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先后灭掉辽和北宋,建立金朝。古代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北方,继辽朝之后,金朝置蒙古草原诸部于统治之下。本文试从蒙金关系渊源入手,对蒙古灭金的历史原因和根本目的予以粗浅探讨。 在女真族成为古代中国北方的统治者以前,蒙古草原诸部是辽政权的臣属。辽金史籍中  相似文献   

2.
完颜银术可,金朝初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历金太祖、金太宗和金熙宗三朝.在女真族抗辽伐宋斗争中,银术可一直活跃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为女真族获得解放和金朝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金代户籍制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户籍制度刍论刘浦江金朝是由女真人建立的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其人口民族结构的多元化,加上女真与汉、渤海等族又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各民族内的阶级结构也不尽相同,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使得金朝的户籍制度与其他朝代比较起来具有某些特殊性。以往学术界对金代...  相似文献   

4.
金朝进士群体的理想人格包含道德型的君子人格和审美型的名士人格。处于金朝女真族统治下独特政治文化环境中的进士群体,在政治参与中表现出益国泽民、忠直守礼、以道抗势的君子人格;在社会心理上体现出旷达豪迈、隐逸心态、风流特质的名士人格。金朝进士兼具君子与名士双重人格特征,正是汉文化与女真文化激烈碰撞过程中,士人坚守儒家政治文化思想,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的心理诉求的真实表现。  相似文献   

5.
12世纪初期建立的金朝(1115年—1234年),当国者是女真民族,女真人统治着其他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改变了古老祖国传统的统治结构。同以往的几个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兴建的王朝一样,统治阶级是少数民族。比如,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辽朝(916年—1115年)契丹族,以及其后的元朝(1206年—1367年)蒙古族,清朝(1616年—1911年)满族。 执政的女真族,传序9主,统治中国北方百余年。其间,政府制定了对诸民族的总方针和总政策。研究金代社会生活,应当从金代具体特殊本质的社会出发,而不是从一般社会或社会一般出发。那末,如何将金朝的民族构成,统治阶级民族与被统治阶级民族的关系,民族政策的模式,作一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本文大略对上述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金朝职官管理立法,以唐辽宋旧制为蓝本,同时又保留了女真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职官管理制度。 一、职官选任制度 金朝职官的选任,基本上沿袭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但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民族,实行不尽相同的考选办法。 金太宗初年,亟需网罗大批汉族士大夫治理新占领的汉地州县,于天会元年(1123年)11月、二年2月和8月,连续三次考选进士。考试分词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两类。前者考赋、诗、  相似文献   

7.
女真官制是金王朝的统治民族——女真族特有的政治制度,主要由金廷勃极烈制度和地方的猛安谋克制度构成。它产生于女真人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急剧转化时期,随着步入封建社会和官制的完全汉化最后走向消亡。我们从世袭制度、王廷机构的内部关系、王廷与地方的统属关系以及选官原则诸方面考察,可以看出金代官制大体经历了“诸部分治”和“宗室共治”这样颇具特色的历史阶段,最终走向“皇权专制”。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女真族所建立的金上京会宁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真族于公元1115年兴起于白山黑水地区,并在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畔建立了一座古代都城,即金代的五京之首--金上京会宁府.新兴的女真族,在聚合了辽、宋两大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综合力量之后,把中原地区和燕山南北成熟的先进文化带入黑龙江流域,并使得这一地区成为当时东北亚地域最繁荣的都市文明区.近百年来,在上京古城内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大量宋、辽、金、西夏等国的精美文物,充分说明了女真族所建立的金上京城,已经成为当时东北亚及中国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9.
女真族于公元12世纪初,在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的领导下,统一各部,灭辽建金,成为我国历史上与南宋对峙、统一中国北方的一个王朝。  相似文献   

