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春 《学术界》2012,(6):196-207,289
20世纪80年代,文学出版积极引领“思想解放”潮流,以饱满的激情践行文学理想,以内涵丰富的文学出版物创造了空前的阅读热;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文学出版在体制转轨中开始了市场化转型;新世纪以来,文学出版全面市场化,迅速进入“策划时代”.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出版观念的变迁为主线,观照文学创作和阅读潮流更替的轨迹,集中体现文学出版对文学生产、传播和接受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道德倾向及伦理观内在嬗递的维度研究20世纪80年代文学,尤其藉以考察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转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80年代中后期文学与存在主义伦理观形成了一定的互文关系,二者可以互为阐释,互为印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知识分子话语开始了一个艰难的主体重建的过程。首先是在批判中寻找失落的主体性。当时的创作虽仍然表现着极强的政治性,但已不是追随权威话语而图解新的政治意识形态,而是试图独立地介入,寻求自己的表达。2 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了“忏悔”与“反省”的现象,文学开始更多地揭示知识分子的人格弱点。它不同于过去对知识分子的诋毁,而是标志着一种独立人格的觉醒,反省的过程也是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修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不应忘记文学批评与研究的积极参与。文学主体性的倡导、“回到鲁迅那里去”的呼唤、现代知识分子精神资源的重新发现,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知识分子话语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从2 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它不得不面对各种反叛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张霖 《中州学刊》2007,(1):239-242
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型是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然而在近10年中,这一问题未能有效推进,其症结在于研究者忽略了90年代文学发生的本土语境,仅仅依靠西方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从而导致“断裂”说的流行。相反,如果研究者将90年代文学转型纳入80年代文学参照系中进行考察,就会清晰地看到90年代文学转型的发生与中国现代文学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准确把握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6.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史学主体心态入手,揭示20世纪80至90年代史学发展中的不同特征。80年代是一个史学主体反思历史,在学术领域重新定位的阶段,人们以虽浮躁但真诚的态度,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推动了史学学科化的进程;90年代则凸现出主体反思史学,在社会中寻求重新定位的新特点,表现出冷静和彷徨的新取向。90年代史学在原基础上取得了深入发展,但是也遭遇到了来自社会的严峻考验,“史学危机”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明清艳情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随着更多资料的发现和出版及研究者观念的变化,这一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及文化史上有独特价值而少有人涉足的特殊小说领域将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刘文辉 《江淮论坛》2011,(4):168-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作为隐形之手使社会生活无一例外地遭遇"经济殖民",由此文学的经济性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事实。文学的经济性不仅促动文学由一元巨型叙事走向多元共生的微观叙事,而且还使体制外写作成为可能。毋庸讳言,文学的经济性所导致的文学叙事对新兴中产阶级生活趣味的归附与展示以及过分对市场的精神沉溺,的确损害了文学"精神性"与"超越性"的审美诉求。不过,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叙事策略或是意识形态长期压抑后的叙事狂欢,又不能不是文学反拨传统的正常文化反应。文学的"经济附庸性"已经出现并将继续存在,就像文学的"政治附庸性"依然不会完全消失并将继续存在一样,灵性的文学也将不会消亡,并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9.
流行歌曲是现代社会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文化发生了显著变化.流行歌曲兴起并蓬勃发展,成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20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背景、特定的社会生活、多种音乐风格的蓬勃发展使新时期我国流行歌曲具有了独特风格,也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流行歌曲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江湖诗派的形成时间、成员的界定以及江湖诗集的考订、思想与艺术分析、文学史与文化史的考察、重点作家以及“四灵”诗人的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60年代中国文学已经有了许多文学史约定俗成的定论。但是,回到了历史本身的情境,这一段文学更多不是条理清晰的对立或并立,也不是绝对的时间分界和空间独立,而是文学与社会场、政治场、经济场构成了多重交叉的运动和互动的“场效应”。这是一个过渡时代的特殊文学史,它有自己文学独特结构系统和生成走向文学精神在失落和高扬之间;文学主体在挑战中获得鲜明的艺术个性;文学世界在矛盾中呈现历史的真实;文学史在主体的重塑和历史记忆的叠加中形成了新的格局,从而也就有了文学史意义的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12.
