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2):5-5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可彻底消除痛苦记忆的方法,或有助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征(PTSD)药物研制。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突然置身于巨大声响中时,大脑杏仁体内特定细胞更活跃。杏仁体位于大脑底部,形似杏仁,掌管焦虑、急躁、惊吓及恐惧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2.
发现说     
越恐惧,越上瘾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大卫·扎尔德教授把他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家变成了恐怖实验室,他用糖果作为奖励送给那些敢于挑战恐怖实验的孩子们。他发现,害怕是一种消极情绪。但人们仍然喜欢看恐怖电影。心理学家称,在经历恐怖的时候我们大脑总会分泌化学物质作为奖励,以欺骗逃避预想的恐惧。诱发恐怖的荷尔蒙有时候也会令人愉悦,例如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3.
自欺与自由——萨特哲学对人的存在的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欺是萨特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它指出了自欺与说谎的区别,探讨了自欺的一般结构。萨特哲学讨论自欺,意在阐明人的存在结构,揭示人是自由的以及这个自由的特性。自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存在状态,源于人是自由的,但人又恐惧和逃避自由。  相似文献   

4.
彭文 《山西老年》2011,(5):31-31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幻想能够将不愉快的记忆清除掉,这种想法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通过移除老鼠大脑负责回忆恐惧的脑区中的一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希阳 《山西老年》2008,(11):57-57
少吃多动,减肥不难。但在南非运动科学院减肥研讨会上,著名心理学家达芙妮·库珀语惊四座——恐惧让人们越来越胖!达芙妮·库珀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减肥带来的恐惧,让许多人长得更胖。她分析,首先,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食物缺乏恐慌信号",  相似文献   

6.
著名心理学家达芙妮·库珀经多年研究发现,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不是食物,而是恐惧和恐惧造成的压力。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食物缺乏恐慌信号”,一旦食物不足,恐惧感油然而生,一想到要放弃“吃”,就会焦虑、紧张,最后吃得更多。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07,(8)
大脑衰老是最可怕、最危险的。一个脑中风或老年痴呆患者是不可能健康长寿的。那么,怎样才能永葆大脑青春,延缓大脑衰老呢?  相似文献   

8.
自由,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归宿,但是逃出了一切的藩篱之后,人却会面临由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所带来的恐慌,于是,自由也便成了新的枷锁。《逃避自由》是弗洛姆的代表作之一,文中通过对"个体化"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和自由对于人们的双重含义的分析,进而得出现代人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本文从社会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机制的起因、形成、后果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人即使在不自由的境地之中,也可以拥有期望的幸福,这就是对自由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昨天做了一个不好的梦,今天一定不顺。"或者高兴地说:"昨天我做了一个好梦。"那么,什么是梦?为什么梦与人的情绪紧密相连呢?从生理上讲,当大脑进入睡眠状态之后,此时大脑还会有少部分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睡眠中的人出现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活动,这就是梦。  相似文献   

10.
年过五旬后,我特别注意对视力的保护。曾在一本医学期刊上看到:美国医学专家发现视神经是大脑的一部分,视神经末梢就是视网膜细胞。眼睛里有小小的血管阻塞,大脑也会发生梗阻。四分之一的"眼中风"患者在5年内会中风。可见眼睛好,对大脑也好。其实,每天只需保养眼睛一分钟,就可以预防"眼中风"。吃叶黄素和鱼油研究表明叶黄素和鱼油是唯一可以进入眼睛的营养品。除了吃保健品,从食物中获取叶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说明表征的语义从何而来的问题,丹尼特提出"语义引擎"的概念。他认为,大脑是一台语法机器,但通过进化过程和多重草稿式的处理,大脑获得动态的、外在的表征内容和格式,从而能够完好处理语义。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一项最新研究给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敲响了警钟:长时间缺觉会使大脑的清理机制过度反应,"蚕食"脑细胞,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脑病的风险。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神经科学学报》上发文称,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长时间缺觉会促使"大脑清理工"胶质细胞过度活跃,进而对大脑造成损害。如果将大脑比做一张复杂的电路网,神经突触就是线路间的连接点。这张网由胶质  相似文献   

13.
松涛 《社区》2009,(14)
生活在现代城市里,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来自竞争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相对来说,长期生存在这种压力当中的人更容易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营养专家指出,不论是面对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还是持续不断的压力,人体都会产生一种所谓的"攻击或逃避反应"——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且也会全身肌肉收紧。这时候,人的身体会自动调用先前储存起来的能量释放到血液里以做临时能量之用。  相似文献   

14.
论灰色道德     
"灰色道德"是一种不求善不避恶,抛弃善恶两极,而走中间道路的道德中立观,它把妥协作为价值标准,容易导致人们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因失去道德标准、原则和目标而变得麻木,进而导致一个非理性社会的产生.崇尚选择灰色道德的人,不是不能够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而是不愿意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逃避心理,即追求道德责任的逃避,怕被烙上道德"黑"的污名.  相似文献   

15.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动机在于逃避债务,可以区分为逃避公司债务和自己债务两种类型。股东为逃避自己债务滥用公司法人格可以不借助于公司股东(大)会,但股东为逃避公司债务而实施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则必须借助于董事(会)的配合,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形式体现出来。《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仅仅规定了股东为逃避公司债务而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的后果,没有规定公司法人格滥用行为的认定标准,不能作为认定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逃避主义"是美国文学中最典型的主题之一。在美国二战后文学中,"逃避主义"主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该论文以美国二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品——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和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为例,分析"逃避主义"主题在二战后文学作品中新的表现形式和在不同文本中的异同点,以及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现实。  相似文献   

17.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健康,则全身各脏腑组织工作协调,若大脑衰老迟钝,脏腑组织就会发生紊乱,影响健康。所以,要想防衰老,首先要重视维护大脑健康,注意消除生活中的损脑  相似文献   

18.
孟朦 《成才与就业》2011,(20):55-55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不如意的事情。当遇到问题时,积极地面对无疑是值得鼓励的,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总是会在潜意识中逃避一些问题或麻烦。适当的逃避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无谓的伤害,过度逃避则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想知道你在逃避什么吗?以下测试可以帮助你。  相似文献   

19.
埃里希·弗罗姆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世界他被誉为“给新社会的建立奠定精神基础的先知”。弗罗姆是在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对自由的恐惧》(又译《逃避自由》)一书中确定了自己后来的研究方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心理落差较大、过分依赖逃避、自负与自卑交织、焦虑夹杂恐惧等心理,这是影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要从自身自立自强、学校专业教育指导和社会制度保障等入手,来调整其就业心理,使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