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解读白求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人》2006,(10)
诺尔曼·白求恩并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他是一个不属于任何国家或族群的世界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仅仅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是无法全面了解像白求恩一样的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种属于世界的国际主义志愿者,从来不是孤独的。他们存在于白求恩时代,也存在于我们当代。他们为处于战乱、贫困或者灾难阴影下的地方带去支援和帮助。然而,这样没有归属的个体,也会给他们的家庭等原本的“社会组织”带来困惑,这就是为什么白求恩被—些加拿大人(特别是其亲属)视作“异类”,却被更多的人们视作“英雄”。 相似文献
3.
4.
去岁赴加拿大探亲,有幸瞻仰了白求恩的故居。白求恩出生在安大略省的的格雷文赫斯特镇。该镇在多伦多市的北面。白求恩故居,在镇上约翰街与休逊街的交叉口处,是一座古老的二层小楼。庭院花木扶疏,绿草如茵。门口一幅白求恩大夫的画像,右手托腮,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那深邃的目光,引人遐想。这座小楼原为格雷文赫斯特镇长老会牧师的住宅。白求恩的父亲马尔科姆·白求恩于1889年至1893年担任诺斯教堂的牧师时曾住在这里,诺斯教堂距此屋只隔两条街道。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就诞生在这所住宅里。1973年,加拿大政府购买了这套住宅作为“白求恩纪念馆”,并于1976年正式向公众开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周恩来总理与金日成首相(1972年12月后出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友情之深恐怕再难找到。在朝鲜过春节周总理与金日成的交往始于新中国建国之初。朝鲜战争期间,金日成多次来北京,与毛主席会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3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诞辰120周年。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72年前,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中国人民最艰苦的岁月里。真心诚意、竭尽全力地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最后牺牲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朋友,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这位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3.
罗生特这位被陈毅元帅尊称为活着的白求恩的奥地利友人,为了躲避纳粹分子的迫害,不远万里奔赴中国。怀着热爱和平、热爱中国人民的一腔热血,罗生特毅然抛弃上海的富裕生活,加入了艰苦抗 相似文献
14.
今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00周年,11月12日是白求恩大夫逝世60周年,两位名人虽然已经作古,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聂帅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深情地写过这样一段话:当我得到白求恩逝世的消息,看到他的临终遗言,想起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边区卫生工作的建树,我这个有泪不轻弹的人,也止不住涌出了热泪。当时我就在聂帅身边工作,亲眼看到他为白求恩的逝世而流泪的情景,他们的友谊真是元戎洒泪见非常,交臂失之欲断肠。现在就我所见所闻,对两位名人之间的友谊作些具体介绍。迎来了一位得力的… 相似文献
15.
17.
18.
罗生特,奥地利医学博士,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他1939年来到中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四军、山东军区、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顾问,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郝先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35-37
1925年初,孙中山在病危之际采用了中西医并用的方法,在当时成为一件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事件,也是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上敏感的话题。而在医院之外也引起了一场中西医论争,以汤尔和与汪精卫之间的论战最为典型。这一过程折射出中国人普遍的、典型的对待中西医的态度,也反映了中西医并存的现实和大部分中国人的医疗心态。汪、汤之间的冲突,是北洋时期中西医之间明争暗斗的一个小插曲。 相似文献
20.
李益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1)
<正> 林则徐病逝普宁的时间,我所见过的文章如:《福建论坛》(1985年第4期)、《普宁县文物志》(1986年出版)、《普宁文史》(第一辑,1987年10月出版)都认为“1850年农历十月十九日林则徐来到普宁,十月二十二日在普宁文昌阁病逝。”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前一个时间是根据1939年饶宗颐编的《潮州志·大事志二》,后一个时间纯属民间传说,找不到任何根据,这两者都是不可靠的。根据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