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陋巷亭位于颜庙第一进院内甬道的西侧。亭呈六边形,单檐灰瓦,顶部有一方孔。亭正中有古井一口,传为陋巷故井。井的北面有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所立"陋巷井"石碑一幢。原亭系宋熙宁年间建造,名颜乐亭。明扩建颜庙时,将亭圈入庙内,并改亭名为陋巷亭。  相似文献   

2.
颜庙·乐亭     
<正>乐亭亦称颜乐亭,位于颜庙复圣殿前。亭以乐名,语出自《论语·雍也》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相似文献   

3.
<正>洪武碑亭位于奎文阁东南、成化碑之北,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重建,后碑亭又被毁,清雍正年间又重建,今之亭和碑为民国时期改建,亭为重檐歇山式结构,灰瓦覆顶。亭内正中立《洪武诏旨碑》,碑高一丈八尺,刻明太祖洪武四年  相似文献   

4.
<正>康熙驻跸亭位于孔林主体建筑享殿之北和孔子墓东南,是清代康熙帝在位二十三年到孔林瞻拜祭祀时休息的地方,康熙年间,为示皇帝祭孔驻跸之处以建亭纪念。亭立于四级台阶之上,方形歇山  相似文献   

5.
岱庙·铜亭     
<正>铜亭,又名"金阙",位于岱庙第五进院东花园内,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铸造。原在岱顶碧霞祠内,清初移至山下灵应官,1972年移入岱鹿。亭由铜铸仿木柯件组成,建于石砌高台之上,三开间,  相似文献   

6.
萧贯生卒年,《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失载。《全宋诗》小传定其卒在景祐四年(1037),所据乃孔武仲《萧贯之挂冠亭记》(《清江三孔集》卷一四)。《挂冠亭记》云:"贯之之没,今五十年。天下之人皆知其可用之材,而未必知其高尚之志,非有子,其能追迹而显扬之欤?于是又知潜夫之贤也已。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七日,鲁国孔武仲记。"《挂  相似文献   

7.
<正>曲阜城北门到孔林前的"至圣林"坊之大道称孔林神道。神道中段之"万古长青"坊两侧有形制相同的碑亭各一座。亭建于明代万历22年(公元1594),此照为西侧碑亭。亭顶覆绿瓦,方形歇山式,重檐斗拱,云龙彩绘,四角飞檐脊上各有鸱吻、神兽五尊,周围青石栏杆,四角砖墙,托起十二根木柱,其顶部天花绘四仙鹤。碑亭内立有明代之  相似文献   

8.
<正>正统碑亭位于颜庙仰圣门前东侧,明正统六年(1441年)建,清康熙四十九年(1701年)重修。亭方形,歇山式,灰瓦盖顶,双重飞擔,周围彩绘斗拱,亭内藻井彩绘仙鹤图案。亭内立明英宗《御制兖国复圣公新庙之碑》。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文雅堂所藏一枚陶质齐系官玺作了考察,从构形上解释战国文字中旧释为"亳"的字应是"亭"字,这枚齐系官玺之印文也应该是"左掌客亭"。  相似文献   

10.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动统治阶级修建孔庙,都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对于孔庙,不同阶级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反映出尊孔与反孔的激烈斗争。一部孔庙修建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孔庙的殿、坛、亭、阁四百余座,都是建筑在劳动人民的累累白骨上。孔庙是反动统治者尊孔的“教堂”,也是劳动人民进行反孔斗争的战场。  相似文献   

11.
正统御碑亭,位于颜庙第二进院中路甬道东侧,建于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内立御制《大明敕赐兖国复圣公新庙碑》。亭建于平台上,歇山式,灰瓦盖顶,双重飞檐,鸱吻神兽,周围彩绘斗拱,四周八根八棱石质明柱撑檐,内有朱漆园形木柱四根直撑至亭顶,亭内藻井皆采绘仙鹤图案,亭四角有砖砌角墙,整个碑亭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颜庙·正统御碑亭@轩宇  相似文献   

12.
集美学校有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八角翼亭,名曰:"军乐亭".从其来历,可见陈嘉庚先生的高尚品格.原来1923年是集美学校成立十周年,也是陈嘉庚先生五十寿辰.为了纪念他的兴学功绩,那年校长和教师十二名倡议捐款建造"介眉亭".于是,校内师生、校外校友踊跃认捐.当时,集美学校设在厦门的"集通行",也认捐大洋240元,并写信告知陈嘉庚.陈老得悉后,先后给校长写了两封信,谢绝建亭祝寿,同时表示自愿出资为学生兴建"军乐亭".1924年3月28日,陈嘉庚在给校长的信中写道:"昨见集通来信,云捐建亭款240  相似文献   

