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走上劳动岗位,他们自己决定职业、职业训练和开始在国民经济部门中工作,这是一个最复杂的社会过程.这一方面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速度、技术进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等;另一方面,人口状况,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增长的动态,对这一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青年走上劳动岗位的条件(开始工作的年龄、职业训练、劳动量、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工种的分配等)对人口过程(出生率、人口再生产和年龄构成等)有着极重要的影响.一代人的劳动生活的开始还与社会、职业、部门和地区的流动性紧密相关.现阶段苏联正处在人口发展的特殊时期,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再生产的指数下降;人口老化;  相似文献   

2.
1922年苏联的总人口为1.36亿,现在已增加到2.7亿左右,居世界第三位。增加人口,是苏联社会经济一般发展过程的要素之一。由于实行了工业化、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农业集体化等政策,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1950—1980年间,人口约增长了0.5倍,而社会总产值增长了5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3倍。这一时期的肉和脂肪的人均年消费量从26  相似文献   

3.
一、在业劳动竞争的必要性人类社会的实践反复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力的主观物质要素(人的要素)与客观物质要素(物的要素),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对象。亦是自然资源要纳入社会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一定量的劳动;同样,劳动力资源要得到开发和利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而且“生产资料的数量与规模,必须足以使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劳动就不能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城市是一个以人群为主体的非乡村的居民点,它是为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休息服务,为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服务的。它是以空间利用为主要功能,通过集中的联合劳动和分工协作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的、动态的、开放式的大系统。社会主义新城市就是在这个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中获得自身合理发展的。从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共有655座城市,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只有莫斯科和彼得堡。十月革命后,苏联新城市建设的数量和速度都居世界前列。1917—1982年间,苏联共建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近20座,五十年代后每年兴建35~40座,到1982年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22座。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项研究以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为出发点,以出生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为落脚点,研究影响北京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北京劳动力资源、完善人口迁移流动政策、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完善生育政策以及探讨北京今后劳动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有余,生产资料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二者的合理结合,就必须通过综合平衡,把劳动就业问题切实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中。这不仅因为经济发展是劳动就业的基础和前提,而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妥善地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也必须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能够而且必须通过统一的计划,实现社会劳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的按比例分配,实现各部门生产劳动之间的计划协作和配合,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按比例发展和社会劳动资源的合  相似文献   

7.
户籍管理,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一是进行人口统计,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统筹安排劳动力提供人口资料;二是加强户口管理,为维护社会治安服务;三是进行迁移登记,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动。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与计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实行物质和产品的统一调拨与分配,实行劳动力的统一调拨与分配。人口的盲目流动是与计划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劳动力是人口的主体部分,其逻辑结果,户口也就不应当自由迁徙。然而,人不是物,不能完全象物资一样听从调拨与分配。人有意志,有愿望,会流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自发流向就是从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的地方向生活条件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地方流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存在,使人口产生一种从农村流向  相似文献   

8.
一、确立以草畜为主的发展方向1984年我国人均粮食393公斤,相当于苏联和美国人均消费量的一半,比世界人均粮食尚低36.5公斤。象苏联那样靠进口粮食发展畜牧业,我们是办不到的。就是从长远看,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1.4亩),以大量粮食做饲料也是不可能的。按照“七五”计划到1990年粮食产量4250—4500亿公斤,人口11.13亿,届时粮食人均378—404公斤;到2000年粮食产量为500亿公斤,人口12.5亿,届时粮食人均400公斤。根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学的使命是研究生产布局、社会劳动的区域分工、经济部门在地区内部的结合、以及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地理学同其他社会科学,首先是同政治经济学一样,是拟制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论基础,它可以保证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地区(区域)组织布局的政策具有科学依据。苏联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在拟制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区长远规划过程中,根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1)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2)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3)2l世纪的前25年.下面我们就分别考察一下上述各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三大年龄组的结构及其变化首先把这个阶段的人口划分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大年龄组,然后考察其结构和变化.众所周知,年龄结构的变化,如果劳动适龄人口的比率处于明显的稳定状态,那么少年人口比率和老年人口比率则呈相反方向运动,若前者下降,后者就上升.例如,就整个发达国家的人口动态看,1950—198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稳  相似文献   

