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敏 《社区》2012,(22):42
那天,我到姐姐家,发现她家电话机旁边贴着一张"邻里联系卡"。她家单元12户人家的联系电话全在上面,后面还标明每户人家可以帮助邻居的"特长"。姐姐告诉我,说起这张电话联系卡,还有段来历呢。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他们隔壁单元六楼的一户人家暖气漏水,由于这是间空房,暖气水管漏水后,邻居找不到主人,只能眼看着"水  相似文献   

2.
吉木 《可乐》2007,(12)
1915年夏天,在德国赫尔佐格小镇的街上,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手拿一只鞋,光着脚飞快地跑着。他在一家小洗衣店门前停下,大步走进去。一个中年妇女蹲在地上洗衣服。"妈妈,爸爸在吗?"男孩焦急地问。"在院子里晾衣服呢。"男孩急匆匆进了院子,说:"爸爸,您教我做鞋吧。"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的大杂院很有名,但随着城市街区的改造,不断崛起一片片高楼,如今这样的建筑已越来越少了。大杂院逐渐成为京城的孤品遗留在老城区。朝外86号大院当年北京有数不清的大杂院。就我所居住的朝外大街,胡同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灰平房都是一个连一个的大杂院。一般一个院子住着五户以上的人家,通常就被称为大杂院。有人写过朝外的椿树大院。那个大院确实很大,住着几十户人家,但不是朝外最大的大杂院。最大  相似文献   

4.
怀念老街坊     
我是一个老北京人,50年代生人,生长在宣武区牛街地区一条普通的小胡同的大杂院里.在牛街居住的普通老百姓,绝大部分是回民,我也不例外,也是回民. 我们这条胡同叫吴家桥四条(当然,还有头条、二条、三条,在这里就不说了),我们这个大杂院是5号,在这个大杂院里住着七户人家.您想,本来不大的院子住着7户人家,那热闹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5.
蜗居的记忆     
几十年间,我搬过好几次家.其中,1984至1988年间住的屋子最小. 小屋位于北京南城、宣武门外大街东侧的香炉营四条23号.院子很小,进深不过4米多,算上我们家只有3户人家.南屋两间,住的是吴姓老人.北屋也是两间.东侧分给了我,西侧一间的后面还有房屋,都属另一户人家,姓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早已家喻户晓,于是就诞生了"女儿户"这个新鲜名词.所谓"女儿户"就是指一个家庭里只有女孩而没有男孩的户.当前越来越多的女儿户的产生,特别是在农村只有女儿没有男孩的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女儿户"的心态又如何呢?最近,笔者对一些农村"女儿户"的家庭进行了调查采访,从而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心迹,说明生育上的陈旧观念正在农民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从孩提时代就因为喜爱书法绘画而喜欢各种美丽鲜艳的花卉。我的家位于吕梁山区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一个百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漫山遍野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有山丹丹花、野菊花、山桃花、马兰花等。因为爱花,我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过一些鲜花。  相似文献   

8.
吴敏 《社区》2012,(33):42-42
那天,我到姐姐家,发现她家电话机旁边贴着一张“邻里联系卡”。她家单元12户人家的联系电话全在上面,后面还标明每户人家可以帮助邻居的“特长”。  相似文献   

9.
秋千是快乐的道具。但在现代人的生活里,秋千并不多见。“蹴罢秋千,起来庸整纤纤手……”这种快乐在古诗词里,它带给人的快乐已经很遥远了。但有一天却在一户人家的墙院里看见了秋千。这是一户独门独院的人家,小别墅盖得非常漂亮,一溜儿花墙,围出很大一个院子,里面栽满了花花草草。有花探出墙外,虽不是红杏,也照样出墙。显然,这是一户富贵人家。秋千就在一棵大树下,但它并不是挂在树上,它显然是主人特制的,精致好看。我看见这个秋千时,正看见几个女孩在荡秋千,女孩白衣长裙,飘飘欲飞,笑声不绝于耳。“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相似文献   

10.
《北方人》2006,(10)
北京小汤山附近住着一户奇怪的人家:一个女人养着几百只狗和上百只猫。许多狗从来不被铁链拴着,任由它们在院子里撤欢儿。据称,有小偷半夜曾想翻墙行窃,被突如其来、此起彼伏的狂吠声吓跑了。渐渐地,住在附近的农户习惯了这户新邻居。每周,他们都能看见成群结队的学生打着旗帜来这里参观;每个月,他们总能看见有人带着狗和猫走进这个院子,而出去时两手空空;更让他们好奇的是,时不时还有一些“老外”开着车驶进那扇紫红色的大门。  相似文献   