13.
六角古楼是一座典型的明代古建筑,位于黄山区(甘棠镇)西郊。该楼原名“文昌阁”,又名“太宇亭”。它是明代万历年间,邑人崔宪捐资建造,原系八角,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正>康熙碑亭位于曲阜周公庙达孝门前甬道东侧。碑亭为木质结构,重檐斗拱,绿瓦覆顶。亭内立巨碑一幢,碑身高3.1米,碑头高1.1米,龟趺高1.3米,总高5.5米。此碑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78)御制,其内容为对周公的赞颂之词。碑亭与亭内的巨碑、龟趺、水盘形成一个严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15.
杨建祥 《中州学刊》2013,(1):122-126
"熟仁",是儒家文化中一个极富意蕴的概念。二程的"熟仁"之辨别具一格。二程论"熟仁",依孔、孟熟仁之意而来,并以特殊的创意,化"熟仁"为方法论,努力挖掘孔、孟"熟仁"之底蕴,并以"心熟"、"敬以直内"、"学要信与熟"、"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等几个方面,深入展开了自孔、孟以来的"熟仁"观念,并赋予了"熟仁"在做人之道、做官之道上的特殊内容,也特殊地成为了儒家"熟仁"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诸家批点《聊斋志异》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诸家评点《聊斋志异》先由王渔洋评点《聊斋志异》始,到清末民初狄平子止,《聊斋志异》的评点者,总共有十六、七家之多。其中包括王士债(澳洋)、王金范(横山、择国)、三升(约轩)、刘瀛珍(仙航)、胡泉(考岛)、段(雪亭)、冯喜赓(皮里)、陈廷机(省庵)、稿本无名氏甲评、稿本无名氏乙评;但若称得起家的、除前边所提到的工渔洋外,再就是乾隆年间的王东序、冯镇峦,乾嘉间的王首孙、方舒岩,道光年间的何守奇、但明伦,清末民初的秋平子。清康熙年间,王士顿评.点《聊斋志异》。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际亭,别号…  相似文献   

17.
李治亭先生是著名的清史专家,坚持清史研究40年,现已年届70,仍然在他的学术领域奋力开拓,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称得上是史学界的"常青树"。李先生在史学园地辛勤耕耘,著述宏富,在改革开放30年间,总共出版自著、合著及主编的著作有26部,其中个人自著7部,发表论文220余篇。可喜的是,李先生精选的文集于2012年6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治亭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录先生的近40篇文章,计51万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笔者择其要而述之。  相似文献   

18.
92冠豸山     
冠豸山景区而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8,(4):142-149
金兆燕《旗亭记》创意为其幕主卢见曾所提供,又有卢见曾抢夺"署名权"并进行改编的系列风波,这件事实际关系着乾隆时期幕府文人的生存境况与入幕动机,后人对此保持着一定的关注。通过梳理《旗亭记》作者金兆燕的就幕经历,可观察当时文人通过文学作品与文学活动向幕府集中的现象;从卢见曾与金兆燕对改编《旗亭记》的不同态度入手,可审视幕府创作性质的变化。在此前提下,以《旗亭记》的盛行与金兆燕的人生选择为切入点,论证乾隆时期扬州文学的职业化,探析职业化幕友文学与自生的文人文学之间存在创作基础上的根本矛盾。金兆燕与《旗亭记》创作上的矛盾性,正是文人追求与幕僚身份的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集贤亭听雨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初夏的一天,爸妈带我游西湖。行至集贤亭,恰遇一场降雨。雨中的西子湖畔烟云缭绕,婀娜多姿,不由得想起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集贤亭畔犹如世外桃源,恍若天宫。岸边行人来往,好似众神仙腾云驾雾,穿梭云间。说来也怪,这众神总是往湖中那座亭飘去。我驻足细看,顿有豁然开朗之感。只见十步之外,有一座玲珑精致之亭。这亭子不同于平常之亭台楼阁,却是濒临岸边建于水上,四面更无树荫遮盖,左右也无建筑相辅,四面环水,只是亭内延伸出一条石道,直连湖岸。几根粗细适中的石柱,支撑精巧、简约的亭子造型,再无过多的装饰,却极具中国古典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