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47-48
1938年1月2日,日军在南京一方面继续进行大屠杀,一方面刚刚扶植起一个伪政权——“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就在这天晨5:00与下午2:00,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战机两次空袭了南京大校场日军机场,炸毁日轰炸机2架。日军没想到中国空军在南京失守后这么快就来空袭,毫无准备,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
日本为彻底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1940年对战时中国陪都重庆进行了疯狂轰炸。日军为此制定了“101作战计划”,在空袭中混合使用了集团轰炸、连续轰炸、照明轰炸以及投入零式航载战斗机的“零式”战略,给重庆造成 巨大损失,外国驻渝机构也未能幸免。空袭后,重庆的救赈工作比较及时,积极防卫,显示了重庆人民“愈炸愈强”的战斗信念,粉碎了日军炸垮重庆的野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抗战“以空间换时间”、“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1938-1941年间,在日军对昆明的频繁空袭下,"跑警报"成为联大教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西南联大的部分教学研究机构和教授们疏散于昆明城郊各处.同时,日军的频繁空袭严重影响了昆明的物资流通,致使物价飞涨,生活费用大大提高,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在"跑警报"中,联大教授有的从容,有的狼狈;他们或以读书,或以闲聊来消磨躲警报的时间.难能可贵的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们竟然从"跑警报"这种在日军空袭下不得已的生存方式里,找到一些生活的乐趣,体会出些许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8—1941年间,在日军对昆明的频繁空袭下,“跑警报”成为联大教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西南联大的部分教学研究机构和教授们疏散于昆明城郊各处。同时,日军的频繁空袭严重影响了昆明的物资流通,致使物价飞涨.生活费用大大提高,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不得不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在“跑警报”中,联大教授有的从容.有的狼狈;他们或以读书,或以闲聊来消磨躲警报的时间。难能可贵的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们竟然从“跑警报”这种在日军空袭下不得已的生存方式里,找到一些生活的乐趣,体会出些许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武汉会战以后,湖北省政府西迁至鄂西山区的恩施,恩施遂成为领导湖北抗战的中心,因此也成为日军空袭的重点对象。为防范日军的空袭,湖北省地方军政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防空建设。这些措施虽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减少了空袭损失,保障了后方安全。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日本军队为破坏中国抗日的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抗战意志,开始对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展开疯狂轰炸,基于日军的大规模的轰炸和空袭压力的紧迫性,国民政府和西安防空当局逐步构建了以防空协会、防空司令部为主要内容的西安防空机构。在防空机构构建的同时,战时防空具体措施也随之展开,主要包括开展防空教育、构筑防空工事、组织防空疏散等。  相似文献   

7.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0-31
为了进一步向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显示日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威”与炫耀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的巨大胜利,进一步对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进行战争恫吓与恐怖威慑,日本当局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仅4天,在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就急不可耐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日军占领南京的“入城式”。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学术界关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诸学者对日军在华细菌战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细菌战造成中国民众伤亡人数、细菌战使用的地域范围、关于对日军细菌战主要责任者的研究、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战争遗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有利于人们对日军细菌战进行全新而系统的认识,进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事件,日军暴行所及,不仅给中国民众造成巨大伤害,也给在南京的外国人资产带来严重损失。南京大屠杀期间,无论是处于中立地位的美国还是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其在宁企业、侨民甚至使馆都遭受了日军程度不同的劫掠暴行。这既是日军对西方国际社会妨碍其在华军事行动的报复性回应,又是日本试图在灭亡中国的同时,驱逐或者消除西方国家在华商业利益及其政治影响的一种举措。南京沦陷后日军对第三国在宁资产的劫掠暴行,是日军对西方在华势力的一次重大挑战。与日军对中国民众的各种伤害相比,这一暴行更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与谴责。此后,国际舆论日益转向支持中国,并对中国坚持长期抗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重庆大轰炸中的难民救济(1938-194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至1943年重庆大轰炸期间,国民政府实施了空袭难民救济.救济措施包括组建专门空袭救济机构、颁布救济法规、动员民间力量救济和奖励空袭救济人员.在具体的空袭救济中,政府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收容、医治难民,并向难民发放急赈和小额贷款.国民政府的空袭救济具有阶段性、突发性、广泛性和慈善性的特点.空袭救济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难民的生命安全,解决了难民的生活问题,安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粉碎了日本妄图以炸迫降的阴谋,从而支持了中国长期抗战.但由于救济经费的不足、救济力量的有限以及救济措施的失当,国民政府的空袭救济效果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1.
