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和谐理念是一种新的哲学观,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因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视野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整个宇宙之间都处于一种现代生态学的观照之中.蒙古族的生态文化是从古代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和狩猎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运用绿色和谐理念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对蒙古族生态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清新、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满族在日常生产、社会生活、宗教祭祀等不同发展层面,能够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尤其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上体现出适度节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生态伦理学为研究视角从满族生活的不同剖面进行深入解析,特别是对内植于生态伦理学背后的文化现象予以高度关注,以便为我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文化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这些和谐理念涉及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它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用21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和谐理念,仍然觉得颇具普世价值.毋庸置疑,运用本体论的方法直接从伊斯兰的经典里挖掘和阐发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对促进中国的文化和谐、民族和谐,以及更好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龙胜平安壮寨的干栏建筑,合乎生态中和的理想,其以真、善、美、益为基础的"宜"态价值取向,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内在自我的生态和谐特征。在旅游业的冲击下,安壮寨的干栏建筑从形式到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传统中蕴含的"宜"之审美生态价值应得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人类活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广义的生态文化不仅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还必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文所探讨的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即属于广义生态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下人类活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广义的生态文化不仅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还必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本文所探讨的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即属于广义生态文化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居住着以传统生活方式生存的土家族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动物与人争食,当地土家族人的生活由此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困境。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深生态学的基本理念出发,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进行了反思,认为生态保护中也应该涵盖对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保护,避免极端生物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生态现代化正是基于"人"的发展诉求而提出的科学发展.工业现代化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不仅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危机,造成人与自然不和谐;同时技术、理性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异化.生态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生态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要求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中树立生态学的意识,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丙珍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1):155-160,封3
鄂伦春族史诗诞生于人类早期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与审美意识之中,承载鄂伦春人的宗教信仰、想象、情感与记忆,汇集狩猎民族的生存理念、生命体验、生活经历和生态思想.《英雄格帕欠》传承、传播且弘扬和谐共处之美、万物生命之美、家园之美与生态自觉之美,反映了狩猎民族的生态理念与审美意识,即以共生为根、以创生为茎、以重生为枝...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到最大利益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问题引起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重要性的深入探讨。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出发,阐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重要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从而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