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胡宇南 《社科纵横》2014,(10):70-73
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中,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界定: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这三个维度,综合体现了人的本质追求和本质属性,是对人的本质的应然规定和实然规定。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基于国情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与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切生命均存在于时间之中."时间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性规定",人也由此将自己智慧与情感的光束集中地投向时间,从而在人类思想及艺术史上形成了一个永恒的时间主题.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人类最成熟的一种艺术形式,尤为突出地表现了这一主题.中国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直接吟咏时间的诗篇来抒发自己的时间感受,中国诗歌中具有明显时间意味的意象丰富之极,如"日":"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年不再来/百岁忽我遒".(曹植《箜篌引》),如"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如"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思想是对邓小平人民至上思想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的思想贯彻其理论体系始终.他认为,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每个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最宝贵的力量源泉.邓小平人民至上的思想为我们党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聚焦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中,马尔库什试图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与历史概念缝合在一起,进而阐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有效区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上,他剖析了"人的本质"概念的三个要素:劳动、社会性和意识,并揭示出人的本质不是一切时代每个人类个体所必然具备的特性的总和,而是人类的真实的历史存在的那些特性,即自由、普遍性和主体性的实现。马尔库什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解读,秉承了卢卡奇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路,同时又有效避免了弗洛姆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基本理路,对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伦理的开端与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兴 《浙江学刊》2004,(6):161-165
每个人都是首先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保存自我是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因此"我是我"是个体生存的最初原则.然而,由于这一原则的主观性和非社会性,使得它与人类的现实本质--社会性相悖谬.因此,它必然要上升为"我是人".正是由于"我是人",使人类开始了伦理的生活,也使公共伦理有了现实基础和基本原则.本文通过"我是我"到"我是人"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推演,从"感性的人"到"理性的人"、"从个体理性"到"公共理性",从"抽象理性"到"现实理性",揭示了伦理的内在原点和公共伦理的理性实质,彰显了埋藏在人类公共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逻辑线索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6.
李远杰 《江右论坛》2007,8(7):57-58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及其辩证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存在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不断实现的过程中,伴随着这个进程的加深,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两种自由发展"的思想,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7.
陈华兴 《浙江学刊》2005,42(5):47-53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求其存在的普遍性、必然性和确定性,以确立自己生活的"阿基米德点".人们对普遍性的渴求与要求自己存在本质普遍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理论的根本基础和基本条件.然而,全球化根植于人的本性并不是说人的本性有什么失当,而在于人对人的本性的主观误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是谁主导着这个普遍性.如果主导着这个普遍性的谁并不代表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那末,人们追求普遍性的本性实质上是被这个谁之主观性左右着、笼罩着,普遍性的迷雾深深地锁闭着人性的真实展显.当今全球化浪潮有它的人性基础和现实的社会基础.但是,由于当今世界被资本主义所制导,因此,隐藏在这些人性基础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后面的仍都是资产阶级利益,对于栖居于现实社会的人们来说,它仍有很大的蒙敞性.辩证地认识全球化,既要看到它存在的现实性,又要看到它存在本质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依据社会主义的价值立场,判别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争取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自己,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由"三我"采支配其行动,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社会化人就是"超我"境界下的人,是已经掌握了人类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社会规范和基本技能,并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勇于探索的人,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统一,是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积极的有效的健康的劳动力总和.现代科技革命担负着解放人类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而且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不仅推动了人的智力发展,更突出了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说,人力资源的多样化、人力资本的内涵化会促使社会化人的全民发展,而社会化人的全民发展和现代科技革命的不断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双翼.  相似文献   

