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社团组织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基于社团组织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从学生社团成员、学生社团本身以及学生社团的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培育策略,即尊重大学生社团活动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追求人文精神的自觉性;在社团活动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加强人文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持续优化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社团组织发展的资源库,形成高素质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团组织。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较为严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渗透人文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路径选择有五个方面:其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其二,开展自主、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三,拓展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四,展开网络教学;其五,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高校乃至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理论课教师把握载体的能力,增强师生之间平等有效的互动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模式,培育人文精神的关键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文教育日渐削弱,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令人担忧。人文精神培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在于健全人格品质、提高道德水平,开阔专业视野、增强综合能力,丰富文艺知识,提高审美品位,高尚人文追求,达到“四有”目标。而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则在于转变教育观念,重建大学理想,改革教学模式、用好第一第二课堂,改善媒体舆论、重视环境育人,加强德育工作、做到“两手”都硬。如此,则能对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具有超前性与示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治应被信仰,以法治信仰培育为内容和方式的人文精神培养模式,是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行机制。通过正确的权利理念的树立,使当代大学生具备自由、平等、关爱的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当代大学生心智与专业知识的同步增长,实现人的完善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大规模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和人文精神的流失。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试从简要提出大学生精神缺失问题入手,对大学生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培育途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教学可增强对大学生的语言文字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且大学语文以文学特有的形象思维,可以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观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是一群在中国发展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但是社会现状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修养不容乐观。本文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意义着手,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相对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进而就加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与提升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模式.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形成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在学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成就;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塑造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功能表现为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能够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今后,我国理工科高校如何选取积极有效的路径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及未来,还关系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校园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校园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丰富人文知识,激发人文思维,掌握人文方法,获得人文精神.建设文化校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举措主要有:凝聚人文精神的校园物质文化;展现人文风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文化;尊崇以人为本的大学制度文化;创设散发人文气息的校园人际氛围;培育健康向上的人文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通识教育是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外延上包括人文精神(素质)的培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逻辑学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课程。逻辑学教育能够改善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准确、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可以提高大学生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的能力,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工具。逻辑学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处于最重要的基础地位,可以对培育大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有所滑坡的调查情况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对中国科技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指出了 2 1世纪初高校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培育,促进其全面、健康、自由发展,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实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的关键.对此,应注重从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完善人文关怀制度和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引导等方面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高职校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诸多文化失范现象,究其原因有来自外部环境压力和内部教育缺陷的双重困境。新时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以重树批判精神、培育创新精神和涵养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元化主导和多元化包容、发展现代教育的载体与机制、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发挥评议与激励效应等路径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和较高的科学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但我国高校当前仍存在着大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状况,尤其是非典期间所显示出的一系列与人文精神有关的问题,再次告诫高校强化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刻不容缓.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中,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人的灵魂塑造,并辅之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和谐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模糊不清,这迫使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和谐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我们既要承认道德多元化,也要弘扬主旋律;既要对他们进行理性教育,也要研究他们的非理性的现象;既要反对道德理性主义,也要反对道德虚无主义;要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人文精神的重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指出高校教师担负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其内涵概括为一个人拥有人文科学素养的广度和深度以至由此而形成的内在的"品质"。高职教育的实用型、技能型特色强调淡化了高职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针对用于全面培育学生人文精神配置充足的人文科学类文献资源,发挥图书馆资源、人员、环境等要素在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中 ,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 ,而在高等理工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 ,在现阶段 ,应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介绍了国内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培育人文精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培育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健全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并非真空状态下生成,只有在相应的经济利益机制、宽松制度环境、良好文化氛围的培育下,才能真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