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不论是林耀华本人还是中国学术界均把《从猿到人的研究》看作一部人文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原始社会史著作,这大大遮蔽了它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抹杀了林耀华在中国古人类学史乃至整个中国体质人类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从猿到人的研究》应该且首先是一部古人类学专著,它用恩格斯提出的"劳动创造人"学说,从形态学上全面论证了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是一部带有通论性质的古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专著。它蕴含着一种哲学上的人观:人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和文化的;人既是自身力量之外制造的结果,又是自己的制造物。这在中国古人类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即是应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族历史和文化的创新之作,从学术上来说,《雪球》在对汉民族作人类学分析时,既强调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向度,也用人类学理论对汉族文化作了详细的分析,它既是历史学的,又是人类学的。《雪球》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扩大了人类学理论在历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靖 《民族论坛》2012,(4):16-27
庄孔韶的历史观,经历了早期进化论线性时间观、中期文化变迁论历史观和后期反对现代性线性思维的"意义的历史"观之变换。他对传统与现代性关系的思考也经历了从学院派人类学向应用人类学领域之衔接。他的整体历史人类学主张是中国人类学未来发展中一份不可多得的学术资源。当然,也存在进一步理论提升的空间。庄孔韶人类学实践中的"理念观"、"文化观"和"历史观"三者之间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必须从内在深层关联上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4.
克利福德·格尔兹是美国人类学家,阐释人类学的提出者。格尔兹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1983)是他的代表著作。"阐释人类学"是格尔兹最主要的学术贡献。他的"阐释人类学"从意义角度赋予文化以新的诠释,同时还提出了"深描"的民族志表达方式,并重视研究地方性知识。国内外学者对格尔兹的研究做出了评价,他们的评论强调了格尔兹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阐释人类学"所引发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本书的作者威廉·亚当斯在前言中提到自己写作此书的一大原因是,人类学理论是他"教授了长达25年之久的一门课程--人类学理论史".①这本著作的内容与思想的深邃,已经足以令我们期待;同时我们也不必因在这本书中发现自己的浅陋与寡见而感到惭愧.  相似文献   

6.
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这门学科的"眼光"问题,即这门学科是以怎么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这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而方法论又离不开价值观.一门学科的价值取向往往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方法论.因此,人类学的眼光问题与其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当今人类学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也就是要从人出发,去探讨人的生存策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理等,从人出发去观察一切,并最后回到人;要尊重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一点,可以由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比较以及人类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对象的特点)和人类学在具体操作上的原则和方法的特点得以体现和突显.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发生学上对"诗"与"兴"语言结构的考察,陈世骧发现了《诗经》在文化人类学上的文类意义,这为中国文学史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应欧洲"数字人类学"大会和"自由银屏"组织邀请,参加了2014年3月19日-21日在巴黎数字艺术中心的演讲和展映活动。这次人类学的会议目标是关注各种原创叙述,以及原创叙述应该体现一种思想状态及其形成的过程,这样,也体现了各种观点和集体创作之间的互动和多样性,这些标准反映了当今法国及国际艺术、人类学和媒体科研团队的兴趣焦点。因此这是一次展示交叉学科聚会的欧洲风格的会议。议题包括人类学理论创新、演员介入"人类学影片"、城市镜头语言、纪  相似文献   

9.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抒发乡土气息的中篇小说,被译成多种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翻译学发展至今,交叉学科已成为潮流,生态翻译学也同样给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生命与力量。然而,学者们大多运用生态翻译学来对英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本文则选取《边城》的维译本,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中的"三维转换"为基点,解析维译本《边城》中的再现,且重点从词汇、句法以及修辞层面去分析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维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借生态翻译学理论打开汉维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对更好地传播汉维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也对汉维互译文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弗雷泽先生的《金枝》是人类学的经典名著,但因弗氏本人的"进化论思想"、材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本书表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偏见①。对于"东方""美洲""非洲"和"澳洲"的居民,甚至对欧洲的现代农民也怀有偏见。《金枝》中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有三重境界,这源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思想。这也同样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既能坚守自己的立场又能超越文化的偏见,平等看待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审美人类学"既有意识地不同于"文学人类学",也有意识地不同于"艺术人类学",因为"人类学美学"的重心是在美学上,"审美人类学"重心落在人类学上。审美人类学从具体的审美现象提升到美学的层面,这中间有好几个层次的跳跃。最早还是为了广西师大的学科建设,来做审美人类学的,可以说是从边疆、从边缘起步。这段时间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发展,感到"审美幻想理论"对于说明中国经验是一个有效的理论,我想结合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来进一步阐释它,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它。  相似文献   