从九·一八事变后,至武汉会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湖北省地方军政当局,为防备日军空袭武汉,积极组织多方力量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防空建设。会战前武汉的防空建设主要表现在成立防空组织与防空指挥机构、组织防空宣传与防空演习、划分防空层次与建立防空监视网、修建防空避难工事与军用机场、实行防空管制等方面。武汉会战前武汉防空建设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桂林作为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中心城市之一,多次遭到日军航空部队的狂轰滥炸。根据中日战场及太平洋战场转折的状况,并且考虑到轰炸背后的动机,我们把日军航空部队轰炸桂林的暴行分为三个阶段。日军在各个阶段中对桂林采取了各自不同的轰炸策略,但最重要的目标是毁灭桂林,摧毁新桂系的抗战意志。日军无视国际法的存在,对桂林普通平民、名胜古迹、文化教育机关、教会场所以及居民区等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轰炸,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和反人道罪,应当受到严厉的惩罚。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美军为首的盟国军队用心理战从精神层面打击日军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助历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战略计划、心理战手段、心理战的成绩及特点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日本士兵在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后有“效忠天皇”“皇军不可战胜”等信念,狂热信奉“进功精神”和“武士道”精神;对此,美国在大战略背景下确定了对日本心理战的目标是以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为核心,使日本士兵和民众相信,日本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的,并相信美国的宣战和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主自由,同时维护日本天皇的尊严,将发动战争的罪行归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并尽可能减少日本士兵和民众遭受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心理战具体的措施有正面的“白色”宣传,一是对日本军队进行广播宣传或阵前喊话,二是向日本军队占领的岛屿或前沿阵地投放传单,还有讲假话的“黑色”或“灰色”宣传,其基本手法是制造和传播假消息和假情报来扰乱日军士兵的心理,再利用日本战俘向原先部队宣传美军优待俘虏政策,向美国投降是“名誉停战”等;为了让心理战术的效果更明显,美军将心理战行为与军事行为相互配合,用空袭和投放原子弹等对日军士兵造成心理威慑,用真假情报信息迷惑日军士兵,使得日军士兵士气低落,抵抗意志逐渐减弱,“跳蛙”战术和心理战攻势节节胜利,心理战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第四种战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缅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地区的重要战场之一。盟国军队包括中国远征军、英国军队和部分美国军队对入侵缅甸的日军作战,最后以歼灭日军主力,把日军驱出缅甸而结束。在中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驱逐了日本侵略军,解放了缅甸的大片土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切断中印公路,包围中国,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研究中只重视战争实际进程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所体现的日军军事战略的特征、忽视日军的主观指导以及这种指导与战争进程间的差异,分析了日军军事战略的变化,认为迟疑、反复、任其自然发展是日军军事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战略,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日本军队侵占北平和天津以后又觊觎淞沪。8月13日,两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军人驾车直闯虹桥机场进行挑衅,中国军人鸣枪警示,喝令停车。日军不但不停,而且举枪射击。这是中国国土还是日本国土?中国军人忍无可忍,遂将其击毙。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他们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上海守军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将军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取得了初步胜利。 为了支援第九集团军,中国空军当晚从广德、扬州和杭州三个基地起飞出击日军,次日凌晨又轰炸了其舰只。为了报复,日军傍晚出动  相似文献   

17.
1944年夏天,日本侵略者为打通中国大陆,确保与南方区域之间的联络,防止美军从中国大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调集五十一万军队,在豫湘桂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日军在六月中旬侵占长沙一带后,兵锋直指衡阳,发动了侵犯衡阳的战役。衡阳防御战是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进行的。本文拟对蒋介石在衡阳战役中的表现作具体分析,并给予简要的评价。蒋介石对长(沙)衡(阳)作战比较重视,他在6月3日即发出训令,督励第九战区将士:“此次作战,为国家存亡关键,亦即我革命军人成功立业之时机,务望同心同德,上下一致,争取最后胜利。凡命令规定固守之阵地,不得擅自弃退。违者勿论何人,一律照连坐法处治,并由该长官全权处理,彻底执行。”①这对参战的国民党军队指战员来说,是个动员令,使他们认识这次战役的重要意义,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而战。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入旅顺后,凶残地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在1994年传统的纪念亡灵的清明节之际,大连地区人民缅怀死难同胞,重新清理万忠墓,安葬遗骨,通过清理出大量遗物,回顾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惨状,令人发指。怎样看待这页历史,如何认清日本政界千方百计地缩小其影响,甚至粗暴地篡改历史等问题,今天是应该澄清的时候了。 一、日军前线指挥官亲自部署了旅顺大屠杀 对1894年11月21~25日日军在旅顺之大屠杀,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皆认为是日军“自发”的“报复”行为。 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驳“自发论”: (一)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于战前命令部下:“如果见到敌兵(清兵)一个不留”。 (二)日军进犯旅顺前,山地曾下令:“抓住非战斗员也要杀掉”。 (三)山地元治在旅顺清楚知道日军第三联队肆意屠杀放下武器的清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包括妇女儿童。对此,他不仅不加制止,反而嘱咐官兵对屠杀之事“不许轻易对外泄露”。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在长达6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对陪都重庆及周边区县实施无差别的轰炸.为了有效抵抗日军的狂轰滥炸,赢得西南大后方的“制空权”,1941年8月1日,“飞虎队”正式成立,陈纳德为指挥官.1942年6月初,根据战略需要,飞虎队司令部移驻重庆白市驿机场,以拱卫陪都空域安全,解除日本的空袭威胁.飞虎队司令部在驻渝期间,一共发动并参与了多次大型空中战斗,战绩辉煌,保障了重庆的战时稳定和相对安全.另外,飞虎队驻渝期间,还全力护航“驼峰航线”,护送国共领导人出席国际会议,慷慨解囊赈济中国军民,其博爱情怀与奉献精神赢得了中国军民的拥护和感激,双方建立起坚固持久的战时友谊.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重庆反空袭斗争的地位和作用杨光彦,潘洵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国正面战场抗战的司令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种力量在远东的结合地。由于重庆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丧心病狂连续数年的狂轰滥炸。但是,血腥的空袭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