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年轻的两位人大代表 1954年9月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除台湾和港澳地区外,西藏是全国唯一没有进行普选的地区,代表是通过协商产生的。达赖、班禅均被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是当时代表中最年轻的。达赖19岁,班禅16岁。 9月1日,达赖、班禅在西安相会,一同乘火车前往北京。 9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亲切接见达赖、班禅。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会见了十四世达赖,也是第一次同时接见两位佛爷。 9月15日下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达赖和班禅都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相似文献   

2.
1925年,朱绣记述联豫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是由于联豫亲自和派员检查达赖行李所致.笔者翻检相关史料,认为联豫与十三世达赖喇嘛“失和”及达赖第二次出走,实则为清廷对西藏治理思路措施的变化与达赖对清廷西藏治理措施不满之结果.  相似文献   

3.
五世达赖喇嘛是藏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文章通过对五世达赖的家世及其诞生、寻访、认定过程的介绍和分析 ,对 17世纪西藏社会政治、宗教界为争夺西藏统治权展开激烈斗争的历史作了考察 ,认为五世达赖的寻访、认定是当时教派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1682年2月25日,精明能干的五世达赖喇嘛,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然而拉萨街头却一片宁静,既没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祈祷达赖早日转生:又未见打卦降神,寻访灵童的出世方向。西藏地方的一切政教事务,一如既往,仍由藏王桑结嘉措代行处理。连当时驻兵西藏的蒙古族带兵官达赖汗要见五世达赖,也被桑结嘉措以“达赖闭门修炼,居高阁不见人,凡事传达之命以行”的理由骗过。  相似文献   

5.
英国人贝尔与十三世迭赖喇嘛结识于达赖流亡印度期间,贝尔通过笼络达赖成功地实施了英国的一些殖民政策,最终使得中国的西藏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化、国际化的局面。贝尔开创了侵略西藏的新模式:刻苦学习藏语;精心培养藏人助手;对藏人施以情感攻势,假“友谊”之名施以小恩惠笼络西藏当局,实为攫取西藏利益,竭力为英印当局牟利。  相似文献   

6.
达赖和班禅     
达赖和班禅是17世纪以后,由中国历届中央政府所册封的藏传佛教领袖。除十四世达赖外,历辈达赖和班禅,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历辈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而确立 公元7世纪,佛教由唐王朝和尼泊尔传入西藏(时称吐蕃),到10世纪末,佛教战胜本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但已具有浓厚的西藏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形成了喇嘛教,即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7.
"哲堪孜松"成立的首要任务是争取达赖出逃,1956年印度举办佛教大会就被视为千载难逢的契机,同时,印度政府不甘心失去对中国西藏地方的影响力,于是印度政府开始与"哲堪孜松"合作邀请达赖访印。最终中国政府的同意成为达赖访印成行的关键,但此事件后果严重,亦影响到其后西藏的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8.
班禅与达赖 公元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成为西藏地方执政教派,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达赖驻拉萨,和驻藏大臣主持噶夏政府,共同管理西藏行政事务,1959年噶府被解散。班禅驻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设立堪布会议厅(堪厅),管理政教和后藏事务。1961年国务院批准该厅申请,将其撤并。“班禅”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之义,班禅额尔德尼是一种封号,自康熙始封,沿袭至今。额尔德尼  相似文献   

9.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风流倜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错,由于藏王桑结嘉错被诛而兰艾同焚。蒙古部落的西藏军事首领拉藏汗另立巴噶曾巴·伊喜嘉错为六世达赖喇嘛,并迎至布达拉宫坐床。西藏广大僧俗,对伊喜嘉错进入布达拉宫十分反感,称他为假六世达赖,他们仍然怀念往日的仓央嘉错。因此,当仓央嘉错被押北京途中遭难  相似文献   

