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按在本书1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交代一下所收录文章的"来源":《作为超社会体系的文明》,以《超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探讨》为题,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学观点》,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莫斯民族学的"社会论"》,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相似文献   

2.
<正>一、王斯福及其《帝国的隐喻》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曾经担任过英国中国研究学会会长(19992002),1996年至今为《人类学批判》(Critique of Anthropology)杂志主编之一。研究领域包括人类学理论与中国宗教、各文明之比较研究与历史人类学。最近出版有其主编的论文集《制造地点:国家计划、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伊斯兰教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著作有:《传统的回归——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肖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当代国际伊斯兰潮》(肖宪,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曲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伊斯兰教与世界政治》(金宜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近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吴云贵、周燮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伊斯兰教与冷战后的世界》(东方晓主编,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现代政治与伊斯兰教》(刘靖…  相似文献   

4.
冀开运 《回族研究》2004,(3):108-1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掀起研究伊斯兰教的热潮,这既是伊斯兰世界在当今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中重要性的表现,也是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战略的紧迫要求。秦惠彬主编的《伊斯兰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从世界文明多样化角度论述了广博而丰富、悠久而灿烂的伊斯兰文明。其中第六章简要论述了伊斯兰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的专家从大文化的概念出发研究伊斯兰教,出版了《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齐鲁书社,1991)。金宜久先生主编的《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从历史学的角度论述伊斯兰…  相似文献   

5.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何伟业 《回族研究》2002,24(4):96-100
本文回顾有关近代西方伊斯兰人类学发展的理论争议和前瞻以及当今最前沿的研究动向。在有关理论争议上,本文简介和评议过去几个主要的研究伊斯兰社会和文化的人类学观点,其中包括理解伊斯兰为社会符号、伊斯兰为受访者的主观演绎、伊斯兰为高等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钟摆现象、伊斯兰为独特的宗教传统、伊斯兰为殖民主义的建构等。另外,本文亦展望西方伊斯兰人类学的发展,如当代伊斯兰研究已逐渐朝跨科际的方向发展,消除已往人类学与社会科学对立的学术鸿沟。最后,本文指出在后现代、后殖民和全球化的急速社会转型下,当代西方伊斯兰人类学已从单一的地域研究转向多面向的跨科际、跨地域研究,惟有这种学术转向,一些新兴和复杂的课题(例如:跨国伊斯兰运动、伊斯兰与传媒)才能在多角度下被诠释。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人类学是在认可伊斯兰、人类和知识的普世原则下对穆斯林群体的研究.伊斯兰人类学有助于改变穆斯林被观察,而不是主动观察的地位.伊斯兰只有一种,但穆斯林社会有多种形态,可分为部落分裂型、奥斯曼型、大河伊斯兰文明、西方帝国主义下的伊斯兰、重现伊斯兰五种模式.人类学家必须超越自我、自身的文化和世界,达到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特殊的人性进行言说并理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在人类学印度研究的诸多著述中,法国人类学家杜蒙的《阶序人》是一部不可忽视的大书。此书问世后,尤其在被译介到英语学术界之后,可谓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引起了热烈的争鸣。究其原因,就在于杜蒙对印度社会与文化的理解,与学术界的主流格格不入。(杜蒙在"英文定本前言"中,将当时学界的趋势讥为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查尔斯·达尔文是生物学的原型人物,那么,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便是人类学的原型人物。"①《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正是这位"人类学的原型人物"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马林诺夫斯基1884年4月出生于波兰克拉科夫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路吉安(Lucjan Malinowski)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任职于亚捷隆大学。母亲约瑟华(Józef Malinowski)来自地主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将于3月29日在北京市东城区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主办单位:中国人类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正>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经济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民族论坛》编辑部协办,主题为"跨界"、"流域"的第四届中国人类学青年论坛,于2014年12月19日至21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南  相似文献   

12.
正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著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完成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最终成果。该书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  相似文献   

