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有爱的新衣     
王玲 《百姓生活》2010,(7):21-21
在母亲60岁生日那天,父亲特地赶了30多里路,给母亲买回一件新衣裳。新衣裳尺码大了些,且颜色也俗——父亲是个穿着极不讲究的人,他的衣服,都是母亲帮着买的,所以,  相似文献   

2.
《老友》2002,(11)
母亲刚从执教35年的讲台上退下来的时候,像卸下了重担,悠闲地走亲访友,十分轻松和安宁。谁知我们兄弟姐妹为母亲做完60岁生日寿宴后,母亲像不愿接受她已60岁这个现实似的,时常叹息:难道我这辈子就无所事事了?没几天,朋友给母亲介绍了一个为皮装个体老板开账单的工作,月工资400元,管饭。工作很清闲,每天就10来张账单。然而,干了一个月母亲就不干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上我们全家为母亲的60寿辰庆贺了一番,为她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母亲有儿有女有好日子,就是没有自己的生日。怎么没有生日呢?生日是有的,只不过她不知道罢了。母亲生在农村,从小家里穷,五岁时她双亲撒手归  相似文献   

4.
在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诞生110周年,逝世55周年之际,绍兴鲁迅纪念馆积极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把学习鲁迅、宣传鲁迅和研究鲁迅推向一个新高潮。为了向国内外鲁迅研究界提供一些翔实的史料,绍兴鲁迅纪念馆编著了《鲁迅在绍踪迹掇拾》。寻访鲁迅在绍兴的足迹,探索鲁迅怎样在绍兴起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有助于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该书今年3月由杭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父母过生日,我都会为送什么礼物伤透脑筋。有一回,几个朋友相聚,我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便问大家:"父母过生日,你们一般都会送什么礼物?都说说,我好参考一下。"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说:"我给母亲买了护手霜。母亲每天在家洗衣做饭  相似文献   

6.
感恩母亲     
朋友,你记住昨天的母亲节了吗?母亲节总是在星期天的早晨悄悄地降临。也许,你在外面兴高采烈地玩儿了一天;也许你在紧张地复习功课;也许你忘记了在这一天,应该向母亲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到该为母亲买一块蛋糕或一束康乃馨……我敢说,全世界的母亲都会记住儿女的生日,都会记住“六一”这个儿女的节日,可是又有多少儿女能记住母亲的生日,记住母亲的节日呢?  相似文献   

7.
天气转冷的那天,母亲从箱子里取出那件暗红色呢子大衣,穿在身上。大衣是父亲生前为母亲买的,虽然款式和颜色都很土气,但母亲却自是喜欢得不得了。每年冬天都会穿在身上。我们知道,那件大衣融入了父亲对母亲的爱。那种爱,朴实、熨帖、暖心。大衣是父亲十几年前进城办事时给母亲买回来的,当时我们都惊奇不已。父亲很少买衣服给我们,更别说买给母亲了。从小到大,我  相似文献   

8.
山青水秀、风光明媚的古城绍兴,经过一场初秋风雨的冲刷,显得更加富有生气和魅力。就在这秋色迷人、天高气爽的一天——十月九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同志首次来鲁迅的故乡——绍兴参观访问。九日上午十时,巴金同志从杭州专程抵达绍兴。绍兴市市长王余良等负责同志前往绍兴饭店热情迎接。年近八旬的巴金同志,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革命的先驱者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同目录学、书目工作的关系也是极为密切的。鲁迅对目录学、书目工作不仅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可贵的见解,而且,亲自进行了一系列的书目工作实践,为我国目录学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替我们从事书目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楷模。(一) 鲁迅先生的书目工作实践活动,是从他年青时就开始的。早在日本留学时期,鲁迅就曾编制有《拟购德文书目》一份。后来,他从日本回国,在绍兴山会学校任教期间,编有一份七页的《旧绍兴八县乡人著作目录》,著录了八十种绍兴地区的地方文献目录,为研究绍兴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作了资料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母亲,姓鲁名瑞,是位出身于书香门庭的大家闺秀。1902年,鲁迅赴日留学。一天,突然收到家中一封电报,说是母亲病了,催他速归。鲁迅旋即回国。一进家门,却见家中张灯结彩,完全是办喜事的样子。原来,母亲怕他娶“东洋婆”为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到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解放前的春运。民国时期,因为交通落后,外地游子的回家之路十分艰难,也常常是人在"囧"途。1920年,鲁迅从北京到绍兴走了4天1919年,在北京教育部工作的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在北京八道湾买下一套"豪宅",前后两进,9个大瓦房,院子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包括房价、中介费、税费等开支,前后总共花了近4000大洋。11月底迁入新居,再回绍兴老家接母  相似文献   