10.
达赖喇嘛为西藏两大活佛之一,在藏区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明清以来历届政府均对其高度重视。辛亥革命后,十三世达赖回到西藏,英国驻哲孟雄的行政长官贝尔随即入藏,帮助西藏地方政府扩充军队,疏远达赖与班禅的关系,从而导致了西藏两大宗教领袖失和。现任达赖系第十四世,因分裂失败而流亡国外。虽然一直不能回国,但即便其圆寂于国外,第十五世达赖的遴选亦不可避免。譬如前一段时间,达赖集团就提出了在世转世的说法,其目的当然是挑选更为合适的分裂祖国的继承人,但由于其毕竟打着宗教的幌子,我们还是有必要从宗教的角度给以回答。因此,加紧对相关问题特别是达赖转世制度的研究,对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六世达赖喇麻仓洋嘉措在西藏的政治史、宗教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既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之一 ,又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浪漫主义诗人 ,同时还是西藏上层统治者与和硕特部落上层封建领主间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本文主要就六世达赖喇嘛仓洋嘉措的寻访、认定及坐床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 ,英国政府推行寇松侵藏方针 ,妄图用“宗主权”否定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英国侵略者始则笼络班禅 ,阴谋在后藏建立亲英政权 ,继则拉拢达赖 ,支持达赖集团搞所谓“西藏独立”,意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活动遭到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中国各族人民的反对 ,加以西藏叛军在川边战败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严正立场 ,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阴谋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13.
程早霞 《国际论坛》2011,(5):38-42,80
美国的西藏政策是随着美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华政策的变化而演变的。新中国成立以前美国承认中国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只是到了冷战时代,美国将西藏置于其全球反共产主义的棋盘后才开始考虑承认西藏分裂势力的独立主张,这在1959年达赖叛逃国外后达到顶峰,美国曾一度考虑承认西藏独立。但美国政府却终于没能公开承认西藏为一个独立国家,原因是这不符合中国西藏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自然也得不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5.
梯玛巫祀与戏剧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西土家族聚居区,至今仍留存着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跳神活动,土家人谓之“梯玛跳神”。这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原始宗教现象,亦是一个极其迷人的艺术现象。说梯玛跳神是神秘的原始宗教现象和古老的艺术现象,是根据梯马跳神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品格和社会功能而言的。从某个角度看,梯玛跳神亦是乡村的戏剧表演,是一种“巫戏”。尽管梯玛跳神还不具有现代戏剧的特征,但它与湘西雅愿戏及其它地方戏曲有着极其密切的血缘关系。一、梯玛跳神是宗教与戏剧的中介中国古代的哲学中贯穿着“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的思想,于是,人亦逐渐…  相似文献   

16.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贯忠实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民族政策,为建立统一、富强的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中国大家庭,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深切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周总理为维护祖国的神圣领土西藏,解救西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曾经奋不顾身地同反动农奴主头子达赖叛国集团,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印度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1933年(藏历第十六绕迥水鸡年)10月30日,在西藏执政38年的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圆寂了。次年,西藏噶厦政府派三路人马分别到青海、西康及藏南寻访转世灵童。经寻访人的艰苦跋涉,严格挑选和各方的大力支持,1935年5月5日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今平安县)祁家川一户农民家庭的拉木登珠被选定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1939年12月国民党政府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前往西藏主持达赖灵童掣签坐床仪式。1940年2月5日,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青海灵童拉木登珠慧性湛深,灵异特著,查系第十三辈达赖喇嘛转世,应即免抽签,特准继任为第十四辈达赖喇嘛,此令。”1940  相似文献   

18.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算得上西藏历史上一位特殊人物,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仓央嘉措情歌》原来在西藏就脍炙人口,三十年代初于道泉教授将它附以汉英译文出版之后,更在国内外引起了进一步的反响。但是,关于这位喇嘛的生平,一直是众说纷纭。对他的身世、作品,特别是结局的探讨,不仅是西藏文学研究的课题,而且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宗教、历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23年11月15日,九世班禅逃亡内地,标志着达赖和班禅两大集团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据史料考究,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失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民族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自元朝以来,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对西藏行使自己的主权.1911年前后,帝国主义者趁清政府被推翻之际,挑拨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离间达赖与班禅之间的友谊,在噶厦政府及军队中培植亲信,企图搞西藏独立,成立其卵翼下的“西藏国”.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内向力以及近百年来西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使西藏人民更加认清了帝国主义者的本质,更加倾向于中央政府.帝国主义的阴谋始终未能得逞.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