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亮 《民族研究》2020,(2):1-16+141
针对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的研究,除了其组织活动、形成的危害以外,针对其意识形态演变的分析将有助于深入和全面地掌握其动态,以服务于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对"东伊运"意识形态的变迁的分析需要置于历史、现实和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中,聚焦于"东伊运"意识形态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理论基础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圣战"活动。当前,"东伊运"受到"基地"组织的深刻影响,已经从一个民族分裂组织转变为一个民族分裂和全球"圣战"兼具的跨国恐怖组织。但是,对于民族分裂和全球"圣战"的双重追求也制造了该组织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综合来看,反恐怖主义工作必须消除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根源,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极端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中国翻译》杂志1986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的文章。这自然会引起有关学者尤其是新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关注。英文“East turkestan”一名是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属于地理科学范畴,理应译作“东突厥斯坦”,将其译成“东土耳其斯坦”是不正确的。“Turkestan”一名是由两个不同的词构成的,即“Turk”和“estan”。“Turk”一名为突厥语,它最初只是一个姓阿史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名称。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后,“突厥”一词始用于汗国中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逐渐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东突厥斯坦"是殖民主义者为了分裂、肢解中国而提出的政治概念,它既不是民族体概念,也不是民族学概念,与历史上存在过的突厥族和东突厥完全是两个概念.历史上,中央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从未完全停止过.新疆的历史是由诸多民族和当代民族共同创造的.所谓"东突厥斯坦"理论,违背了中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相似文献   

4.
泛突厥主义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早期虽有反抗殖民侵略、反抗民族压迫的进步性,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沦落为封建统治者、帝国主义者维护自身统治或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工具。自20世纪初泛突厥主义传入中国新疆之后,它为"疆独"势力的产生和分裂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成为影响新疆安全和稳定的一股重要思潮,至今仍然影响巨大。系统梳理泛突厥主义思潮的由来、演变,研究泛突厥主义对我国新疆的渗透和影响,对于认清"疆独"问题的实质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之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的突厥民族中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作为一个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种族——突厥语族,他们的思想发展不仅影响到了相关的国际关系,而且他们思想的变迁也受国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泛突厥主义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产生之根,"东突"恐怖势力是三股邪恶势力结合的典型,谋取新疆,占据西北制约中国的制高点,历来是国际反华霸权势力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泛伊斯兰主义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泛伊斯兰主义是近代以来的一股宗教政治思潮 ,又是一场连绵不断的运动。本文阐述了泛伊斯兰主义产生的背景 ,归纳了古典泛伊斯兰主义和当代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主张、基本特点、活动方式 ,又分析了泛伊斯兰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泛突厥主义以及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互动关系。结论是 :由于伊斯兰教本身就具有强烈地参与政治的倾向 ,各种不同倾向的伊斯兰运动也并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 ,包括新泛伊斯兰主义在内的各种伊斯兰运动之间的互动将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势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未来走势十分微妙 ,西亚、中亚政局走向也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中亚史研究范围主要限于三突厥斯坦地区(The Three Turkestan):即中国、俄国和阿富汗突厥斯坦地区。常常只涉及中国部分。日本的中亚史研究仅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因此相对西方的研究来说,研究范围有限,历史也较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学者对三突厥斯坦之外的地区没有什么研究。这只是因为人们对中亚地区划界的不同罢了。众所周知,在中亚的划界(Demar cation)问题上,日本学者和西方学者的看法不同。中亚应当包括以下地区:东部的满洲、蒙古高原;中国、俄国、阿富汗统治下的三突厥斯坦;西藏高原、伊朗,甚至东地中海海岸地区;或仅限于东突厥斯坦的塔里木盆地。苏联对中亚的地理划分有两种分法。一是认为中亚应包括西藏高原、准噶尔、喀什噶尔、塔里木盆地、内外蒙古;另一种分法则认  相似文献   

