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容本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3):84-90
《心灵史》是一部溶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的辉煌壮烈的民族史诗。在这部深沉凝重的奇书中,张承志不仅第一次披露和揭示了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鲜为人知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的隐秘的历史、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同时也为自己寻找到了心灵的最后皈依。 相似文献
2.
容本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94-98
张承志自创作长篇小说《金牧场》之后,进入了其创作道路上的转型期或过渡期,这一时期,他相继创作了三部中篇诗体小说,对小说创造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体现出了作家强烈的前卫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容本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91-96
历史学者出身的张承志以其深厚的创作实力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其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辽远而开阔的艺术视野,痛苦而坚忍的主人公形象,酣畅淋漓的心理剖白,醇美浓烈的诗意创造. 相似文献
4.
陈忠实小说《白鹿原》是部渭河平原50午代变迁的雄奇史诗,该书不仅有波斓多彩的农村生活的描述,也很好地展现了陕北洛川的民俗.由于该书涉及主人公六娶六丧,为此免不了有一些面花文字的描述,事实上在这部书中对于面花描述几乎贯穿全书,本人正是基于此从小说《白鹿原》分析陕北的传统面花文化作为论文的对象.下文从孩子出生、举行婚礼、丧俗丧祭、春节辟邪、中秋祭拜五个方面对陕北的传统面花文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鲜花的废墟》集中了张承志西班牙、北非之行的观感。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积蕴和考古队员式的执著,他细致地勾勒了在这"两海之聚"的所在,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历史性相遇以及碰撞出的丰硕的果实。与前此的作品相比,他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精神境界,在伊斯兰教"认一论"优先的前提下,透露出对文明交往的"和而不同"的赞赏。 相似文献
6.
《聋子的耳朵》[1]是张承志第十本散文集,收录作品37篇。在《编后跋语》中,他将这本散文集与《一册山河》、《谁是胜者》作了一个比较,认为略逊色于前二者:“比起前一两年,它虽然也笔触探及了许多领域,却没能获得《一册山河》那种休养于学术的快感。同样,尽管也竭尽全力,喊出了几声对新帝国主义的抗议,却不能像《谁是胜者》,置尖锐于学问、亦批判亦说理。”实际上,《聋子的耳朵》立足于深厚学养,在“置尖锐于学问、亦批判亦说理”方面比《谁是胜者》或许要更为突出一些,如集子中所收《地中海边界》、《无助异类的亲戚》,阐释“伊斯兰屏障”… 相似文献
7.
穆拉维与《玛斯纳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苏非神秘主义对波斯文学的影响,介绍了波斯最伟大的苏非神秘主义思想家和诗人穆拉维(西方称为“鲁米”)的生平事迹,介绍了穆拉维的代表作《玛斯纳维》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菜园》和萧红的《汾河的圆月》都从普通小家庭入手,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与心灵创伤,描写了无情战争中的人间大爱,二者创造的苦难世界既有同质也有异质,比较二者苦难书写的同与异有利于推进对这两部小说的情感特质的研究,从而建立起沈从文与萧红小说创作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律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1):12-13
《草叶集》与《女神》两本诗集都为科学高唱赞歌,惠特曼身逢美国工业化的浪潮,他坦然地接受科技与工业浪潮地席卷,凭借不拘一格的大手笔,天才性地将科学发现融入诗中 郭沫若是弱国子民,尽管从文,却无法割舍"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情缘,又因为有着良好的科学修养,他的诗中也融合了较多的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和哲理思索。 相似文献
10.
王秋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3):27-28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他和他的作品<春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疆回族教育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回汉两个民族教育观念的对比,探寻新疆回族教育落后的观念原因。在原因分析中还进一步指出了对传统宗教文化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境遇和各民族间的交流程度是影响新疆回族学校教育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上古岁时观念萌发于中国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 ,它具有自然性、前宗教性、政治性三大文化特征。人世的时间秩序依托于神秘的自然秩序 ,上古时令与政令合一 ,时间的政治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3.
傣语谚语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明所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3)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北方民族地区中小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式结构特征,一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危机感、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二是城市功能相对弱化,产业结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各环境因素发展不平衡,以及创新能力不强.这些产生于发展中的矛盾制约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以保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晚唐五代敦煌寺院与中原田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处于吐蕃和归义军的统治, 此时的寺院模式与中原历代形成的田庄极为相似。通过二者在阶级构成、经济生产、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比较, 可得出结论: 此时之敦煌寺院为不完全之田庄。 相似文献
16.
17.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联系实际,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及其内涵,指出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必须高举十六大旗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才能跳出贫困怪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民族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民族间的社会交往条件是民族融合的基础,居住格局是构成影响民族关系的 人文生态环境。乌鲁木齐市各民族在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推动下,在共同的居住、工作、市 场实践过程中,民族间的和平交流、交往已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论述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指出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充分发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经济、民族干部、民族文化等政策的功能,才能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