11.
如果站在以前旧发展模式的角度,北京的城市环境容量已经接近极限,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结论自然就是控制人口规模;但是如果从开放条件下北京城市发展这个大背景之下进行考虑,就不是控制人口规模,而是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意义与方法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极为频繁,进城务工人口的数量迅速攀升,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日益庞大.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了以帮助农民工子女(新公民)城市融入为宗旨的资助项目-新公民计划,此次新公民计划公益活动由黑龙江省青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般都认识到西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但是西欧领导人对于和经济问题同样严重的潜在的人口危机,却反映迟钝。为了使人口规模不受移民影响而保持稳定,每个妇女必须达到生育2.1人。西欧各国在1982年达到或超过这一数字的只有西班牙(2.1人)、葡萄牙(2.1人)、希腊(2.3人)和爱尔兰(3.2人)。联邦德国最低,只有1.4人。人口统计学家预测,如果德国出生率维持在目前水平上,50年内它的总人口将从6,170万下降至3,940万。同期内65岁以上的德国人将占人口的23%,而15岁以下的只有13%。整个西欧都存在同样的趋势。1960至1980年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从7.8%下降至5.9%;预计到2000年将降至4.9%。  相似文献   

14.
(三)国民经济问题 1.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的新方针正好在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制订出来的时候,人们对印度实行经济计划的前景进行着猜测。有些人(特别是人民党内的“社会民主派”)认为,印度独立后曾抱有费边主义理想,许诺按“国家计划”发展经济,而拉吉夫·甘地现在却在把这种理想埋葬掉。在这种情况下,据说计划委员会本身已不再是制订公共政策的主要工具,新的方针正由计划委员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总体布局是取得国民经济宏观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国民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及走上集约经营轨道之后,合理安排生产力总布局具有愈来愈大的意义。苏联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了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苏联对其东、西部生产力总体布局形成了新的战略构思,作出了新的调整。时间进行了近二十年,这一调整已经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当然,我们所见到的还仅是触目的眼前利益,从长期看这种调整必将影响今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苏联经济,使之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宏观规模扩大几倍,经济实力将不断加强。六十年代后期以前,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指导下,苏联不注意国民经济的宏观效果。国民经  相似文献   

16.
不断增加的劳动适龄人口为浙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但如果这部分人口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使他们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他们就不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浙江的经济腾飞也将成为空谈。因此充分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就成为开发浙江经济的一个极重要问题。为此必须对浙江省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劳动适龄人口就业的数量分析,关键是考察劳动适龄人口在业率的变化。劳动适龄人口在业率是指就业人口与劳动适龄人口之比。浙江省劳动适龄人口在业率和各年龄组在业率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世界史的近代时期(即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到1917年)中的发展情况是使人感到兴趣的,这首先是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以后几十年导致人民革命的力量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诞生并开始壮大。苏联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如同对中国其他时期的历史一样,一直在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本文是对苏联近年来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中国国际关系史除外)作一分析。总结的起点以1972年为宜,因为在这一年苏联出版了一部由苏联中国学家集体完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货币关系的规律,是间接经济联系,而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有计划安排的社会生产的调节者。但是,它也象任何经济规律一样,在从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到联合公司与企业的国民经济的各个层次上,在经济调节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这一职能的实现,第一,是作为再生产过程价值计算与形成价值比例的工具;第二,作为在实现计划过程中从经济上刺激社会劳动的节约的工具。价值规律刺激作用的机制以个别的和社会的价值互相关联的变动为基础。大大改善价格、价格形成体系——价值规律的作用借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学把社会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作“社会流动”。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一个人从地位较低的阶级或阶层转进到地位较高的阶级或阶层,或者相反)和“水平流动”(在同一地位的人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一生中的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变化)和“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的流动)、以及“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革命、变革引起的阶级阶层结构或人口地区分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20年内,人们目睹了人类的居住地越来越远离其食品产地的情况。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对食品的需求加大,而市民中也有更多的人积极参与食品的生产。从1970—1990年,在达累斯萨拉姆和大莫斯科地区,从事食品生产的家庭增加了1/5到2/3;1990年到1994年,在阿根廷,参加“社区农业计划”的人从5万人增加到55万人,而支持这一计划的机构则从100个增加到1100个;与此同时,在津巴布韦的哈拉雷,致力于城市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加了一倍。据联合国大学、美国农业部,以及加拿大、德国、孟加拉的一些研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