9.
"奥斯曼主义"是奥斯曼帝国后期兴起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该思潮往往和别的思潮并存于帝国后期,尤其是它曾和"泛突厥主义"一起成为了青年土耳其党人专政时期的主流思想,致使不少人无法区别二者,进而混为一谈.通过科学分析,我们发现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乃是大多数人对"奥斯曼主义"远不及对"泛突厥主义"了解,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全面而彻底地认清"奥斯曼主义"的历史特殊性.本文正是试图还原作为民族主义思潮的"奥斯曼主义"之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0.
敏敬 《世界民族》2006,41(6):11-18
泛突厥主义是奥斯曼帝国末期产生的重要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民族主义者以凯末尔主义思想作为立国基础,反对泛突厥主义。但是在人员、组织和思想等方面,凯末尔主义仍与泛突厥主义保持了较多联系,客观上为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方便,并使土耳其的对外政策表现出一定的泛突厥主义特征。凯末尔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由民族主义的性质决定的。认清这种联系,有利于加深对凯末尔主义以及当代土耳其内政、外交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解构主义理论框架,梳理历史资料和国内外关于新疆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维吾尔族的概念本身是流动性的,是被历史建构的。维吾尔族实际上是维吾尔与民族的概念叠加,因此讨论维吾尔族的概念时需要意识到两个基础层面:民族的概念与维吾尔的概念。民族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维吾尔族"这一概念的建构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息息相关。而"维吾尔"这一词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突厥部落,但古代的维吾尔并不具备任何民族认同,那时的维吾尔具备的应是部落或地域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沈子华 《民族论坛》2008,(10):25-27
喀什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聚居区,也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近代以来,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其多民族文化精彩纷呈,本文通过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介绍,分析探讨喀什多民族文化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先进的民族政治文化及其理论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伦 《民族研究》2001,(6):11-12
1 .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以民族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追求殖民地人民同宗主国人民一样具有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并由此形成了“国民—国家”(nation -state)的理论。这种理论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民族政治文化 ,它是 1 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文化和后来的世界性民族民主运动文化的一部分。但是 ,国民—国家理论不能解决一切民族问题 ,它造成了许多多民族国家长期受民族分离主义和同化主义的困扰 ,由此导致的民族冲突甚至战争的灾难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发展了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核心 ,既关系中国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又决定中国民族的团结和繁荣。民族分裂主义是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反动 ,泛突厥主义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之根 ,西方反华势力妄图分裂中国是“西藏独立”产生之源。要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必须在各民族中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教育。这一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少数人的范围里 ,应该扩大到全民的范围 ;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的层面上 ,而应该上升到政治和政策的层面 ;不能仅仅作为民间团体行为运行 ,而应该作为党和政府的行为运作。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战略思路是强化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5.
Ο.Φ.阿基穆什金在沙·马合木·楚刺思《编年史》的出版《前言》中指出:“《编年史》中的蒙古国历史资料,其实基本上也象整部著作一样,实际上至今还在研究东突厥斯坦的史学家的视野之外,同样也在研究与其相邻的中亚、吉尔吉斯和哈萨克斯坦各民族的史学家的视野之外。”①确实如此,因为这部《编年史》唯一传世的抄本②在1913年才发现于塔什干巴基-江-巴依的私人藏书中,1915年《考古爱好者突厥斯坦小组成员报道和会议记  相似文献   

16.
"奥斯曼主义"是奥斯曼帝国后期兴起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其理论源流虽为近代西方兴起的民族主义,但始终是一个为了维护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文化帝国的统一而被民族主义者创制出来的一种意识形态,且因无法建构各族群对帝国的统一认同,以致在不断变异的过程中走向衰亡。"奥斯曼主义"的兴衰凸显了"民族主义催生了‘奥斯曼主义’,却又消灭了‘奥斯曼主义’"这一悖论内在逻辑命题。  相似文献   

17.
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以后,就在蒙古草原上逐渐形成了以阿史那氏族为核心的突厥族。受突厥汗国统治的回纥部落与突厥政权为敌近二百年,回纥不是突厥族的成员。公元744年回纥在唐朝支持下灭亡了突厥汗国之后,回纥汗国境内的诸部落逐渐团聚形成了回纥族,此后突厥族就逐渐消散了。回纥与突厥是不同的两个古代民族。当代世界约三十个突厥语族民族与古代的突厥在文化、体质特征上已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不是一个民族。土耳其在历史上与维吾尔族没有联系,它们从来不是同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8.
为理解"民考汉"在校大学生行动的内在意义,笔者选取了10名维吾尔在校大学生(其中6名是"内高班"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展示了他们对语言、伊斯兰教、维吾尔族历史以及对自身和维吾尔族前途的期待等四个方面的认知,发现:1)该十名访谈对象对其母语具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同时对其他语言也持开放态度;2)该群体为典型的文化穆斯林,"重信仰,轻行为",同时他们对新疆当前的宗教治理实践有各自心理反映;3)对维吾尔族历史的认识呈现一定的分化,其对官方历史的态度更需引起注意;4)大多数人对其自身和整个民族的前途持乐观态度,但其中存在一定的阶层分化。文中最后讨论了"知识分子亚社会"实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双泛"、"三个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二,关于新疆周边安全形势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突厥,这个神奇的民族,总是在自己的旗帜上绣着一只恐怖的狼头,因为他们自认为是狼的后代。自从公元6世纪崛起于塞外,在之后的200多年里,这个狼族后裔在广袤的中国北方草原上纵横驰骋,罕逢敌手,他们甚至万里西征,直驱欧洲,不可一世。1000多年过去了,这个战马如云、响箭如雨、来去如惊风、恍恍如战神的狼之民族,早已在历史的天空下烟消云散,今日喧嚣于国际政治中的“突厥”,不过是某些心怀叵测之徒披上自制的狼衣,图谋实现他们分裂民族的险恶居心。历史的突厥已烟消云散突厥最初是生活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阿尔泰山地区的一支游牧部落,善于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