13.
1973年,一位学者撰文批评功能人类学,得出结论说:社会形式及其类型转变的历史学研究,及对帝国主义的有体系的研究,本应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而顺理成章,人类学本应是这门社会科学,但它一向未研究这些方面。若说这一批评还适用于一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学,那么,对其后的情况,它便不再奏效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学之"形成"(我之所指并非"起源"的历史,而是不断形成的历史)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有影响者,除了专业人类学家阿萨德(Talal Asad)所编的《人类学与殖民遭遇》(上面所引的那段话,即出自该书的一篇论文)之外,还有评论家萨义德(Edward Said)之更有冲击力的《东方学》,更有于  相似文献   

14.
弗朗兹·博厄斯美国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开创者,历史特殊论的提出者。博厄斯一生兴趣广泛,著述颇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原始人的心智》(1911)和《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是博厄斯主要的学术贡献。他认为每个民族的历史都具有特殊性,应当尊重其文化的相对性,提出种族和民族平等,主张构拟具体文化的历史,并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人类学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博厄斯的研究做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在褒扬博厄斯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纳忠教授在1957年3月14日《云南日报》发表的《清代云南回族人与伊斯兰教文化》一文中说:"云南回族对伊斯兰学术的教学与研究,大约开始于元代……可以考得出的,大概开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较以往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云南回族人马德新和马联元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马德新一生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汉文写成的著述多达三十余种,内容极为广泛,举凡教义、教典、教律、宗教哲学、阿拉伯文法、天文、历史、地理无不见于其著作中。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学者霍莉.彼德斯-戈尔登著,张经纬、夏航、何菊译的《改变人类学:15个经典个案研究(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收集了人类学研究的15个经典个案,或者可以说是15种被人类学家广泛研究过的文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1月1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西北民族研究》(以下简称《西民研》)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成为受到国家资助的"学术水平高,专业、地域特色突出"的人文社科期刊。长期以来,期刊一直秉承"学者自己办刊物"的理念,在学界颇有影响力,是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专业的一块学术领地。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后,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在欣喜之余,还进行了深入反思,既回首过去,又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上帝之名的恐怖:宗教狂热者为何屠戮?>(以下简称<恐怖>)一书,是斯特恩博士①历时五年,深入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极端分子的活动基地,冒着各种风险,从其经济状况、政治意图、心理特征以及宗教诉求诸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而最终成型的力作.该书的核心内容在其结论部分:当下世间一系列恐怖行为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随着国际新秩序的演变将大行其道,大肆蔓延.而且,随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交融并错,生活在边缘的人,受中心控制的人,将会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失落,他们的被遗忘.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以被指使的被动和各种以牺牲为基础的方式来"回报"扶持他们的中心势力.虽然<恐怖>一书不是人类学著作,但是作者所采取的深入实地的访谈方法,多少借鉴了人类学之"田野调查方法",作者通过与研究对象面对面的访谈而最终成文,成名.我选择读这本书,原因有二:一是当前人类学研究恐怖行为时,以此为必读书;二是这本书与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紧密相关,特别是进入2008年,中国国内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敦促笔者去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19.
正《回族研究》(季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公开出版的全方位研究回族的综合性刊物,集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于一体,设有回族历史、回族文化、回族哲学、回族人物、国内伊斯兰教、域外伊斯兰文明等栏目。《回族研究》系中国民族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已被多家权威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具有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优稿优酬。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严格意义上说,《迈向一种人类学式的价值理论》书如其名,是一本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价值理论的论著,这也是人类学者Graeber(David Rolfe Graeber)的主要目的。然而,作为一位肩负社会思想使命的学者,Graeber坦言:"如果要寻找一条不同于所谓‘新自由主义哲学’的路径,从价值理论入手不啻为上选。"3这表明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纯粹的知识关怀,也在于社会政治思想批判,正如《礼物》4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