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学是以壮族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壮学研究范畴性质决定了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不可或缺,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是壮民族的文化之根,壮族宗教信仰研究成果与壮学学科建设发展同步,继续深化壮族民间宗教信仰研究对壮学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家台蒙古族村的田野调查,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三十余来年,受社会转型、政治环境变迁以及经济转轨等因素的影响,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得以复兴。同时,因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提升、生活节凑加快、现代文化因素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发生嬗变,并致使村民对民间宗教的信仰呈两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家台蒙古族村的田野调查,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三十余来年,受社会转型、政治环境变迁以及经济转轨等因素的影响,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得以复兴。同时,因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提升、生活节凑加快、现代文化因素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民间宗教信仰文化发生嬗变,并致使村民对民间宗教的信仰呈两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春燕 《西藏研究》2013,(1):76-80
康巴藏族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它以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形式反映出藏民族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也再现了康巴藏族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民间宗教信仰文化,体现在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崇拜等多个方面,蕴含着天人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并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活动之中体现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保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意识和环保习俗。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侗族的民间宗教信仰是他们生态伦理观和环保习俗的内在动因,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生态和谐,这对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部氏族人宗教信仰变迁的基础上,研究指出民间宗教文化的现代化变迁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其信体系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家的在场为民间宗教信仰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且在这一体系中底层精英的作用日渐凸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发现信仰群体出现两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藏汉民族对土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聚居区处在藏文化圈和汉文化圈的结合地带 ,土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连接地带文化。这种文化在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 ,又大量吸收了藏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土族的宗教信仰深受藏、汉民族的影响 ,藏传佛教、汉族民间信仰和萨满教在土族的信仰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但藏传佛教和汉族民间信仰对不同地区土族的宗教信仰影响程度各有所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历史文献,探讨了二郎神这种汉族民间宗教信仰在安多藏区传播历史的相关问题、原因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羌族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因素,又有现实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可追溯到古羌人时代,从那里我们可寻羌族宗教信仰之渊源的一些踪迹;现实的因素可从羌族地处藏彝走廊,受汉藏文化影响的现状中去采撷一些实际的表现.本文拟就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藏文化因子,羌族天神信仰与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渊源,羌族和藏族有关人类起源传说的相似与区分,羌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佛教文化的糅合等方面对羌族宗教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作一较为深入的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西藏关羽传说如何演化成关羽信仰,西藏被纳入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神灵后的祭祀状况,当代西藏关羽信仰的表现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理解游牧文化和生态关系的主题,包括游牧生产、宗教信仰、宇宙观等维度.游牧生产构成重视和理解自然与宇宙的基础,原始宗教信仰把自然崇拜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其宇宙观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人地关系系统,这种关系是亲属关系的延伸.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把科学环境知识体系与民间环境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才可能更好地实现项目的目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神山崇拜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带有浓厚民间氛围的传统信仰模式,在世界宗教信仰范围内,既异于自然崇拜,又别于图腾崇拜,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统宗教信仰,它兼顾世俗世界和神性世界.因而既有神圣性的一面,也有世俗性的特质.本文主要解析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这一古老民间信仰模式,从而说明藏族人通过神山崇拜,不仅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有章可循的秩序,而且同生物界构筑了一种平等和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玫 《民族论坛》2008,(8):40-41
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经济、政治、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当今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新时期如何保护、发展青海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4.
神话史诗《布洛陀》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摩教经诗《布洛陀》作为民间宗教摩经的经典,赞颂了主神布洛陀这一神话人物,保存了许多原始神话的成分和元素,可以视为“神话史诗”;该史诗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一般情形,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而作为民间信仰摩教的代表,揭示了民间宗教信仰之类,也具有世界意义。《布洛陀》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神话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研究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它不仅是壮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黄聪聪 《民族论坛》2008,(10):46-47
迎香火是一种民间宗教信仰,这种信仰植根于古老的农耕生活。迎香火活动反映乡民的祈求,包含着深层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洛陀经诗》是壮族的一部宗教经典 ,是壮族民间多元信仰文化的总汇集。它不仅保留了壮族原始崇拜的真实面目 ,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神信仰 ,还具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并且渗透了阶级社会中的人为宗教信仰 ,糅进了儒、道、佛等宗教因素 ,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壮族多元信仰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民间口头流传的神奇幻想故事同原始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之间的关联 ,素为中外学人所关注。本文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传承研究”这个重大课题的一个侧面 ,对此做出了较有新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真正意义的瑶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主要是国内的学者进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特别是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瑶学研究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在瑶族族源、历史、社会形态、民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体质形态、医药等领域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心理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出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宗教文化。壮族亦然。因此,研究壮族的宗教信仰,是深入了解壮族传统文化的面貌及其内容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宗教。其宗教信仰主要是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来,逐步形成以巫教为主,兼收佛教和道教为一体和信仰多神的宗教信仰格局。巫教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神秘的内涵,至今在壮族民间仍有着广泛而  相似文献   

20.
独特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自然禁忌等造就了高原藏族灿烂而神秘的传统文化,他们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本文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拉布寺的"避杀生"为例,解析了神秘的藏族文化所包含的生态环境价值,同时探讨了藏族文化中的生态环境价值得以实践的法资源应包括国家法、佛教教规以及以道德和民间风俗习惯为主的乡规民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