13.
马库斯对多点民族志的最早尝试是富人和精英群体研究,这一"向上"道路是他的田野实践使然。从人类学的整体主义概念发生变化以来,这一整体性思想就和20世纪80年代发轫的世界体系理论契合,全球化深深地改变了人类学的田野条件,因为多场景的变换、多地点的联系构成全球化理论的现实基础。马库斯不断地将反思和现代主义策略注入民族志的书写实验中,与其说他告别"写文化",不如说他以新的方式探索被搁置的民族志方法论,重新审思民族志书写方法。格尔茨对"写文化"创建者的影响是深远的,马库斯从反叛到回归的曲折过程再次将文本审美和田野关系纳入人类学学科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4.
汪洪亮 《民族学刊》2019,10(1):72-80, 121-122
李安宅撰写的《十年来美国的人类学》是其在美讲学期间应国内人类学家卫惠林、何联奎所约而作,论述了1938-1947年美国人类学的理论进展及其学科特性,梳理了美国人类学界相关人物的动态和主要的书刊。这一观察海外人类学进展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文章首次披露李安宅手稿全文,并对其写作背景及该文所透露的有关问题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28日,人类学高级论坛"中国人类学家口述史文库"课题组成员在四川大学聚会,就《文库》的出版和"总序"构想进行了专题对话。会议由徐新建教授主持。与会者追溯了口述史的发展脉络,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口述史,尤其是中国人类学家口述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最后形成了2万多字的"对话体""中国人类学家口述史文库·总序"初稿。出席专题对话的还有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李菲博士、人类学高级论坛行政助理韦小鹏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人类学专业的十余名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逝去的繁荣——一座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①是人类学家王铭铭出版于1999年的一部作品。这部书是对一座"繁荣逝去的老城"所展开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这座"繁荣逝去的老城"是泉州。本书的内容跨越了从3世纪到1949年之间的1600多年,展示了这座海港城市兴衰的整个过程——从宋元时期世界性贸易大港的鼎盛,至明清以后逐步在区域重要性方面式微。而  相似文献   

17.
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惠祥人类学论著》(以下简称《论著》)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论述范围之广,探索问题之深,影响之大,在国内人类学著作中是少见的。有些文章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论著》是林惠祥教授的代表作,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震东 《民族学刊》2017,8(4):28-34,102-104
微端红包在网络社群中扮演着"多重能指"的符号性角色,关涉着认同性仪式、情感象征与价值交换等诸多议题.微时代的网络社群红包作为人类学意义上的"礼物",在一种"流动的循环"中表现出集体狂欢的倾向,这进而实现了符号作为文化资本的情感性消费.在"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群红包作为现代人群生活方式的一个表征,其价值与意义也有待进行人类学层面上的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清代土司研究:一种政治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观察》一书从土司区域内部情形研究中国土司制度:首先,在理论上系统总结了前人土司制度研究理论,提出要从"三个层面"、"四个视角"观察土司,并且提出了鉴别土司的二十八字理论和土司类型理论,还在土司区域变动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司的理论,明确提出土司是朝廷任命的世袭官吏,  相似文献   

20.
从1901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算起,人类学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年来,人类学学科在中国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然而学界除了少数单篇论文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之外,少有专著从本学科视角对此进行系统整理。近日,由胡鸿保、王建民等撰写的教科书《中国人类学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中国人类学史》一书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共九章,近三十万字,对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精要的梳理和恰当的评述。细加研读,笔者觉得此书在如下几个方面颇有新意:第一,认清了中国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