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又组织了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称小普查)。两次调查的问卷上,都列入了有关死亡人口的项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信息处理室计算了全国及各省1981年生命表,发表在《人口研究》1987年1—4期。198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987年1%抽样调查结果,包括了1987年年中分年龄人口数和1987年上半年分年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估计出1987年全国生命表。然后,将1981年和1987年生命表加以对比,分析出我国自1981年至1987年间人口死亡水平从死亡模式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1987年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向我们提供了1986年中和1987年中分性别分年龄组的人口数以及1986全年和1987年上半年分性别分年龄组的死亡人口数。根据这些数据,应能编制出1986年和1987年的生命表。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一些年龄组中调查到的死亡人口数过少,使得计算出来的死亡率曲线出现了较大的随机波动,用这样的死亡率编制出的生命表肯定是不可靠的。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  相似文献   

5.
张广裕 《西北人口》2009,30(3):62-66,70
本文用Brass曾生子女存活比估算儿童死亡率的方法和Gompertz死亡率定律等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五普”男性人口的死亡和生存原始数据作了进一步的修匀和校正。在此基础上。我们用Farlle死亡概率法编制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男性人口的简略生命表.并通过生命表的结果分析了甘南州男性人口的死亡水平、死亡模式和死亡的性别格局。  相似文献   

6.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性人口统计指标,在人口分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去都是通过生命表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工作量大,对大多数人口工作者来说很不方便.实际上,在进行生命表计算时,除按龄死亡概率外,表中其他各项指标均为派生指标.根据这一道理,本文介绍一种用按龄死亡概率直接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口都没有详细和可靠的人口数据。研究这些人口的增长与死亡,一般可以借用一些特性与这些人口相近似其数据又比较可靠的人口资料,来作比较与分析。也可以利用模型生命表进行试探性的比较与分析。自1955年联合国人口司编制出第一个模型生命表以来,现在世界上一共有了五种模型生命表。本文将就目前五个模型生命表作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一、模型生命表及其用途 人们熟知的普通生命表是在本地区实际死亡数据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对所研究地区的死亡水平、模式和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科学的推算,并对人口的按龄死亡过程作出了概括的描述。这种死亡分析方法精确、严格,而且编制方法简单。因此,生命表不仅在人口研究中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卫生统计部门、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有关的计划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缺乏较详细死亡资料或数据质量不可靠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1990年中国分省简略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时期的选择1990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为了解我国的人口状况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数据。根据普查资料编制生命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死亡资料直接编制生命表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时期的选择,根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们可以选择两个年度来编制生命表:1989-01-01至1989-12-31和1989-07-01至1990-06-30。但是我们认为这两种选择都有明显的不妥之处。对于第一种时期选择,由于各种分析表明1989年的死亡登记存在着很明显的漏报(张为民,崔红艳.1992;刘金钟,梁振华.1992;张二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一批准确性比较高的人口数据,它是研究我国人口生育、死亡、生命过程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利用它来研究我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死亡规律,死亡模式以及生命发展过程,并把静态数据变为动态资料,我们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人口特征的分区模型生命表。本文着重阐述了四川分区模型生命表在编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简略生命表生成完全生命表减小误差的最小修正方法亓昕李南在人口分析和人口预测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已有的简略生命表化解成完全生命表,如何保留原来死亡模式的主要信息,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这就是本文提出的由简略生命表生成完全生命表的减小误差的最小修正方法。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编制中国分区模型生命表的需要及条件 模型生命表是人口研究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对各地区人口死亡现象的特征进行动态分析,还可开发出一系列间接分析方法对数据有缺陷或不完整的地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历史资料进行评价、比较等。即使是统计系统比较健全的地区,利用模型生命表也可对各类数据作出对比分析,深入认识死亡现象的统计规律,提高对未来人口特征变化的预见能力。因此,自50年代以来,国际人口学界就先后研制过5种不同的模型生命表:1955年发表的联合国模型生命表;1966年发表的柯尔—丹尼区域模型生命表,1969年发表的赖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人口的死亡研究,是目前我国人口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大家知道,在死亡研究中,年龄别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但在一般的死亡研究中,很少有这方面详细、确切的资料,有的往往只是“70岁以上的死亡率”,“85岁以上的死亡率”等类似粗死亡率指标;而这些指标,由于受年龄结构的影响,可以说是很粗略的。在制作生命表时,高龄人口的死亡率,常常是根据数学公式推算出来的,或者仅仅是根据一些较年轻的死亡人口的死亡率曲线的延伸,这样做,应该说并无可靠的根据,因为这些数值并不真正提供了该同期群在生命后期的真实情况,它充其量不过是用来最后完成生命表罢了。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 本刊于本期开始连续刊登亓昕等人编制的《我国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将分6期刊发完毕。  生命表是人口学工作者及社会学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工具,它能为社会经济工作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利用原始资料(普查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编制生命表,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我国于1995年10月1日进行的1%抽样调查,提供了1994年10月1日至1995年9月30日死亡人口数和同期中点的分年龄人口数。由这些资料,可以编制出1995年各省市分性别简略生命表。  一、编制方法为减少数据的波动性,我…  相似文献   

15.
人口死亡水平的变动与趋势包含了与社会发展互为因果的潜在信息,对其进行挖掘可以为人口数量与素质、城市化与劳动就业、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基于“五普”、“六普”的人口普查数据,文章利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福建省的人口死亡率进行了校正;宏观角度对比分析了2000年-2010年福建省人口死亡水平与模式变化,微观多角度剖析了设区市之间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论为:一是福建省人口死亡率显著降低,人口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婴儿死亡漏报、错报问题明显减少;二是九个设区市之间的死亡模式存在地区差异,城市化水平、生育水平及社会卫生条件是差异产生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但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公共医疗卫生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编制生命表的第一步工作是将观察到的实际人口死亡率M_x转换成生命表上的死亡概率q_x。在1岁一组的完全生命表中,最常用的转换公式为q_x=2-M_x/2+M_x这个公式实际上是在  相似文献   

17.
生命表可分为“单减”生命表,“多减”生命表与“多增—减”生命表三大类。 “单减”生命表只有一个“存活”状态与一个“死亡”状态。这里的“存活”与“死亡”是广义的存活与死亡。例如喂奶生命表分析中的“存活”状态是指喂奶,“死亡”状态是断奶。“单减”生命表初始的队列人数只能以一种方式递减,不可能递增。  相似文献   

18.
丁仁船 《西北人口》2008,29(2):8-12
劳动生命表反映经济活动人口预期的终生劳动参与年限。可以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然而我国至今没有一套严格意义的城镇劳动生命表。本文借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制作我国市和镇人口的劳动生命表,统计出死亡因素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出经济活动人口的平均预期失业年限和就业年限,为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把生命表用于人口回测,是生命表研究的一个发展。在生命表的传统研究中,编制生命表是仅为求得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目的的。随着现代人口统计的研究与发展,生命表的广泛用途远不止于此,把生命表用于人口回测,就是现代生命表的主要用途之一。利用生命表进行人口回测需要注意下列前提条件。1.必须是根据准确人口资料编制的具有先进编制技术和具有较高精度的生命表;2.所研究的实际人口其发展过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