11.
安琪 《北京纪事》2013,(7):10-12
16岁少年只身前往英国 16岁那年,张驰从北京前往英国南部的一个小镇留学。那时他英文很烂,看到老外只能流利地说声“Hello”。寄宿人家的女主人名叫苏珊,男主人叫乔。两人都是胖子,非常好客,张驰第一天进门就看到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子中国饭菜。原来为了迎接他的到来,主人早就做好了准备。和他一同在这户人家寄宿的还有一个来自香港的男孩,英语说得很棒,他负责为张驰和主人做翻译。  相似文献   

12.
芳妮  吕斌 《社区》2005,(10):40-41
“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翠花,上酸菜”,这首脍炙人口的网络歌曲,总能勾起我的另一番回忆,那是在2004年的圣诞节,我开车撞进了一户美国人家的院子以后发生的故事,至今我仍然感谢约翰·帕森一家  相似文献   

13.
番茄的心结     
升入高中的第一天,我兴冲冲走进教室,放下书包后,往旁边一个理着板寸的男孩肩上一拍:"哥们儿,以后咱就是同桌了。"谁知"他"使劲儿一挺胸,硬邦邦地甩过来一句:"谁是你哥们儿?流氓!"我一愣——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就像摘了个初夏的番茄。  相似文献   

14.
我家住的是机关宿舍,那是个有几进院的四合院儿,院儿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整个四合院儿里只有两个厕所,在每个小院子里都有一个水龙头。那时候,院子里的每个人都很注意节水节电,如果谁看到水龙头在滴水,都会过去把它拧紧;看到厕所没有人又亮着灯,就会过去关上。院儿里有几个爱管闲事的大妈,如果碰上水龙头没关好或有人上了厕所没关灯  相似文献   

15.
沙里克     
在我们院子里,一个男孩用链子锁着一只小狗沙里克,——还是狗崽的时候,他从小就拴着它。 有一次,我给它带来一些鸡骨头,还温温的,喷香呢,正巧男孩放这个可怜的小东西在院子里跑跑。院子里的雪又松又厚,沙里克连蹦带跳,活象只免子,跑来跑去,时而用前腿,时而用后腿,从  相似文献   

16.
过失与责任     
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日,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儿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的钱赔人家?"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钱  相似文献   

17.
草在庭院当主角在美国人的居住环境中,庭院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人来到美国朋友家里做客,第一个感觉往往是他们居所的宽大和舒适。究其原因,就在于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院子。在中国和日本,院子又称园子,其主调为树、石、花和溪水,至于草,则往往不太受到主人的重视。而美国人家的院子则与中、日有别:草在庭院中成了“主角”。在美国人看来,绿油油的青草是充满活力的象征,能够为居室增辉添色。  相似文献   

18.
你好,大院     
正在90号大院住了20多年了。先有两幢楼,后又新建了一幢,共200多户人家。最早的时候,院子里全是金陵中学的教职工,近十年,中年和中年以下的几乎都买了新房子搬出去了。院子里有两棵高达20多米的大树,到了夏天,枝繁叶茂,树荫覆盖了整个院子,很是清凉。有五个小花坛,各有一株小树,因为院里小孩极少,无人攀折,越长越大。门卫小殷师傅每天打扫,院子里十分干净。我住在二幢二单元六楼,透过朝南的窗子,可以看到半个校园的景致,春夏季节,绿荫婆娑的几棵大树映入眼帘,令我舒畅。  相似文献   

19.
两户人家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将军一家住在二楼,看门人一家住在地下室。 院子里有块草坪和一株金合欢树。开花时节,树上开满金合欢花。树下,有时坐着保姆和衣着漂亮的将军的女儿爱米莉。看门人的小男孩乔治光着脚,在她们面前跳来跳去。他有一双棕色大眼睛和一头黑发。小姑娘冲他笑,把小手伸向他。  相似文献   

20.
于山 《社区》2011,(9):51
俗话说"油菜花黄,精神发狂",油菜花固然美丽,可是在民间,油菜花却又总带着一丝阴霾,油菜花开时候,多为精神疾病发作之季……以前:所有的邻居都不理她在浙江省衢州市区荷花街道朝晖社区的一个单元楼道里,住着13户人家,大多是退休老人,这个单元有5层楼,除了1楼店面外,每层住着4户人家,但只有5楼例外,那里住着一个特殊的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