10.
女真文     
女真文系金代女真族参考契丹字、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完颜希尹与叶鲁奉金太祖命制造,天铺三年(1119)颁行。小字颁布于熙宗天眷元年(1138),皇统五年(1145)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有一种,明代仍在女真族中使用,至于大字或小字与否,学术界尚无定论。金  相似文献   

11.
文物所指的是人类在发展历史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这些遗物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历史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文物我们可以打开一扇历史的窗户,穿越千百年来对一个时代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这些了解包括了对其风俗、文化物种、社会观念等不同方面,可以说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进行部分的还原。金代文明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文明,它出现于我国宋代时期,与宋代并存了一百多年,并且由于其本身是女真族建立的文明,又与宋代文明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使之具有着极为独特魅力的文明,黑龙江是金代文物的主要出土地之一,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考证和研究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本文将会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任玥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222-223
文物所指的是人类在发展历史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这些遗物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历史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文物我们可以打开一扇历史的窗户,穿越千百年来对一个时代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这些了解包括了对其风俗、文化物种、社会观念等不同方面,可以说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进行部分的还原.金代文明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文明,它出现于我国宋代时期,与宋代并存了一百多年,并且由于其本身是女真族建立的文明,又与宋代文明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使之具有着极为独特魅力的文明,黑龙江是金代文物的主要出土地之一,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考证和研究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本文将会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案件的起诉、受理、审判到判决执行的全过程,对金朝诉讼审判制度作了全面的探讨。作者认为,金朝诉讼审判制度杂揉唐、辽、宋旧制和女真族传统的司法习惯,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色,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政权的法制中颇具代表性。在多元一体的文化氛围中,金朝司法在体制和程序上大体沿袭唐宋之制,但其内涵和规范却更多地受到女真传统习惯的浸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相对淡薄,对元朝司法制度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攻金朝,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金战败被迫与蒙元签下了城下之盟,金朝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等物,成吉思汗引兵退出居庸关,金与蒙元进行了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和亲.和亲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双方均有和亲的意愿,和亲在金蒙关系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初,为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在灭辽逐宋中,金朝强迁大量辽宋汉人至上京、辽东、河北等地区,呈现出渐进式迁徙特点,与避乱的自发性人口迁徙形成交叉纵横式移民网。金朝对辽宋汉移民采取州县制的政治管理模式。受金朝国家发展战略制约和女真族自身发展程度影响,金朝实施差异性的辽宋汉移民安置政策。金朝的移民治理对移民自身、区域经济乃至政权的发展稳定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统治下汉人的历史来源——金统治下汉人研究之一张新艳1115年,完颜部女真首领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随后在十余年间相继灭辽宋,可以说是暴风雨式的崛起。伴随征服战争的进行,金境内的汉人不断增多。本文拟对金统治下汉人的历史来源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掳掠...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是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的尊敬爱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中国北方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在其统治时期实行了诸多对老年人优礼照顾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能引起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重视,使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尊重和认同,从而有利于其统治秩序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王朝礼制中,社稷坛与太庙相对应,构成“左祖右社”的格局,社稷祭礼在王朝统治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女真族建立政权以后,继承了中原农业文明的社稷祭礼.金代的社稷祭祀具有强化国土观念和美报土谷之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金代杂税沿袭了以往杂税的形成路径.行政性收费、官民强制性交易的税化、免役纳资和财政摊派性加征是其主要形成方式.在税制远行中,金代杂税表现出合法性趋向、中央与地方的制度互动以及临时性杂税向固定性杂税转变等机制;总体上看,金代杂税制度既有对以往杂税制度的承袭,也有适合本民族的制度创新,而与土地税的疏离则是区别唐宋杂税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历史上,国家定期普查民户财力,确定民众赋税摇役负担的制度,以金代通检推排法最为典型且具有民族特色。本文从金代民户物力在赋役征敛中的作用入手,对通检椎排法的颁布。修订和施行的全过程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者认为,金代通检推排法的颁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民户赋役负担轻重不均的状况有所改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简单地将通检推排法批判为对普通民户的搜刮和掠夺是不适当的,应予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