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与比较民俗学系(简称为塔尔图大学民俗学系),自2011年起至今,在印度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民俗学者和当地大学联合举办国际民俗学学术讨论会和工作坊,并组织联合田野调查活动,研究方向有本地宗教、信仰叙事与民间口头叙事等。2011年2月22日至25日,为期三天,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民俗学系的师生参加了在印度东北部梅加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北欧和东欧的民俗学圈关注在全球化下文化环境整体变迁背景下的民俗学研究问题与方法,紧邻芬兰的爱沙尼亚民俗学者冬季会议(The Estonian Folklorists'Winter Conference)反映了这种动向。该会始于2005年,一年一度,旨在讨论民俗学研究的当下核心问题。它类似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大会,但又去除了其中的工作内容,也不吸收一般民俗学工作人员参加,而是全部由专业民俗学者参加的纯学术会议。2014年的冬季会议为第九届,由爱沙尼亚文学博物馆民俗学系(Department of Folkloristics of the Estonian Literary Museum)、民俗学会(Academic Folklore Society)和塔尔图大学爱沙尼亚语与比较民俗学系联合举办,于2014年2月26日至27日在爱沙尼亚V□ru县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俗学国际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芬兰民俗学巨匠劳里·航克开拓,北欧诸国的民俗学者追随之并继续推进。他们将印度作为国际化研究基地,研究全球化语境中富有文化差异性的民俗。这种国际化有两个目标,一是建立国际民俗学者的合作机构,二是建立民俗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基地。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对文化差异性的研究在不同国家高校之间合作进行,它主要与印度高校合作。这种国际化的研究方式能拓宽各国民俗学者的眼界,使民俗学者在全球化环境中放眼世界,打破"本土性"的边界,了解当今的活态民俗。不同国家的民俗学高校师生在一起工作,还能促进彼此认识对方的学术传统,互相学习,然后发展本土的民俗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6月5日至6日,由立陶宛文学与民俗研究所和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比较民俗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际青年民俗学者论坛在维尔纽斯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芬兰、瑞典、爱沙尼亚、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亚和中国等十多个欧亚国家的近二十名青年民俗学者与硕博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并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民俗学研究中的信息提供者"(informant),意在吸引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研究生与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27日,西敏司(Sidney Mintz)教授与世长辞,享年94岁。闻听去世消息,惋惜哀痛之余,我赶紧去查询相关网页。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人类学系的网站上,那张和蔼可亲、有点老顽童样子的照片还在,还有他的联系电话和邮箱。物是人非,再也联系不到他老人家了。悲痛之余,计划搜集有关他的介绍文字,让华人社会更加了解他,知道他为人类学所作出的贡献,以此来纪念先生。之所以如  相似文献   

6.
<正>回顾2014年的北欧民俗学研究,民间宗教研究被视为一种经典研究,代表着学科研究的实力与深入,芬兰学派是讨论这个命题的组织者。一批北欧民俗学者围绕在芬兰学派的周围,提供不同文化中的民间宗教传承现象、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依据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到北欧同行如何从传统跨越到现实,又怎样将这种研究纳入人类文化遗产研究中。芬兰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人文学系文化与健康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重点大学湘潭大学民俗民间文学研究所主任、研究生导师王建章教授1996年招收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2名。湘潭大学是湖南唯一的具有文、理、工、外、经、管、法等专业的重点综合方学,历来重视研究生的培养,早在1985年就有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此次王建章教授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将于1996年2月考试。应届本科生和工作两年的专科生均可报考,同时招收委培生(不受名额限制)。报考者除参加政治、外语的全国统考外,另将考试民间文学、中国文学史(古代)和文学理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元月19日,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左6)和民族论坛杂志龙晔生主编(左7)等专程前往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上岩坪寨村,参加三省坡中山亭落成典礼。事由2013年7月,周大鸣教授、余成普教授带领中山大学人类学26位学生到上岩、坪寨两村进行田野调查,龙晔生主编带领两名实习编辑同时在三省坡地区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课题调研。30余位"他者"敬重民俗遵守民风虚心好学,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情谊。期间在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兹维·本多 (ZviBen -Dor)博士是我认识的一名西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新秀。我和他的最初认识是通过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杜鲁门促进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扶林 (H .Schifflin)教授的电子邮件的介绍。史扶林是西方学界中专门研究孙中山先生的著名学者 ,出版过有关孙中山思想和传记的英文专著 ,他也是希伯莱大学东亚语言系汉语专业的创建者和终身教授 ,本多曾是他的学生。本多于 2 0 0 0年早春和我相逢在北京时说 ,他在希伯莱大学杜鲁门研究所曾偶尔见过我 ,当时我正在该研究所进修 ,并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入选人中有一位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青年人类学家,他就是湖南吉首大学的罗康隆教授. 罗康隆教授于1965年出生在贵州天柱县,苗族.他先后就读于贵州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2003年获法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95年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教授.现为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建设带头人,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民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首届"百人工程"人选,湖南省跨世纪"121"工程人选.  相似文献   