12.
鲁迅敬母     
鲁迅是不多喝酒的。他小时候,母亲常提到其父酒后失态,告诉他不要多喝酒,所以鲁迅尊重母亲,从未醉过。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常在  相似文献   

13.
第一碗饭     
翁秀美 《社区》2009,(8):59-59
自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然后再给自己盛。若尝着哪样菜觉得好吃,必要搛点给母亲,并笑着说:“这菜好,不咸,你多吃点。”待母亲碗里的饭快完了时,父亲会轻声问一句:“还有饭呢,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吃饱了。父亲就说:“那,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母亲伸过碗去,父亲拿起汤勺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安然接受。  相似文献   

14.
1918年1月13日鲁迅日记:"赴北京浙江第五中学同学会举办的茶话会,并照相。"浙江省第五中学的前身是绍兴府中学堂。鲁迅的二弟周作人也曾在这所学校任教,因此也出现在照片中。鲁迅从1912年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绍兴会馆,日常与同乡的接触很多。后来周作人也来到北京,与哥哥同住会馆。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说:绍兴人似乎有点不喜欢"绍兴"这个名称,这个原因不曾深究,但是大约总不出这几个理由。第一是不够古雅,于越起自三代,会稽亦在秦汉,绍兴之名则是南宋才有。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近事记忆减退陈老师是一名中学教师,上个周末刚过完60岁生日,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专程回家为他庆祝,还摆了好几桌酒席。可过完生日不到5天,家人提起生日聚会时,陈老师竟完全不记得了。此外,表现还有:炒菜有时候忘了放盐,有时候又重复放了几  相似文献   

16.
水乡泽国的绍兴,在现代交通兴起之前,船(木船),几乎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以绍兴为背景的鲁迅作品(本文专指小说和散文)里,就写到不少船。这些被写到的船,不仅具有绍兴的地方特色,还具有鲁迅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的特色,这对理解鲁迅原作和创作以鲁迅作品为题材的新的文学艺术品时,很值得注意。本文试图对当时的船的形状,作些介绍和说明,供有关同志参考,并求正于读者。鲁迅作品里写到的船,右:  相似文献   

17.
绍兴鲁迅研究学会、绍兴师专、绍兴鲁迅纪念馆合编的《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一期,已于1983年秋出版。《专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突出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重点是发表鲁迅故乡——绍兴的鲁迅研究成果、有关资料、研究文摘、报道研究动态、研究者的近况、文艺作品等,为学习鲁迅、宣传鲁迅、研究鲁迅提供必要的材料。刨刊号发表了周建人同志的题字“祝绍兴鲁迅研究会成立”手迹影印,以及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生日     
叶炳昌 《社区》2005,(9):57-57
对于父亲的生日,我的脑中概念很淡。如今,我们兄妹6人早已先后为人父母,再过三五年,父亲恐怕就能抱上孙子,但他准确的生日是何时?他从未向我们透露过,我只是隐约从母亲的口中探知是农历四月初,与释迦牟尼的生日相近。所以,我们兄妹从来都是为母亲张罗生日,念叨父亲的生日却很少。1996年,父亲退休后,携母亲来广州小住。我便与三弟相商,为父亲过个生日。母亲节前的一天,我们在宾馆定了两桌席,既为父亲祝寿,又可庆贺母亲节,让为子女操劳了半辈子的父母开开心。那天,当有象征父亲生肖图案和美好祝愿的蛋糕上桌了,《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反复奏响…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在这个日子,我这个做儿子的本该陪伴在母亲身旁,为她庆贺生日,而我却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偏远小镇的工地上。母亲22岁那年经媒妁之言嫁给了28岁的父亲。当时的母亲是村中的一枝花,父亲是人民公社的会计。可父亲的家当却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那种寒伧。分家时,他们得到的全部财产就两间土砖房和一张桌、两副碗筷。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生日     
杨惠卿 《中华魂》2012,(10):26-27
一过中秋节,我们大家庭中的下一个生日就是我母亲的。母亲生日是在农历10月14日,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的28口人中,母亲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得十分准确。我们小的时候,尽管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在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后来我们长大出门在外了,每到有谁过生日时,母亲总是要想办法提醒一下,或打电话通知,或捎话告诉,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已愈天命的长子。唯有她自己的生日却老是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