,夜里忙个不停,与人相比,正好相反。猫吃饭要人把馍嚼软,我一想,有点恶心。我仔细观察猫,它的机灵在于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有一对灵敏的耳朵。夜晚它总是静卧悄声,一旦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什么是猫论、猫论的形成和发展、猫论发挥的巨大作用等方面,论述了"猫论"的思想;坚持"猫论"的思维方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亚洲猫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掌握了鼠的习性,经过长期不懈地练习,练出一套好身手,抓鼠百发百中,被人们称为"捕鼠能手"。这天,正听广播的猫,知道了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了一层壳,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然后,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相似文献   

17.
古代骗术     
<正>回首古代的骗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有的叫人目瞪口呆,有的叫人啼笑皆非。小贩有一只火红的猫咪南宋年间,都城临安有一对做小买卖的孙三夫妻。俩人还是爱猫人士,养了只猫。爱猫到什么程度呢?在买卖最忙人最多手忙脚乱的时候,孙三会突然说:"哎呀,到了该喂猫的时间了。"说完也不管人多,立刻放下生意,回家喂猫去了。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过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我们少数干部身上,存在另一种状况,与孔子的话仅一字之差: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成语"尸位素餐"是指有职位不做事,白拿钱吃饭.一个干部,如果拿了人民的俸禄,而不为人民办好事,这也是一种"尸位素餐"的表现吧.民间有句俗话,"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猫",也即是说,抓不到老鼠的猫决不是好猫.试问,一个猫不会抓老鼠,那它对人类还有什么贡献?人类又还有什么义务去供奉它?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吃白相饭,已经是违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而对一  相似文献   

19.
李水生 《老友》2014,(6):43-43
正我有一个小孙子,小名亮亮,今年6岁。每天他从幼儿园放学回家都要缠着我陪他玩游戏。他喜欢玩的游戏有奥特曼打怪兽、猫抓老鼠、植物大战僵尸。每次看他玩得那么开心,我也很高兴。去年冬季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里与人下象棋,他在旁边看,后来便缠着要我教他下象棋。我说下象棋很难学,要他学点别的,他说只要教他,他就能学会。看他那么坚决,我决定"收他为徒",但向他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专心致志;二是持之以恒。他点头同意。从此,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他再也不让我陪他玩游戏,而是专心跟我学下象棋。  相似文献   

20.
正那一天,申城大雨如注。晚上10点30分,读大一的儿子晚自习结束,准备回宿舍休息,在他转身收拾课本的瞬间,发现自己书包上居然躺了一只熟睡的猫。他试图驱赶,猫却赖着不走,可能是大雨过后,室外天气转凉。儿子随手便发了一条微信:"爷……我真的要回宿舍……"配图就是那只有点憨态的小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