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平油菜花     
早春二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我们来到了盛产油菜的云南省罗平县。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遍地金黄,金色的山岗,金色的沟壑,金色的原野,金色的河堤……和煦的春风中,油菜花迎风摇曳,泛起层层波澜;明媚的阳光下,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油菜花荡漾着清香。远处山坡上,开满油菜花的层层梯田,像无数金龙盘卧,一直延伸到山顶。在这个最大的天然花园里,人们无不感叹罗平真是"金玉满堂"之乡,罗平坝子是油菜花的海洋。罗平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美誉。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在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每年  相似文献   

2.
<正>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位于江苏北部里下河地区兴化市的千垛油菜田景区游人如织,5000多亩的油菜花景区内,接待来自海内外游客达十多万人次。兴化千垛油菜田景区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千垛景区以"垛田"特色地貌享誉海内外。"垛"是当地独有的一种农业景观。据史料记载,它形成于750年前。在泥土缺乏的泽国,勤劳智慧的兴化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  相似文献   

3.
以实现农民主体地位为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题中之义?农民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归属?乡村振 兴是农民主体地位的现实指向?实现农民主体地位是时代之需、实践之需、理论之需? 推动农民主体地位实现既要重视乡村 组织振兴?又要强调农民主体权利的保障?既要引导农民树立主体意识?又要重视农民主体能力的提升和人才振兴? 既要重 视乡村产业振兴和经济持续发展?又要践行乡村生态理念和培育文明乡风?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目的出发?以农民、农 村、农业为核心和本质?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始终以农村、农业为载体?力求科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于山 《社区》2011,(9):51
俗话说"油菜花黄,精神发狂",油菜花固然美丽,可是在民间,油菜花却又总带着一丝阴霾,油菜花开时候,多为精神疾病发作之季……以前:所有的邻居都不理她在浙江省衢州市区荷花街道朝晖社区的一个单元楼道里,住着13户人家,大多是退休老人,这个单元有5层楼,除了1楼店面外,每层住着4户人家,但只有5楼例外,那里住着一个特殊的女人。  相似文献   

5.
除了月亮,找不到比油菜花更黄的颜色了。油菜花像一壶发酵过分的酒倒在方形的池里,让蝴蝶醉得飞不稳。油菜花盛开的地上没有向Et葵,它融化了所有的黄色。  相似文献   

6.
陈皮 《社区》2014,(8):61-61
在我的印象里,成都的春天,是从看油菜花开始的。我的老家不种油菜,刚到成都上学时,第一次出门春游,车行郊野,毫无准备地,看到一望无际的紫红泥土上盛开黄艳艳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中间依稀点缀着灰瓦白墙的农舍,一丛丛绿油油的竹林,傍晚时分,田野上升起一阵阵紫色的稀薄的雾,像是一幅巨大的印象派油画。  相似文献   

