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十六大到十六届四中全会两年多时间内提出的三大概念。这三个概念前后相继、环环相扣,三大概念的提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谐社会与全面小康是长期历史过程与特定发展阶段的关系,而科学发展观又是建设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农村住宅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新型小康住宅。这既是新世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几个概念前后相继,其关系大致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而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目标,内在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统一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中,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曹延莉 《理论界》2009,(8):32-33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合理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韦三 《学术论坛》2005,(7):8-11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巩固执政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为民"群众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精神实质是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为民"群众观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文会  邵玲丽 《河北学刊》2007,27(1):177-180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及总体面貌。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共十六大提出,要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八大目标之一,与中国现阶段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相一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我党提出了不少新思想新理念,其中最著名最具指导性的便是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刚一提出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视为是用新的思路构建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的创造。短短一年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和任务。实际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已经包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现在则是使用更加明确的语言、明确的概念,表达更为明确的思想。2004年2月,也是中共中央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的八个重要理论问题:广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狭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人们自觉从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外在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共同点,但各有特点,从概念来看,科学发展观更适合于作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概念;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作为一个突破口或切入点;可以把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区分为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两大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必然联系。本文认为,理论界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指针.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协调共进、和谐统一、全面建设的主体思想,充分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快速、持续、健康地推进南京地区的发展,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沈传亮 《阴山学刊》2006,19(6):92-98
自200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更加和谐”以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理论界较为关注的话题,研究呈现出几个热点,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思想文化资源、理论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三大命题之间的关系。对这些热点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有助于促进理论界更为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并将其提升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质而言是要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不仅反映了当代发展伦理学的精华,而且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和谐社会是从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小康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也是党的执政理论的进一步深化。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涵义。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科学的新概念 ,第一次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作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  相似文献   

14.
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 《南方论刊》2005,(8):10-12
抓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致力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构建党组织和党员、党群干群、城乡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农村小康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文明的全新概念,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政治文明为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促进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中国共产党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执政能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造性探索,已经深刻地融入到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之中,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展现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成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8.
张振华  刘翠芬 《阴山学刊》2006,19(5):117-1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它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和谐的社会,它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书群 《南方论刊》2003,(12):34-3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主要理由有三我国初级阶段低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当前农民增收难及城乡发展差距的拉大决定了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就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上,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坚持和运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我国社会整体转型期"三个重叠"时代特征的把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