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刘旭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5,18(4):634-638
虚词繁多是汉语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对它们的英译不能以简单的省略来一省了之。根据汉语文言文的特点,结合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指出:对于文言虚词来说,语义翻译是应优先考虑的手段;另一方面,交际翻译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常用的手段包括隐性衔接、合并、句式转换等。 相似文献
2.
吴智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21-123
作为风格意义标记的文言虚词,在现代散文中有着古朴、庄重、凝练、典雅等意味。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文言虚词所蕴含的这种风格意义往往走失。可利用对等翻译和补偿性翻译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炜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7-3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法学,那就是虚词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虚词研究就是语法研究的全部内容。近代汉语虚词研究是汉语虚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汉语虚词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关于近代汉语的虚词研究,早在元代就已开始,历经明清,至20世纪上半叶,断断续续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隆兴和繁荣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直至本世纪初,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离建立一部翔实的近代汉语虚词史所必须的各方面准备还有不小的距离。现在是到了该对近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进行一番梳理、盘点、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韩兆霞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66-69
在汉英翻译中,人们很注重对实词的处理,而易于忽视虚词。确实,在对内容的陈述,对形象个别或整体的展现上,实词的语法作用不可低估;而这并不是说那些虚词就不重要或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不计。事实上,某些虚词在文中的作用不可不注意,它可以活跃实词,使篇章生动。从虚词着手,以文言和白话虚词为例,强调虚词在翻译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省略和跨越的地位,讨论了翻译中虚词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元代汉语虚词札记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成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83-86
本文讨论元代汉语中"……的每"中的"每"的性质以及表假设的语气词"呵"的产生年代问题,认为它们的产生、发展并成熟是受汉译蒙古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汉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645-647
针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汉语量词英译的问题,采用英汉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了汉语量词的英译遇到的选择词语和表述方式的问题,描述了汉语量词英译的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这几种汉语量词的英译方法对于英译汉语量词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袁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3):226-228
虚词之“虚”,表现在同一个虚词往往可以表示好几个语法意义,可以采用限定上下文的办法使语法意义具体化。每个由实词演变而来的虚词的意义都和它们以前的实词意义有渊源关系,利用它们由实变虚的逻辑联系,可以使虚词意义具体化或者形象化。对于没有具体实在的意义基础来类比和体会的虚词可以用“类比操练法”。虚词教学不能孤零零地讲解虚词,而必须把它放到句中与实词恰当地组合起来进行分析讲解。 相似文献
8.
徐望驾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通过分析,《助字辨略》的近代汉语虚词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动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虚词体系;刘淇不仅是中国“小学”史上全面系统地研究文言虚词的第一人,而且也是比较系统地研究近代汉语虚词的先驱。应当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郭晓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98-100
汉语的成语为习用的固定词组,多由四个字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且多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因此,汉语成语的翻译比较复杂。在翻译时,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来望文生义。文章旨在通过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借用同义成语和译文加注法来探讨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宋莉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8(1):57-58,70
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中国学生在进行汉译英时常常将英语的句子严重地汉语化,不符合译文语言的规范。这个问题在复杂长句的翻译中尤为突出。从句子结构特点出发,将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造句规律、词序先后等方面的差别,从而帮助找到正确翻译的规律与技巧,即:打破原句的时间顺序,重新组句;增加连接性词语;恰当使用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1.
王小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43-45
借用英语里的单词、短语、表达方法等来英译中国的新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跨文化因素造成的译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另外,我们应该了解英语里存在的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语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上和学术界一直有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却很少能找到一篇关于含缘分的文化负载词的专门研究。文章主要运用了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以及语义场理论来研究缘分及其变体在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通过分析总结,寻找出两种关于该词及其变体的新译法,它们分别为:词汇空缺填补法和省略法。 相似文献
13.
李亚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102-108
模糊语言是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手法。古诗叠词蕴含丰富的模糊意境美感,是进行诗歌翻译的难点。从模糊语言的视角探讨模糊语言和叠词翻译,分析古诗叠词的模糊美,从而找到古诗叠词英译的最佳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127-130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用中国英语译中国古典诗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惠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9(2):113-117
探讨用中国英语翻译汉语古典诗词,分析借用汉语意合手法在英语文本中再现原语诗歌中意象的作用以及汉诗意象、意合手法对传统英文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这种手法应视为汉诗英译的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16.
英汉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33-135
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各民族语言中皆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英汉两种语言都是如此。本文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动物词汇的语义加以比较,以期找出两者的文化异同,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孙承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124-127
古汉语虚词作为表达古汉语语法的手段之一,正确解释引例中的每个实词的词义,这有助于我们对虚词的进一步掌握。本文针对《古汉语虚词通释》引例释义中值得商榷之处进行了探讨,并归结造成错误释义的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英译中的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正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82-88
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以及诗歌的特殊形式,在翻译古诗词时,在很多情况下,应发挥创造性———应根据诗歌意境、作者意图,或解释大意,或表达寓意,或转换辞格,或改变搭配词语等等。 相似文献
19.
张银帙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59-60
国俗语义研究是翻译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国俗语义词的差异模式,提出在翻译中可以从语境、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进行顺应,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同时也为具有较强文化背景的词汇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小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148-150
脏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的影响,内涵复杂。通过探讨脏腑术语在中西医学中的差异,并以彼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指出目前脏腑术语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交替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确保医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