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莉 《山西老年》2015,(3):16-17
1939年10月31日,白求恩跟随医务人员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前线战地救护所。在检查伤员时,他发现一个叫吴明的战士因颈部伤口严重感染,已生命垂危,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但是,白求恩听说这位战士在战场上表现异常勇敢,打死打伤8名敌人,缴获3挺机枪的事迹后,决定立即给这位战士动手术。此时,跟在白求恩身边的李英武大夫见吴明已奄奄一息,便劝白求恩放弃手术。不料,白求恩一听,大动肝火,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无论什么时候,对待伤病员,哪怕是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我们也决不能放弃。  相似文献   

2.
解读白求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人》2006,(10)
诺尔曼·白求恩并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他是一个不属于任何国家或族群的世界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仅仅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是无法全面了解像白求恩一样的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种属于世界的国际主义志愿者,从来不是孤独的。他们存在于白求恩时代,也存在于我们当代。他们为处于战乱、贫困或者灾难阴影下的地方带去支援和帮助。然而,这样没有归属的个体,也会给他们的家庭等原本的“社会组织”带来困惑,这就是为什么白求恩被—些加拿大人(特别是其亲属)视作“异类”,却被更多的人们视作“英雄”。  相似文献   

3.
重学白求恩     
最近,中央领导提出重学白求恩,建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重新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哺育了几代共产党人,成为我们夺取政权,建设国家,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精神力量。要求重学白求恩,是为了迎接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因为在新的形势下。人生  相似文献   

4.
走近白求恩     
去岁赴加拿大探亲,有幸瞻仰了白求恩的故居。白求恩出生在安大略省的的格雷文赫斯特镇。该镇在多伦多市的北面。白求恩故居,在镇上约翰街与休逊街的交叉口处,是一座古老的二层小楼。庭院花木扶疏,绿草如茵。门口一幅白求恩大夫的画像,右手托腮,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那深邃的目光,引人遐想。这座小楼原为格雷文赫斯特镇长老会牧师的住宅。白求恩的父亲马尔科姆·白求恩于1889年至1893年担任诺斯教堂的牧师时曾住在这里,诺斯教堂距此屋只隔两条街道。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就诞生在这所住宅里。1973年,加拿大政府购买了这套住宅作为“白求恩纪念馆”,并于1976年正式向公众开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晚年北上、病逝,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为此而举行的追悼活动,均为中国近代上史的重大事件。 北上及其目的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推翻了曹锟的北京贿选政府。于是,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等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谈建国大计。孙中山按照既定的对内召开国民会议,对外废除不平等条约,用以消除军阀割据,争取民族独立,达到国内安定和平的政治目的方针,毅然决定北上。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加拿大著名外科专家、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随即组织了一支医疗队,1938年1月2日起程,经过漫长的18个昼夜旅途到达香港,后改乘飞机抵达汉口。2月22日乘坐火车沿京广线北上,乘船渡黄河,南风陵渡坐火车沿同蒲铁路北上。  相似文献   

7.
颜东岳 《老友》2016,(4):15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35年,白求恩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是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的胸外科医师,同年,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3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不远万里,率  相似文献   

8.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者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事业不幸以身殉职,逝世于中国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 在白求恩逝世60周年之际,我们专程访问了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78岁高龄的张业胜先生(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回忆往事,他向我们讲起了当年白求恩大夫鲜为人知的几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许仁田 《中华魂》2000,(12):40-41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从学生时代,就不停地写诗,但面世的并不多。他牺牲后,虽名闻遐迩,但未见其涛作流传。提起白求恩.人们都知道他是大公无私、奉行革命人道主义的著名医学家,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最近,在搜集、整理、阅读白求恩众多的资料中,看到了他排成铅字的两首诗:一首是在赴西班牙前夕写的;  相似文献   

10.
孟红 《山西老年》2010,(4):12-13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随即投入到战地流动医疗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总理与金日成首相(1972年12月后出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友情之深恐怕再难找到。在朝鲜过春节周总理与金日成的交往始于新中国建国之初。朝鲜战争期间,金日成多次来北京,与毛主席会  相似文献   

12.
季余 《中华魂》2010,(3):8-10
今年3月3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诞辰120周年。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72年前,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中国人民最艰苦的岁月里。真心诚意、竭尽全力地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最后牺牲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民永远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朋友,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这位真正的纯粹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3.
罗生特这位被陈毅元帅尊称为活着的白求恩的奥地利友人,为了躲避纳粹分子的迫害,不远万里奔赴中国。怀着热爱和平、热爱中国人民的一腔热血,罗生特毅然抛弃上海的富裕生活,加入了艰苦抗  相似文献   

14.
今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00周年,11月12日是白求恩大夫逝世60周年,两位名人虽然已经作古,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聂帅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深情地写过这样一段话:当我得到白求恩逝世的消息,看到他的临终遗言,想起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边区卫生工作的建树,我这个有泪不轻弹的人,也止不住涌出了热泪。当时我就在聂帅身边工作,亲眼看到他为白求恩的逝世而流泪的情景,他们的友谊真是元戎洒泪见非常,交臂失之欲断肠。现在就我所见所闻,对两位名人之间的友谊作些具体介绍。迎来了一位得力的…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7,(21)
逝者姚源富籍贯:江西省性别:男享年:73岁嘀哒嘀哒……时针指向12点,窗外飘着雨,6月13日,杨凤英在客厅里呆坐着,她对记者说,老伴姚源富在世时,这个时候,她和老姚已吃过中饭,因为老姚习惯饭后午睡,再出去巡逻。然而5月13日下午,老姚说胸口闷想休息一下,没想到这一躺下就再也没能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从1936年7月起,陶行知为联合华侨和国际人士支持中国抗战,促进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奔走于世界28  相似文献   

17.
正我来到加拿大,本意仅仅是旅游,而且是自费,没有任何的政治义务,首先想到的偏偏是白求恩。当一种信仰或一种精神灌注到人的灵魂深处以后,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白求恩对于我,对于我们这代人,就是一种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温哥华是白求恩去中国抗日的出发地,1938年春天,他从这里上船,飘洋万里,借道香港投身于中国的抗日洪流,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故乡。  相似文献   

18.
叶介甫 《中华魂》2008,(6):17-19
罗生特,奥地利医学博士,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他1939年来到中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四军、山东军区、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顾问,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1925年初,孙中山在病危之际采用了中西医并用的方法,在当时成为一件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事件,也是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上敏感的话题。而在医院之外也引起了一场中西医论争,以汤尔和与汪精卫之间的论战最为典型。这一过程折射出中国人普遍的、典型的对待中西医的态度,也反映了中西医并存的现实和大部分中国人的医疗心态。汪、汤之间的冲突,是北洋时期中西医之间明争暗斗的一个小插曲。  相似文献   

20.
<正> 林则徐病逝普宁的时间,我所见过的文章如:《福建论坛》(1985年第4期)、《普宁县文物志》(1986年出版)、《普宁文史》(第一辑,1987年10月出版)都认为“1850年农历十月十九日林则徐来到普宁,十月二十二日在普宁文昌阁病逝。”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前一个时间是根据1939年饶宗颐编的《潮州志·大事志二》,后一个时间纯属民间传说,找不到任何根据,这两者都是不可靠的。根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