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中西文化的比较引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在文艺学领域,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也早已广泛地展开。在这方面,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很多。许多同志把注意力投向中西文论的主要差别的探讨,又有许多同志则关注中西文论概念、范畴的相同因子。我觉得目前急需探讨和明确的问题是,什么是中西文论比较的立足点?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近来读了一些中西文论比较的论著,觉得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西文论对话发展史中几部重要著作的分析 ,对中西文论对话及《文心雕龙》低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 ,认为理论界现实问题意识的匮乏 ,对中外重大理论的内在联系、对中外古今文论连接的必然前提缺乏必要而深入的思考 ,是目前中西文论对话研究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对古代文论现实意义的思考 ,对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反思是我们目前从事中西文论对话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对此问题的任何回避和忽视都将使自己的结论和前提建立在虚无的纯粹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论60年的发展脉络呈"逆向行进终而合流"的基本态势.即建国后的前30年里,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主流坚守的是"社会本位",而这个时期西方文论的中心范式则秉持"艺术本位";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西文论研究出现逆转:当中国结束极左文艺思潮,回归文艺本身、出现"向内转"的艺术本位和纯美倚重时,西方文论却出现"向外转"的理论趋向;20世纪90年代后,中西方文论呈现为"关注外部研究、共趋社会本位"的合流趋向.这一有趣的文论格局,是60年世界社会史变迁在文艺学领域的理论回声,其理论逻辑源于所依存的两大历史逻辑:社会历史主轴的文化撬动和社会模板的"图-底"关系.由是,文艺学跨越学科界限、走向文化综合,当是审美社会学的理论必然.  相似文献   

4.
曹顺庆  王超 《中州学刊》2008,1(2):227-234
"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承认中国文论较之西方诗学的异质性和话语独立性,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的倾向;第二,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个命题中进入"古今对话"的现代阐释性理论视域;第三,在"古今融会"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以中国文论的话语规则为本,融和或化用西方的理论资源,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在承认中西方文论异质性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明对话,中西文论思想的交流、互补和超越,最终达到"中西化合"的无垠之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文论,表现在外部形态上,是新旧并陈、旧中寓新、中西交汇、新质萌生。而在深层次的“内部形态”方面,中国近代文论则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鲜明的反传统精神,以及求变、求新和经世致用的近代意识;二是打破了杂文学观念,由以诗文为文体中心转向了小说和戏剧,形成了近代文体中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互为依存的文学体系;三是主张言文合一,倡导文学的通俗化;四是汲取西方先进的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以新的理论武器和思维方式试图建构中国近代新的文学理论体系;五是翻译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提供了中西文学比较的可能,从而产生了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破体"作为钱锺书批评文体最突出的特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文体意识之"破",即破除新旧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形成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文体意识;二是文体运用之"破",即突破新旧中西不同文体的畛域,各种文体的特点互渗互补。钱锺书批评文体的"破体"特征,对于反思中国文论的现代建构问题具有积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文论是中西文论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论与先秦文论的比较研究是其他比较研究所不能替代的,具有其特殊意义。由于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古希腊文论和中国先秦文论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古希腊文论从理论内容到理论形态都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而中国先秦文论则是片断的语录体诗话。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庄子文艺思想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不是专门讨论文艺的著作,《庄子》一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中国文艺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批评”这一学科形成并得到极大发展的二十世纪,以中西比较的意识和方法,从美学、文论的角度来研究庄子,就成为二十世纪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而今,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望庄子文艺思想研究的百年历程,考较其得失,也许会对当下的中国文论研究和庄子美学意义的继续彰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文论话语建构探讨之不足体现为前提论证多于方法探寻、立场纠结多于自我认知、宏观指导多于微观实践。中国文论话语建构命题的提出,背后蕴藏有非常复杂的关乎文化振兴与文论自觉的因素;要瞄准打造人类文论话语知识共同体来正确认识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对象范围;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研究重在建构,旨归在建构,评价标准亦在建构。中西同题比较作为中国文论话语建构在现阶段上的一种策略选择,是由中国文论对于西方文论所处的劣势位置、中西同题比较有助于搭建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中西同题比较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之目标任务相向而行、中西同题比较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细化研究趋向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高玉 《江汉论坛》2005,(10):106-109
用抽象和精确来评价中西文论,在"比较"意识上是值得深入追问的.精确是相对的.隐喻性是语言的普遍特性和深层的本质,而科学性、逻辑性、精确性不过是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性,从隐喻性中衍化出来,并不具有普遍性.西方文论未必就是精确的,其术语和概念未必就是严格限定的,这与"语境"有关系;中国古代文论的术语也有某种精确性,但这种精确性不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是由语境来控制的.古代文论在中国古代意义是明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