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农业一直是中国各民族重要的经济形态,很多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视农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形式多样的风俗和信仰。台湾原住民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一支,以农耕为主业,农作物的丰收与否,对其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认为人的一切吉凶祸福皆与广义的神灵存在有关联的族群部落中,祈求物产丰收、消除灾祸的种种祭祀仪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关播种、收获的种种祭仪成了共同祭祀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台湾原住民研究肇始于清代理番时期的采风民族志,日据时期开启了近代民族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阶段,光复后台湾学者主导的原住民研究,在民族志调查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层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进展。近年来,台湾学者原住民研究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台湾原住民与南岛语族的区域文化关系的错误倾向。以最新的民族志调查研究为基础,通过多学科整合研究,重建台湾原住民的民族起源、历史与现状、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等重要课题,是新时期大陆学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6.
原住民是台湾人类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对原住民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台湾人类学原住民研究在日本殖民占领、社会复员、现代化和政治解严后至今四个不同时期的学术发展动力和学术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就人类学的知识形态和社会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异文化视野下的台湾原住民“统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在异文化视野下台湾原住民"统称"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历史上,台湾原住民被统称为"夷"、"番(蕃)"及"高砂(山)族"等,是外部世界、尤其是汉文化对于台湾原住民各族群缺乏深刻认知的背景下,附加于内涵复杂、文化多样的台湾原住民上的概括性"符号",没有反映原住民各族群的自身认同、文化记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族称".康、雍以来相继出现的"野"与"化"番、"生"与"熟"番,日据时代的"高砂(山)"与"平埔"蕃等两类称谓,也只是区分了原住民汉化程度的深浅,没有反映不同族群的文化差别,仍无法摆脱模糊认知、笼统概括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自明代以来,中央政府就相当关注台湾地方事务,台湾一词在正史典籍中的浮现也始于明代。人类学和民族学在近代传入中国后,林惠祥先生于1929年亲赴台湾进行考察,其《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由此也成为中国学者研究台湾原住民的开辟荆榛之作。台湾原住民的族源和历史是林惠祥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林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至今依旧值得后世学人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服饰形制
1.平埔族
平埔族先“男裸全体,女裸上身。”(清黄淑敬《番俗六考》)后以弓箭、标枪或玛瑙珠等物与汉人交换棉衣,始有衣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一书影响很大,却少有人去注意弗雷泽的另两部著作--1918年出版的<旧约中的民俗>与1930年出版的<火种起源神话>.前一部书中一个章节讨论洪水神话,包括了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资料,也包括台湾原住民的洪水神话;而后者则举了台湾阿里山邹族的火种神话例子.本文希望借由弗雷泽这两部著作,讨论这位人类学家对南岛语族神话的调查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12.
加拿大拥有100多个民族,在其3000多万总人口当中,土著人口为97.6万人。加拿大的土著人分为三部分,具体情况如下:一、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是加拿大“第一民族”,共有60万人。①加拿大的印第安人被称为“第一民族”有三层意义:(1)印第安人是最早居住在现今加拿大境内的民族,大约在3万年前,印第安人即通过白令海峡大陆桥从亚洲进入现今的加拿大;(2)印第安人对加拿大建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3)印第安人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拥有58种语言。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那里的印第安人就有自己的社会政治组织,他们以游牧、务农和捕鱼为生,过着自给自…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 ,东南亚民族保存了非常悠久、丰富的稻谷起源神话和稻作文化习俗。虽然东南亚的许多民族先后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 ,但是由于他们一直生活在稻作农业的传统经济里 ,稻作文化仍然是他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土著毛利人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国,总人口为4054200人(2004年),居民以欧裔白人为主,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土著毛利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此外,近年来亚洲移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主要来自中国、越南、日本等国。新西兰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毛利语。该国7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一、土著毛利人的历史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土著居民,属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其语言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创文字;在宗教信仰上原信多神,崇拜首领,禁忌颇多,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毛利人改信基督教。①人类居住在新西兰的历史并不长,1000…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民族研究》2021,(1)
程憬的著作《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对前人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著作中建构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神话体系,而这是在茅盾草创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程憬对茅盾研究的发展体现在先论述中国神话,再类比引用外国神话上,由此可见程憬进行中国神话体系建构时,仅以西方为大框架及参考坐标,而非对西方神话体系全然模仿。而且,在西方神话的大框架下,程憬的具体论述似乎也隐藏着尝试建构本土神话体系的痕迹。另一方面,程憬的神话研究方法受古史辨学派的影响很深,但也有所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对默证;二是反对过于强调神话外的时间;三是反对史事材料中对人的忽视。这些在著作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6.
1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土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土著/少数民族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加拿大、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0多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庆生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加拿大外交部助理副部长罗斯·霍恩比(RossHornby)、…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土著人中的特殊群体--梅蒂斯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加拿大的梅蒂斯人是指印第安人和白人通婚的后代.最早的一批梅蒂斯人是印第安人女子与在今日马尼托巴省雷德河地区经营皮毛生意的欧洲商人所生的子女.1869年,当加拿大人准备接管西北地区时,梅蒂斯人在他们的领袖路易·里尔的领导下对加拿大人进行了武装反抗,并建立了临时政府.1870年,该临时政府与加拿大政府谈判,并最终建立了马尼托巴省,成为加拿大联邦的第5个省.绝大多数的梅蒂斯人散居在全国各地,只是在艾伯塔省有少量的梅蒂斯人居住在为他们设立的定居点内.梅蒂斯人很长时间内一直不具有法律地位,直到1982年才被加拿大新宪法所承认.梅蒂斯人在历史、司法、政治、语言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构成一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9.
The struggle to break away from the parent state and claim independence often results in political unrest, terrorist activities and even ethnic cleansing.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secessionist movement does not only preserve national unity, but can also avoid conflict and violence, and maintain peace. Irredentist and secessionist advocators generally defend themselves in terms of common blood, race or culture. None of them regards the issue from the human agency theory, namely Weber-Thomas-Berger's social constr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uses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hence the emergence of a nation. It argues that social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ality originates from everyday life experience taken for granted during socialization. Individuals make sense of the external world. Experiences taken for granted become the actor's stock of knowledge. A common scheme of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community serves to differentiate in-group (nationals) and out-group (foreigners).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thus defines national identity and hence a nation. Unless people (both in-group and out-group) interact with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different stocks of knowledge taken for granted will create political conflict. This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Taiwan Strait conflict. People in Taiwan are searching for national identity, manifested in the processes of Sinicization and Taiwanization. The struggle between Chinese and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i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conflict within Taiwan and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The growing tendency of Taiwanization and diminution of Sinicization in Taiwan render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 vulnerabl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re-define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hence resulting in a peaceful political resolu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