刘庆元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40-143
过往的翻译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翻译文学研究成为一部断代史。20世纪20年代初期,多个文学团体的相继成立及各种文艺刊物的加盟,拓展了翻译文学的新局面。东欧、北欧的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名著介绍,形成了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以政治意识和人本主义思想为取向的20世纪20年代的翻译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翻译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讽刺文学的蓬勃发展,不仅拓展了文学的表现与批评空间,而且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集体力量,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当时国民党统治黑暗,我党对国统区进步知识分子的支持,作家讽刺文学创作的自觉及对作品的适度包装等原因,国统区的讽刺文学也蓬勃发展,并迅速占领国统区的文艺阵地。  相似文献   

14.
刘颖 《江汉论坛》2003,(3):24-27
本文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新缓和的表现、特征和原因。里根—戈儿巴乔夫的5次会晤和中导条约的签署表明美苏关系进入了新缓和时期,这次缓和不同以往,内容更详实范围更广泛,形成了多层次谈判对话机制,苏联更多的主动让步和妥协,而美国乘机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新缓和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美苏出于国内政治经济需要而做的政策调整,又是两国对国际环境巨大变化的反映,同时,对核战争的恐惧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代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回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重返“人的文学”的过程。最先的基本内容是对极左政治的控诉与批判,但一些作家已着眼于极左政治对人的压抑、扭曲和摧残并开始呼唤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控诉与呼唤的潮流虽然遭遇挫折,但文学的人道主义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一些作家走向了个人,展示和肯定人的个性;一些作家走向人的生命,呼唤人的自然权利。“性大潮”的出现是人的自然权利在文学中的一次回归。文学因此而对人的表现有了新的开拓,但也意味着一种退缩性的转向。重返“人的文学”的障碍不仅来自以阶级论为中心的旧的权威话语,而且来自海外引进的新思潮。1980年代文学对此给予了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诗化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再度繁荣,随着社会思潮和美学风格演变,20世纪80年代诗化小说在诗意内涵和叙事模式上都发生了变化,这突出表现在叙事空间由前期的完整统一裂变为后期的多维杂存。叙事空间的裂变适应了当时社会文化心理,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演变逻辑相适应,是受到形式主义美学思潮影响的结果。诗化空间的裂变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它既是一种抵制僵化的现实秩序的方法,也是诗化小说应对现实和摆脱边缘化文体地位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时娜 《理论界》2012,(6):107-110
与唐传奇相比,宋传奇向来颇受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宋传奇的特点与价值,研究渐多。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大致梳理,分别是:传奇小说的文体研究,宋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宋传奇作品的辑佚、校勘与整理,人们对宋传奇独特风格的体认。通过梳理可以看出,人们"尊唐抑宋"的态度正在逐步转变,但宋传奇研究领域仍有不少留白。  相似文献   

18.
韦日平 《江汉论坛》2007,1(7):10-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后"是一个有其明显特点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主要是: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成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理论范式;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的工笔人物画呈现出转换与过渡的双重性质。这种转换性体现在审美意识疏离了与政治的关系,创作上突破了单一的模式,作品的视点落驻在平凡和普通的事物之中,画家们以真实的情感和质朴的态度面对艺术创作。过渡性体现在审美意识出现多元化的倾向,工笔人物画家开始追求绘画的本体性,与此同时强化了画家本人的自我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价值重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界一直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导致了对新文化运动阐释的许多混乱。其实,五四新文化先驱者们的实践早已证明: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是重估一切价值的最高价值尺度。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用以比较和判断东西方文明优劣的价值标准不是别的,是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态度,因此也决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性质。正因为这样,新文化运动才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