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个典型的诗词爱好者,到老了仍每天不忘读读诗词,乐在其中。我的父亲也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小时候家里有影印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古籍。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背三字经,百家姓,后来又教我背唐诗三百首,因而我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狗年感悟     
小学三年级时的那年春节,在苏北教书的远房舅舅举家来宁过年,除夕宴上.他最爱吃豆制品.说多吃有补脑之功。无侵体之害。他送我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两元压岁钱.让我买日记本。养成背唐诗、写日记的习惯数十年过去,蓦然回首时却惊异发现:吃豆制品、吟唐诗和坚持写日记.居然成了我化解人生旅途无数难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专家诊室     
赵忠心 《社区》2002,(8):54-54
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大众传媒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口号:“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里有学龄前儿童的年轻父母听了这句口号,先是神经立刻紧张起来 :“把小孩子的成长比喻‘赛跑’,有道理。起跑要是比别人慢了,就可能一输到底。要是那样,可就惨了!”紧接着马上付诸行动:不到1岁的孩子开始认字,两岁的孩子背唐诗,3岁的孩子学外语,4岁的孩子学钢琴……不顾孩子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水平,任意实施超前智力开发,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起跑”。这样,就使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十字架”,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没有正式…  相似文献   

4.
铺路石     
正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必须有"铺路石"的精神,即甘愿在"第一线"多奉献,但不要沾"第一线"的功劳。更明确地说,是让孙辈多记住其父母的"功劳",而不是父母缺位。比如,考虑到父辈忙于工作,祖辈学会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多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祖辈要多陪孩子玩他们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有意识地点明是他们的父母带来的"乐趣",让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相似文献   

5.
重视礼仪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 ,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 ,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 :出门时要和父母说一声“我走了” ;回来时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文明礼仪已成为日本孩子的习惯。重视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 ,大多数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 ;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 ;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重视抗挫折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摔跤了 ,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大一点的孩子受到挫折 ,父母就鼓…  相似文献   

6.
嗜书夫妻     
高冬梅 《社区》2010,(5):11-11
我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且家传渊远,父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启蒙我渎《三国演义》,背《唐诗三百首》,造就了我日后从文生涯的基础。我先生的父母都是教文科的讲师,先生学的又是中文专业,与我相比.对书的“痴迷”程度丝毫也不逊色。  相似文献   

7.
人在路上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呀!"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  相似文献   

8.
《源流》2007,(10)
[题记]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咯,阿织网就到天光……一首曾陪伴过几代孩童成长的广州歌谣,一首过去父母们轻轻哼着哄小孩入睡的曲谣。现在的孩子有在哪里听过吗?现在年轻的父母依旧会哼唱吗?黄毅成说,如果他有孩子,他一定会哼给他的孩子听。目训女麻  相似文献   

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两句谚语。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选了《唐诗三百首》,其《序》曰:"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意思是,编这三百首唐诗,就是要验证一下这谚语的效果。由于此集编选确为精要选优,超越其他唐诗选编,读者日众。因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誉。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7,(6)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5毛钱。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  相似文献   

11.
廖育群 《市民》2007,(5):28-29
我与中医的缘分,始于幼时的耳提面命。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医坛则云:“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所以五六岁时即开始就着唐诗背“汤头”,其后继之以《药性赋》、十二经脉、针灸腧穴,  相似文献   

12.
木子 《社区》2010,(15):52-54
不听话表现:丕断要新甄县下班回家,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专家解密: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喜欢新鲜的东西,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种“新”的玩法,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这与父母购置玩具的特性也有关,如漂亮的玩具汽车只能开来开去玩,孩子玩两天就厌了;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家长开放日这天,我们班有十几位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听了三节课。其中一节课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对我们的疼爱实在太多了,谁举个例子来说说?”在我的引导下,许多孩子举起了手。有的说:“我需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有时不要,他们还给买。”有的说:“生病的时候,妈妈陪着我,端水拿药。”有的说:“春天,妈妈怕我生病,特意买水果给我吃。”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也勇敢地站了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批评家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诗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284首唐诗被誉为"绝唱"。这些诗歌由78位诗人创作,其中杜甫以73首独占鳌头。唐诗中"绝唱"最多的三种诗体分别是七绝、七律和五律,这与创作基数、诗体地位及社会功用有关。基数越大,地位越高,功用越强,"绝唱"数就越多,反之则少。唐诗"绝唱"按题材可分为19类,其中山水田园类、家国兴亡类和咏物类最多,这与唐诗的文体特征及所取得的成就相吻合。284首唐诗"绝唱"由113位批评家评出,其中明、清两代的诗评家贡献最大。正是他们的"绝唱"之誉,扩大了这些诗歌的影响,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老话:"无债一身轻"。但是,美国人的观念却相反,他们认为,只有穷人才不借债,有能力的人是敢于借债,能够借债的。美国人的孩子一旦上大学,许多家庭就不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了。有些父母可以替孩子交学费(在美国上大学的学费很贵),但住宿和膳食就要靠孩子自己去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向父母借钱或是向政府贷款上学。等他们从学校毕业找到职业后,再按月归还上学所借的贷款。可是,这时他们又得借钱买汽车了。接下来的又是谈恋爱、结婚。不管你是继续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还是就业,恋爱结婚总要提到日程上来的。于是接踵而至的是,又要借钱买房子了。因为按照美国人的风俗习惯,已婚子女是绝对不会和父母住在一块儿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子怎么办呢?也行,可以先交10%至20%的现金,其余的逐月交付,一般经过20至30年,才能连本带利把房款交清。政府和银行都制定了全套政策和办法,鼓励人们买汽车、买房子,甚至买家具、买摩托车等等,所以在美国,人人都是"寅吃卯粮",都甘愿负债累累,一辈子拴在银行的"金锁链"上。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味道     
朱成玉 《社区》2013,(20):26-26
我有一位生性懒散的同事,因为平时工作清闲,他每天到单位点个卯,然后就溜出去打打麻将,喝喝小酒,每日里逍遥自在地过活。可是这几天,这位仁兄不知怎么了,突然开悟了一般.不但按时上下班,还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摇头晃脑地背个不停。问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上初中的女儿在背诵《兰亭序》的时候,正好他会那么几句,就脱口背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EQ(情商)在国内造成一股热潮之后,许多父母开始关心培养孩子EQ的问题。其实,目前对EQ的主张百家争鸣,所举的内容和培养之道亦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下面介绍一个"五步法"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情商。第一步:察觉孩子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爱,永不褪色     
人都有爱心。有人把爱留给儿女,有人把爱献给父母,有人则认为爱应属于自己。而钟文花——"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玉山县南山乡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却以博大的胸怀和纯洁的心灵,把爱献给了"留守孩子",献给了鳏寡老人,用人民教师所独真的匠心,书写着中华民族那千古不灭的爱的主题,演绎着一段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9.
正时下大多数家长都是把培养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成长优秀的标准,往往忽略了无法用分数检验的各种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是场马拉松,不看起点看终点。"而时下有句话却让不少为人父母者奉为经典,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绞尽脑汁,拼  相似文献   

20.
正初次接触托管也是因为离家近便,上下班方便。但当我走近她的那天,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吸引我的正是她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学习期间,不禁让我想起这样的话:"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父母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才算是打算深远?是物质,是金钱,是家族关系……不,能够陪伴孩子一生、受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