7.
张茜茜 《国际公关》2022,(1):122-124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全民电商"在农村已成为现实.随着大数据、5G、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发展,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即便是比较偏远的乡村,也能搭上电商顺风车,把农特产品卖到更广袤的市场中,实现区域间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带动农业升级、乡村创业和农民就业,提高农业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的观念意识.乡村振兴作为一...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21,(1):102-107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地方政府从自身优势和特色出发,纷纷提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树样板"的出发点是形成榜样和示范,实现经验的复制移植,却面临行为异化带来的时间、空间和主体等多重误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首次提出"到"有序推进"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亟待从"树样板"转向"补短板",推进路径亟待从重速度数量向重效果质量、从局部振兴向全面振兴、从外生性资本主导向内生性农民主体转换,最终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国家性质的剧烈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以及中间环节(乡村基层组织)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乡村出现了衰败动荡的局面.后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都没有解决乡村治理和经济衰败问题,这为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革命提供了成功的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彻底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将现代政府权力下延到乡村、直接面对农民的乡村治理结构."人民公社"虽能有效控制农民,但不能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在后来的改革中放弃"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2004年以来,中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由以"取"为主向以"予"为主转变,中国农村的基层治理目标和职能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和政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国家"反哺"资金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这也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春雨 《老友》2016,(4):50-51
陕西汉中汉中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以南,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这里四季分明,适合多种生物的繁衍。汉中盆地是传统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年种植油菜100多万亩,年产油料近20万吨。每年春天,汉中盆地和浅山丘陵的百万亩油菜花盛开,把汉中装扮成一个巨大的山水盆景。在2009年由人民网旅游频道主办的"中国最美油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乡村小说的文化视角,就是自觉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姿态来看待与描写乡村.近年的部分现实主义乡村小说从多个方面体现了赵树理乡村小说这一文化视角,这些方面包括:作家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身份立场、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创作传统以及鲜活的农民语言和喜剧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2.
3年前,我领着新婚的妻子乘车回家看望母亲。那时,正值油菜花开。一路上,妻子兴奋地把头不停地伸出窗外,像乡下孩子到了城里的动物园,嘴里不住地啧啧赞叹:“黄灿灿的一大片,真美。”我笑着说:“傻瓜,那是油菜花,我们平时吃的油就是它的籽实榨的。”妻子一听,满脸惊讶。也难怪,妻子生长在城里,哪里见过油菜花。下了车,我们步行在故乡的土路上。路旁是大片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畦。妻子兴奋地说:“如果站在高处看这油菜花,多么像一只金黄色的面包,像成群流动的蝴蝶,更像面包上的奶油……到了家,母亲见了她的新儿媳妇,高兴得…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利抓手,是发展农业农村和富裕农民的有效方式.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但农民精神贫困无疑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制约因素.当前,由于农村经济条件限制、教育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政府的忽视和农民自身保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民精神异常贫困,具体表现为迷信思想...  相似文献   

14.
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在引领农民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转型发展,其引领和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通过分析福建省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制"、"土地股份化+专业合作组织"等推动和引领农民创业的模式,指出各种模式的作用和应用条件,提出深化乡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引领农民创业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四川彝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主转移等多种渠道对外劳务输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效益?促进了彝族地区乡村发展? 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劳务输出现状?劳务输出对彝区乡村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的促进作用?彝区乡村劳务输出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为例?对彝族地区劳务输出后乡村治理的路径进行 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是培育地方性共识和提升农民群体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环节。传播的制度共识、社会共识、价值共识构成了"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共识基础。传播语境的嬗变、传播网络的肢解、农民的私利主导制约着"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有效传播。因此,应遵循"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传播的基本原则,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改善干群关系,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优化传播渠道与路径,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促进共同理想在乡村社会的内生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善治为目标的乡村治理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共议协商是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最大公约数"。基于农村资源环境冲突治理而言,农民资源环境权益受损、农民在治理中失语等是冲突的诱因,究其根源却是资源环境管控专断思维所致。因此,要化解资源环境冲突,就必须从资源环境治理出发,积极推进资源环境治理的多元化,使乡村治理的不同主体能自主平等、自由地参与到共议协商的活动中。为此需要在维护农民资源环境权益、畅通维权渠道、完善补偿政策和应急机制等方面,切实提升农民在其中的话语权,确立起共议协商的治理机制,最终在乡村资源环境冲突化解中实践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近代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历史视角梳理了乡村治理的转变和规律,提出经过长期传统的农业耕作,到新中国成立前小农家庭经营发展到极端贫困状况;为了实现军事化强国的百年夙愿,乡村集体承载了工业化原始积累的历史使命;当前仍应从"资金反哺三农"和"提升粮价补贴"两个角度出发继续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施乡村振兴,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践行者,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民,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关注农民发展,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助推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减轻农民的劳作压力;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助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推动现代农业文化的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让中国农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农民治理参与缺位是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重要障碍,解析农村治理中的农民参与不足对改善乡村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以C市Y村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为例,基于"基层(乡镇)政府-农村-农民"整合分析框架解释农民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漠视"现象.结果表明:农民"漠视"本质是农民治理参与不足、意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府层面,基层政府治理悬浮、功能缺位,导致行政动员能力不足;农村层面,农村转型期空心化,治理机制(利益、情感和规则)不健全,导致治理能力不足;农民层面,农民进城、精英缺失,缺乏收益分配和利益关联机制,导致村民参与不足.破解该问题关键在于夯实基层政权建设、提升政府权威及其行政动员能力,健全乡村自治体系、提升自治能力,培育治村能人弥合治理结构洞、构建村民利益联结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