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现代文盲有了新的定义:不懂国际语言英语,不会操作电脑,没有汽车驾证,那都将是新时代的文盲。母亲听了文盲的定义,作了自我分析。自己在上世纪60年代读了个初中,在农村也算个高级知识分子,但现在要再学习英语显然有困难,年龄大了也不适合驾车出行,那为了脱盲,看来只有在学习使用电脑上做文章了。我知道母亲有了"脱盲"的想法,就为她购置了一台品牌电脑,接上了宽带。暑假期间让我儿子回乡下体验生活同时也让他们祖孙俩结成电脑学习帮教对子,多在一起乐呵乐呵。儿子一听  相似文献   

2.
雷振岳 《华人时刊》2007,(10):10-11
据《人民日报》报道,这个夏天,长春市民分外开心。市里举办的首届消夏节让他们度过了一个个悠闲快乐的夏日。这是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狂欢夜、啤酒节、广场音乐会、中小学生夏令营等等,全部22项活动,都来源于向市民公开征集的金点子,都是市民特想玩的。"我们就是想为市民办一个开开心心的节庆,让他们乐呵乐呵。"长春市长崔杰介绍说,"有经贸收益更好,没有也不强求"。这话说得多么真诚啊!这种"扎根民众"的双赢式的节庆理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董梦知 《北京纪事》2016,(9):108-109
前面说了书茶馆,是说评书的茶馆;又说了大鼓园子,是演出大鼓的茶馆。现在说一类既唱大鼓也说评书的鼓书馆,以及带形体表演的杂耍园子。除说书外,鼓书馆以说唱长篇西河大鼓书为主,还有说唱长篇乐亭大鼓书和快板书的。其实这类茶馆,不是在堂馆里听书喝茶,而是在大棚子里,所以应当叫它“鼓书大棚”更妥帖些。棚子里是一排排的大条凳,不设桌子。茶客坐着听书,来晚了没座位了,也可以站在后面听书。这里也是按段打钱,说一段打一回钱。茶水是想喝就要一碗,不喝没关系,请便。这和茶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断想     
一 看中央二台的"对话"节目:《对话北大·耶鲁校长》.其中北大校长说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而耶鲁校长说,学生的第一任务是要培养质疑一切的品格."质疑一切的品格",说得真是掷地有声!我们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种"怀疑精神",我们习惯了唯书、唯上、唯老师,这种"习惯"扼杀着我们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戴保文 《北京纪事》2011,(11):92-93
201O年11月1日,在这里自发兴起了一个红歌队,名叫乐呵合唱团,专唱红歌。宗旨是:和谐向上、乐呵健身、爱党爱国唱红歌。目标是:面向广大群众,服务贫困百姓,唱响全国。红歌队有乐队音响设备,义务组织者是一位山东籍的年轻小伙儿。  相似文献   

6.
吕祖谦《书说》尚存严修能手抄《东莱书说》残本九卷,藏于南京图书馆。200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吕祖谦全集》,第三册收录由王煦华点校及校勘的《严修能手写宋本东莱书说》一书。对比底本与点校本,发现点校本存在谬误现象,全文分"脱漏""衍文"及"错讹"三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琴趣     
《老友》2007,(7)
老伴的单位组织退休人员上老年大学,她报名进了电子琴班。开始,我觉得这只是组织上的关心,怕这些退休的老人在家里寂寞,给他们找个去处,让大家聚在一起乐呵乐呵。没想到,这才一学年,老伴还真的上了“琴瘾”,在“琴趣”中享受着美妙的生活。现在弹琴已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大师传道     
张港 《可乐》2008,(5):49-49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陆宗达拜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次见面时,黄侃翻了翻那本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将书扔到书堆  相似文献   

