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民俗学将国家文化建设纳入研究对象时应讨论一些基本问题,如从国家文化建设的含义,民俗学问题的再分类,近年引进的"文化空间"和"遗产文化"概念对民俗学理论格局的走势的影响。还应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必要的工作概念,包括"口头传统与书的未来""、民族民俗与地方民俗"和"特有文化与跨文化研究"等。明确理论方向,并开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可以提升民俗学的理论活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韩国民俗学开始探索从"过去学"向"现在学"的转型。20年后,随着城市化进入尾声,城市与农村的地位在社会结构中发生根本性逆转,城市民俗学成为韩国民俗学界的焦点。林在海的城市民众主义与南根佑的FOLKLORISM研究的学术争论奠定了韩国城市民俗学的理论基石。韩国民俗学的转型实践对于中国城市民俗学的探索、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帆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87-91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被学人形象地誉为"撑起中国民俗学理论建树的‘三级跳'",对于推动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民俗学分支研究方面,他也多有建树.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西部一所民族高校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与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为例,结合西部地区大开发阐述了目前民俗学/民间文学在我国某些高校中文系的教学现状与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刘亚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2):55-58
刘魁立研究员早年在国外留学,系统地研读了西方民间文化研究诸学派的论著,他这方面的系列文章可以说组成了一部高度凝炼的西方民间文化研究史和比较研究概论。他在民俗学一般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神话史诗故事研究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解决"西藏问题",既要原则坚定又要方式灵活。在具体处理涉藏事务时,明确以"民族大团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原则的柔性思考,"力寡功多",既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具体说来,解决"西藏问题"的柔性元素,大概有四:促成达赖喇嘛早日归国;欢迎境外藏胞回国定居;利用"中印战略伙伴"促解"西藏问题";尊重"现代普世价值"化解"西藏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青海的进程中,宗教方面还存在着影响和制约青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问题。根据青海地区宗教的特点,剖析了宗教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提出了逐步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历史发展过程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指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阶段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宗教。少数民族宗教问题往往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相联 ,是一个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 ,少数民族宗教工作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 ,要做到 :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依法管理宗教活动场所 ;加快培养爱国爱教的新代表人物 ;正确对待和处理少数民族宗教之间、教派之间、教派内部的一些问题 ;提高对民族分裂主义的认识 ,有效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当代的中国民俗文化学有许多特点和不可取代的学科优势 ,但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许多人都处于知之不清、似知非知或只知其昔而不知其今的状态 ,其他社会各界更是如此 ,再加上追求“大、洋、玄、奇”的社会心态 ,使这一学科受到有意无意的排斥。因而提出要从学界自身开始从实求知 ,对中国民俗文化学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94年, 钟敬文先生指出:“田野作业……的经验缺乏必要的整理和总结; 理论上也缺乏比较深入、系统的阐发。这样的现实情况, 对于各地这方面 (田野作业) 的实践活动, 既不能产生有益的指导, 对于我国民俗学理论的丰富与提高, 也不能尽到应有的职责。这无疑是我们这方面工作的一个缺点。”①时隔九年, 董晓萍教授出版了《田野民俗志》一书。该书凝结了作者十多年来对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②全方位论述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学科地位、国际动态、阐述框架和操作方法, 结束了中国民俗学界较少系统介绍国外先进田野作业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柯玲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96-102
民俗学研究中的政治特性是客观存在,但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先从史的角度探讨了民俗学源起时的政治胎记,民俗学发展中的政治斑痕;又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中梳理出民俗学政治色彩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约束,进而对当代中国民俗学的政治定位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