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苞先生是生于西北、长于西北、长期工作于西北的唯一的老一辈民族学专家。新近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族研究文选》(下简称《文选》),收集了谷先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章。《文选》不仅充分表明谷先生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展示了中国民族学在西北发展的足迹,并为中国民族学在西北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时值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西北民族研究》学刊社、甘肃省民俗学会、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新疆少数民族文  相似文献   

3.
<正>《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及主编郝苏民先生好!作为西北民族学院的毕业生和晚辈办刊者,我非常感谢您的高看并邀请参加《西北民族研究》座谈会。《西北民族研究》自创刊以来,20多年一直以高学术水准傲然展示于学人学界,在西北地区民族学类学术刊物中一枝独秀,这与您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密不可分。您  相似文献   

4.
<正>按在本书1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交代一下所收录文章的"来源":《作为超社会体系的文明》,以《超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探讨》为题,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学观点》,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莫斯民族学的"社会论"》,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谷苞先生在学术生涯早期参与的魁阁研究为起点,追踪其学术研究的流变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讨论其西北民族研究的问题意识、学术理论与方法的内在理路。谷先生的民族研究在继承魁阁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学术方法的同时又对其扬弃,形成了一种综合社会调查、经济类型学与文化史研究的民族学。这一风格的民族学基于谷先生之西北民族研究经验与中国民族学的整体观照发展而来,并在其对多民族统一之中国的阐释中得到集中体现。谷先生的民族学对于理解西北民族研究与中国民族学的历史和现状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4年11月1日,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办主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民俗学学科建设圆桌恳谈会"在兰州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丁宏、王建民等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高丙中、陈岗龙等教授,北京师  相似文献   

7.
何平静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21,12(9):106-112, 126
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借鉴民族图形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展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和传播力。本文以中国少数民族的藏族、羌族、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图形以及《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民族学刊》等几个特色鲜明的民族学类期刊封面的民族图形为例进行对比及相关性研究。民族图形元素在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其深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图形语言的传播形式,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民族图形元素在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中再利用、再创造的可能性以及其价值和意义,也为现代民族学类的期刊封面设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民族学刊》2010,1(1):1-4,16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对于学术刊物的创办一向非常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人类学家创办中国民族学会之时,就一直力求创办民族学期刊作为中国民族学会的会刊。几经波折,幸有中山文化教育馆《民族学研究集刊》作为补充,成为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专业学术刊物。50年代之后,两岸学术界仍在学术出版方面进行了不少努力,台湾学术界创办了《中国民族学报》作为在台湾复建的"中国民族学会"的刊物。其后大陆则历经运动,学科重建后也未能接续先前的传统。本文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刊》创刊之际,以民国时期民族学期刊的创始经过为先导,考辑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学术刊物出版历程,以求激励学术界从新的高度关注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9.
<正>为深入、全面探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落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国家民委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甘肃省民俗学重点学科建设基地联合邀请宁夏《回族研究》、青海《青海民族研究》和《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四刊有关办刊学者,共同研讨的"‘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战略与跨文化对话"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24日在丝路重镇——兰州市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10.
我与《西北民族研究》同行●杨富学(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编辑)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西北民族研究》从无到有,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个春秋。说来有幸,该刊创办之时正好也是我初次步入民族学门槛之始。十年来,我一直深受其益。首先,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杂志每...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是一门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以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即研究现代各民族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在我国解放以来,由于许多人认为民族学是资产阶级的,未能给民族学以相应地位,所以在民族学的译名方面很混乱.至今在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中,还有大量的"人种学"、"人种志"、"人种志学"、"民族志学"等译名,实际上这其中绝大部分都应译成民族学.一、民族学发展简史民族学做为名词,起源于古希腊:EQNOWTPACPEIN,字意为关于各个民族的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民族学教育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科研究区域有局限性,目前民族学的基本研究范式依旧以区别"族别"为基础而讨论各民族的发展史及其文化问题。在民族学研究跨入新时代的同时,民族学教育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指导思想,在研究和解决当前民族发展与民族问题的同时,也应注重新时代国家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民族大融合。将民族学研究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在研究中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与教育相结合,以便随时应对民族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为党和国家提供符合我国发展道路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为积极推动我校学科建设优化和发展学术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继之前已开展的前沿高端小型学术研讨之后,今又结合十九大文件深度学习,启动学术应用前沿讲座。11月4日-5日,首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诗学"学科带头人之一——巴莫曲布嫫教授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  相似文献   