9.
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理论。它既是我们辩证地把握"现实的人"的唯一正确途径,也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解和重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但由于对其工作的对象——人,缺乏研究与反思,因此存在实际效果弱化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源于两者"对‘人’的共同关注"这一内在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发展和"人的问题"的日益凸现,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人的深刻理解与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王敏 《探求》2012,(Z1)
以"人"为中心,就是一切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这一理念在都市文化建设中,就表现为在对人的高度关心的基础上寻求实现现代都市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具体地,从社会即都市的"外部"角度来看,以"人"为中心,是指一切为了大众,即尊重大众、服务大众、方便大众,树立"一切为了大众"的都市文化建设观念;从都市自身发展即都市的"内部"角度来看,以"人"为中心,是指一切从市民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树立"一切从市民出发"的都市文化发展观.由此可见,不论从都市"内部"还是"外部",都市文化活动都是围绕着"人"、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因此都市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中心、引领都市文化建设的原则,才能最终实现都市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古今哲人不懈求索的斯芬克斯之谜。对它的沉思,不仅经历了踟蹰徘徊的漫长过程,而且伴随着血和火的历史。在这荆棘丛生的领域中,马克思独辟新径。他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成为人类自我认识的宝贵财富。 黑格尔曾说过:方法,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考察,只有从方法论的高度,才能把握其要义,领会其创新,才能将它作为探索的指南。而不是真理的终结;才能把它看成是人类不断自我认识的科学,而不是当作奉若神明的信条,然而,在马克思浩瀚的文海和迅疾的思想进程中,要确切地把握其中所蕴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戴黎 《社科纵横》2013,(1):192-193,217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范畴。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决定着人的产生,锻造着人的属性,形成并改变着人类社会。实践范畴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建构起了人与世界的"双向"关系,实现了哲学思维上的"实践论转向",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在于满足人类的整体需要,不断实现人类的整体价值.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不断处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互生互惠、和洽相处,这必须通过人不断调整自身(对自然)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来完成.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主体(人),在于主体的内在内涵的正确和由此产生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正确.而在主体的内在内涵中,与人类实践最基础的关联是其价值观,因此,可持续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它有赖于人的价值观的转向(正确),有赖于社会的价值目标的正确,从而把发展看成是维持或增殖社会主体的能力而不再仅仅看成是对社会物质成果的积聚;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整体需要的满足而不再仅仅是对"我的"或当下的"我们的"利益的满足;把发展看成是对人类(社会)精神的升华、自由度的拓延和人的全面性内容的持续获得而不再仅仅是对人(社会)的物性要求的满足.新价值观的这些内涵,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然而,方向和前景不等于现实,正像人不可超越自然而在现实性上与自然平等一样,人也不可超越现实的、具体的人和社会的存在去侈谈人与人之间平等、人的思想观念的"正确"等,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其自然限度,而且更有其人文限度[1].  相似文献   

14.
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这三大特性表现于哲学上观察任何对象的视角和层次之中,也表现于哲学思考所使用的概念形式、哲学推理所追求的逻辑走向之中.哲学的抽象性是一种"形而上"的,将人类的抽象能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无限"的抽象;哲学的抽象还是一种通过概念之间横向的逻辑关系来自我限定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学思维对命题和时象进行带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追问和澄清前提,是哲学批判最重要的方法.哲学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着的思想自身.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的创作一贯关心人类生存的意义 ,执着思考关乎人类生存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如人在何处、我是谁、人的命运、人本困境、人生意义等 ,因而弥漫、贯穿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这种精神对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经济学家一致承认,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是围绕着平衡的概念,特别是经济一般均衡的概念建立起来的。这种学说为人们所接受的原因有如下两点。第一,宇宙中的一切都受平衡规律支配。J.鲁夫对这一观点讲得非常清楚:“……我回想起我的老师M·科尔松的一个想法,他曾说过,总而言之,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要受平衡规律的支配,否则,一切早就不存在了。我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我们的社会不是受平衡规律的支配,那  相似文献   

17.
论人类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界定了人类目的的定义和条件,认为人的目的符合下列条件才能称为人类目的:从总体来看,这个目的应属于人类的总体;从人类活动的领域来看,是指一切活动领域的目的;从时间上看,是永恒的;从目的的相互关系看,是在目的序列的终点上。文章还分析了人的哪些目的符合人类目的的最本质的规定,论证了生存和自由是人类目的,同时也补充说明了人类的目的既是永恒的,也是变化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杨峰 《今日辽宁》2015,(2):56-57
"我要继续做一个快乐的志愿者,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路上走到底。"2014年11月21日早晨,鞍山的雾好大。早晨8点,宫元亮冒着大雾走出家门,为了视线好一些,他特意带了一个手电筒。原本他是可以在家休息的,可因为惦记老夫妻袁兴志和赵润昌,他要赶去瞧一瞧。袁兴志和赵润昌最近几天闹别扭了,两人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一闹别扭就谁也不搭理谁,宫元亮想赶紧过去把俩人劝好。"互相生气对身体不好,赶紧去给他们劝好,我才能放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海边     
《青岛画报》2011,(10):48-49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句诗点燃了多少人的居住梦想。海边生活的浪漫与情调,恰恰是在内陆生活的人的向往与梦想。大海对于他们,也许只是文学中的蔚蓝无际,影像里的波澜壮阔,却无缘一见。因此,心底对海的那份渴望一直存在着,积淀着,定格为一个梦想,一个遗憾。我很幸运,我见到了海,我与海的邂逅从青岛开始。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是丰富复杂的,有对人类进步理想的憧憬,也有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各种各样的世态人情,而且还超越一时代、一社会的界限,从哲理的高度反映着人类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反映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改造着自然和社会,为实现人类向往的目标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种斗争是曲折复杂的,艰苦卓绝的,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对抗,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难免受到挫折和失败。作者对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的各种阴暗势力和一切假丑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