11.
安娜-丽娜·西卡拉(Anna-Leena Siikala,19432016),芬兰民间文学家、比较宗教学家、民俗学家和史诗学者。1943年1月1日,出生于芬兰埃斯波;1978年,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至2007年间,先后在芬兰土尔库大学、尤恩苏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任教;1994年和2004年,分获芬兰科学院学术教授头衔。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波利尼亚的库克群岛,俄罗斯讲芬兰语的民族,西伯利亚的乌德穆尔特人、科米人和汉特人中作实地考察,并在史诗学、口头叙事、比较宗教学和文化研究上著述颇丰,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56 年夏,我于湘西吉首民族中学初中毕业,我当然非常想继续读高中,将来读大学什么的。可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梦。家里兄弟姐妹多,实在太穷了,父亲身体不好,娘太苦了,我是男伢儿中老大,应该义不容辞地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所以,我没有报考高中,一门心思想找个穿四个口袋衣服的岗位(国家干部)。但石兴禄副校长却一再动员我报考本校高中。最后他把我娘请到学校,苦口婆心地对她说:“大嫂,这伢儿肯读书,能读书,你们就让他读吧,将来他会有出息的。我们苗家人缺文化啊,为了我们苗家的将来,你们就多受点苦吧。以后他的衣食住行你们就不用管了,我来…  相似文献   

13.
关于阿尔泰语和某些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的第一个假设,出现于十八世纪前半叶。第一个注意到突厥语、蒙古语、满洲-通古斯语之间存在某些相似点的学者,是在北方战争的波尔塔瓦之役中被俘的瑞典军官冯·斯特拉伦伯格。他多年在俄罗斯东部各地调查研究某些芬兰-乌戈尔语、突厥语、蒙古语以及其他语言,他称这些语言为“鞑靼诸语”,分之为六个语群。使用这六个语群语言的人是:1.维吾尔人(他称芬兰-乌戈尔人)、巴拉巴·鞑靼人、  相似文献   

14.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所)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于2003年5月29日举行,答辩委员会由刘敏教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郝苏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郗慧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彭金山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郭郁烈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组成。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所)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于2003年5月29日举行,答辩委员会由刘敏教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郝苏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郗慧民教授(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彭金山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郭郁烈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组成。  相似文献   

15.
冯智 《中国藏学》2016,(1):115-116
正王尧先生走了,这是藏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但是他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和王尧先生是师生关系,他是我的博士生导师,我是他的学生。他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一位教授先后分别被其他大学聘为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的现象是极为鲜见的.而广西师范大学王杰教授却在本校还无博士点的背景下,2002年被山东大学聘为文艺学博士生导师,2003年又被武汉大学聘为美学博士生导师,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一、陈万里及国学研究院1926年,陈万里从北京动荡的时局中脱身,辗转南下,途经上海来到厦门,受聘于厦大国学院,任"考古学导师兼造形部干事"。(1)在此之前,他刚刚结束对敦煌的考察,带着对遗迹考古的热情投入这场民俗运动之中。从整个民俗学史上看,厦大时期也正是民俗运动历史上"南北"之间的间隔期。在民俗学界,通常将北京大学看作中国民俗学的开端,中山大学为其发展和繁盛地。其中1925年6月标志着歌谣运动的《歌谣周刊》  相似文献   

18.
白至德 《回族研究》2005,(2):175-176
时间飞逝,又是那样无情!父亲白寿彝离我们远去已是5年了,他的好学生、助手和同志马寿千又于春节前归真,离我们而去。我在外公出,意外接到中央民族大学李松茂先生打来的移动电话:“至德,马寿千先生去世了!葬事已办过,当时通知电话他们打到你们家里,家里没人接……”噩耗传来,令我心碎。我没能亲自送走寿千先生,是终身遗憾。想起去年春节期间,两个姐姐与我(在京的,也只有我们姐弟3人)相约,一道去看望寿千先生。他那时身体还算可以,只是比过去消瘦了许多,行走举足困难。他看到我们,又异常地高兴,又是十分亲切!我们称他为大哥,的确他的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19.
我对考古学一无所知,但我一直关注着印度河流域古文字解读的进展。我不知在我有生之年这种文字的奥秘是否能被揭开。看来是被揭开了。读到S·R·拉奥博士于1979年11月发表在《印度国内外评论》上的简短而惊人的文章(译文载《民族译丛》1980年第3期——译者)令我十分高兴。W·A·小费尔塞维斯的大部头著作《古印度起源》(1971年)中提到了拉奥博士(但是未予肯定)。在费尔塞维斯教授的著作中没有谈到,闻  相似文献   

20.
杨堃先生是留法十年(1920-1930)的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以及民俗学家.1926年,他在法国里昂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的导师是著名汉学家古恒(Maurice-Auguste-Louis-Marie Courant, 1865~1935),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