9.
长沙有个定王台书市,在全国是颇有些名气的。在其二楼,有一个专卖特价书的地方,时常有一些价廉物美的好书。因我去的次数多了,老板便好奇地问:"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吧?"我说:"当然,当然。"你大概不大打麻将吧?"我说:"像我这样书来书去的人,打麻将只怕是孔夫子搬家--尽书(输)。"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而且是由衷地爱好。  相似文献   

10.
星期三,我看到赵仔旭的书包鼓鼓的,便笑着对他说:"你的书包该‘减肥’了!"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要上美术课了,可我美术书没带,我对赵仔旭说:"借我用一下美术书?"他爽快地说:"自己拿。"我就在他的书包里找,一大堆东西,很不好找,我边找边想,他的书包怎么还没"减肥",找本书也这么难?我一本一本地找,嘴里还念念有词:"找本书实在是太难了!"哇,终于找到了,我高兴地叫起  相似文献   

11.
格调风神神韵--胡应麟《诗薮》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应麟的<诗薮>是明代中期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书中一方面继承了前后"七子"的"格调"说,并将"格调"说作为论诗的主要标准;一方面又提出了另一标准,即"风神"或"神韵",体现出从"格调"说向"神韵"说演变的轨迹.这构成了<诗薮>最突出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六书"的局限,上世纪30年代,唐兰先生第一个开始批判传统"六书"理论,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这对传统六书理论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并为后代许多学者打开了新的思路,促进了汉字学研究的发展。尽管"三书说"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对任何理论的得失评价,都应把它放在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中去考察,看它有哪些进步与不足,只有如此才能正确看待唐兰先生文字学理论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读毕合书之际,正逢黄昏。书中一颗颗不安分的心,经不得各种诱惑,终于瓦解人性道德、割断原则底线,"奋不顾身"地将原本幸福的生活支离破碎。生活是一场盛大的巨幕电影,谁也无法预言紧随其后的情节发展;生活是一台热闹的巨  相似文献   

14.
学而时习之     
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子前来听讲。有个叫黄干的年轻人,见朱熹反复阅读他已经熟读的书,深受感动地说":先生简直是在‘吃’书啊!"朱熹回答说":对!白鹿洞书院的第一条学规就是讲究‘吃’书。"朱熹认为,人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无论是哪种媒体或是人们口语中,真可谓是言必有"和谐",而且连《论和谐》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书也已出版发行。可见,"和谐"已成为我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什么是和谐,和谐即协调的意思。《辞源》引证几种古籍对这个词的源头作了佐证。《左传》上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晋书》上说:"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后汉书》上说"夫任一  相似文献   

16.
晚清著名理学家唐鉴在局势颓危之际,编纂了《国朝学案小识》一书,编制出一个严格的学术道统,并提出了"守道救时"说。简要介绍唐鉴道统思想及"守道救时"说提出的背景、内容,并在梳理前人评价的基础上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是一辈子地学习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鼓励人们读书。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可见,阅读在人们生活中有  相似文献   

18.
与书为伴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与书为伴,生活中便充满了阳光;与书为伴,智慧就插上了飞翔之翅!  相似文献   

19.
大凡一部古典小说名著的形成,都经过了小说家的小型故事创作、单个故事的戏剧表演、"说话人"(亦即古代说书人)的"说话本"、不断修改补充后形成的"平话本"等许多阶段,然后才定型成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响形成过程也不例外。下面我们来简略追究一下《三国演义》成书前的逐步形成过程。《三国志》一书,是西晋时期的陈寿所著。其成书的年代虽不能确定,但可知陈寿死于西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则《三国志》一书的成书年代必在此年之前。在《三国志谈书之前,魏国已有官修史书王沈《魏书》,吴国也有官修史书韦昭的《吴书》,此外,…  相似文献   

20.
<魏书>"秽史"之名流传至今.从<魏书>在北齐得"秽史"之名的过程及其原因分析看,<魏书>"秽史"之名与此期间的门阀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魏书>被污为"秽史",实质上是门阀制度在史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