14.
<正>《西北民族研究》自1986年创刊以来,在郝苏民教授主持下,已成为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类的顶尖学术刊物,在国际人类学界也颇有声誉。据我所知,《西北民族研究》在只有2-3位编辑人员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骄人的学术声誉,实在令人拍案叫绝。有些大学学报几十人编制,但在学界声誉却不过尔尔,这种现象很值得想真正办学刊者深思。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族学研究会于6月24日召开了以“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党校、广西艺术研究所以及南宁地区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大家就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关于民族学发展方向问题。大家认为,今后民族学发展的方向,应是民族学中国化。其主要理由是:(l)民族学、人类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现阶段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今天,当我们西北民族大学从事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各学科的各民族同仁们在西北民族大学东学术厅济济一堂,与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业内朋友们、兰州大学的先生们共同为我们大家所尊敬的谷苞老先生祝贺他90大寿,并回顾他、研讨他70年来孜孜不倦、义无反顾地坚持从事民族学学术研究和把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为一生己任的实践时,我们心中既充满了无比温馨的感请;对谷老几十年来如一日地对我们西北民族大学原西北民族研究所的创立;对《西北民族研究》学刊的创办;至今对我们的教学、科研所给予的始终如一的真诚、无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优秀的本土学者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宗教习俗、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作了详细而深入的民族学民族史研究,为我国的民族学民族史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推动了民族学民族史的发展,马长寿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马先生毕生奔波于西南民族地区,完成了诸多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著作。故此,本文拟着重就马长寿在1943年及1944年先后发表于《民族学研究集刊》的两篇文章(《嘉戎民族社会史》[1]《缽教源流》[2])作一简单的评述,进而探讨民国时期民族学研究中的藏学及其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民族学作为独立学科是19世纪后半期才正式形成的。20世纪初,西方民族学各流派结合社会学学说陆续传入我国。初期主要是介绍各流派的著作和观点。三十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学者开始结合西方民族学理论着重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西方民族学通过翻译,早在1903年就传入我国。但当时是以“民种学”、“人种学”、“人类学”之名出现的。直到1926年,蔡元培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才第一次使用“民族学”一词。以后蔡氏又写了《社会学与民族学之关系》、《民族学上之进化观》,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说民族学》一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民族学的字源,  相似文献   

19.
施正一先生是当今民族学、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领域的权威学者,是民族经济学科的首创者,著有《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理论思维与经济科学》、《广义民族学》、《西方民族学史》、《民族经济学导论》、《民族经济学教程》等学术佳作。施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其研究视野几乎涵盖了民族学与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他率先倡导设立民族经济学科,建立民族经济研究所,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理论先河。恩师教诲当铭记1987年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哈尔滨一所医学院校任教。1991年冬天,我去北京报考硕士研究生。第一次求教施先生,我就被先…  相似文献   

20.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7,8(2):62-70,116-118
武陵民族区概念的学术命名,是李绍明先生五十年西南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运用历史方法的重要基础理论成果之一.重提《李绍明民族学文选》、解读"巴文化研究与地域文化"学理认识涉及到的历史方法学术关联.参考"武陵民族区"概念学术命名的价值取向,从武陵地域文化的民族学/人类学问题研究切入,可能寻找到创新问题原点;而"武陵民族区"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人类学概念学术命名的,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打开新世纪巴文化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可能更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