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中国人口再布局实现机理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其客观规律.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来,历经70余年,中国人口空间布局仍然显现出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该线西北人口稀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规律.建国以后,中国大致经历了四次区域开发战略格局大调整,即从"一五"时期及随后的三线建设区域发展格局、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发展格局到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格局,每一次区域开发战略的调整和实施都相应地引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构想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推动中国人口在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又一次大整合.  相似文献   

2.
高向东  吴瑞君 《科学发展》2013,(3):58-71,26
上海常住人口密度呈“四级阶梯下降”态势,中心城区人口向周边区域扩散,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不同年龄结构人口居住空间出现分化,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外来常住人口呈现“市少郊多”和“西高东低”格局,境外人口空间集聚明显。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对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应根据上海人口空间移动和不同类型人群需求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平衡发展、均等服务、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规划,促进人口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人口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博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总量、素质和结构及空间分布等将有重要变化。新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人口总量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将出现“一核九带”的人口增长格局;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将转到郊区,人口郊区化加速;老年人口异地养老将有实质性推进;人口素质提升和开放共赢理念形成。同时,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人口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总体结构、偏移增长、圈层结构以及不均衡特征等四个层面剖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人口自然增长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探析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16个核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性别比例较为均衡,老龄化程度较严重且城市群内部差异较大,学历结构要优于全国其他地区;(2)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偏移增长量呈现上升趋势,并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人口空间圈层体系结构,但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房价水平、环境质量和就业率是影响长三角人口空间分布的关键性变量。  相似文献   

5.
《老年世界》2007,(4):34-34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在《环球时报》撰文说.在中国,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那就是人口多是各类事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人口”总是与令人头痛的“问题”相连.“错要养活世界1/4人口”也时常出现在各类研究成果和媒体上。其实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人口问题的症结主要不在数量大上面,除了要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总数过快增长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门结构问题,比如,人口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就业问题、人口的综合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人口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开始显现。我们一方面追求“老有所养”的社会理念,另一方面也提倡“老有所为”的老年健康理念。有学者认为养花、养草、养鱼,不应该成为老年的主要生活,没有精神寄托,反而衰老得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  相似文献   

7.
李钱斐 《科学发展》2023,(3):107-113
针对不同人群住房需求,上海应构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处理好住宅用地与新城、产业分布、交通线路、绿地等的关系,提高住房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推动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通过城市更新,为完善品质生活配套服务拓展空间,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的住房用地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老龄化的到来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为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在老年人增长的同时,青少年急剧减少,这两者“相反相成”使中国的老龄化进程猛然加速。老龄化直接的社会后果:一是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增加:二是劳动力短缺,社会供给减弱。有一个指标是用来说明这方面情况的,这就是“老年赡养比”。“五普”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大概占75%左右,老年人口占10%.两者是75:1。而到了2020年.据专家估算.会达到4-5个劳动年龄人口养1个老人。当然,这样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于是,有研究者据此将老龄化的前景描绘得很可怕。但是,仅看老年赡养比是不全面的,因为还有一部分被赡养人口——儿童没有被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与人口协调发展是长三角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基于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联系度和集对势的协调评价模型对2006—2019年长三角市际公园与人口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整体上公园与人口两系统呈正向发展态势,协调程度趋好,但稳定性较弱;各协调类型城市公园与人口系统内部差异较大,公园系统协调性总体优于人口系统协调性,公园总量、公园格局、人口生活水平因子协调影响力强;时序上“一核五圈”城市群公园与人口协调能力保持正向发展态势,空间上圈层之间协调能力杭州、宁波都市圈领先、上海较差。研究可为长三角公园系统的优化、人地协调状况的平衡以及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应由人口快速增长阶段的"土地-交通"导向逐渐转变为稳定增长期的"产业-环境"导向;相应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机制应从"政府-基础设置-人口"向"政府-产业功能-基础设置-人口"转变,以就业人口为核心制定综合性的人口分布优化政策,推动形成合理的城市人口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在中国,生儿育女不只是个人的事。从上世纪70年代“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80年代”只生一个好”,再到如今“还是两个好”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在讨论生育政策去向的时候,我们必须关注的是,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现有的生育政策将造就怎样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又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  相似文献   

13.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按联合国的规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视为老龄国家或地区。因此,在公布“五普”统计数字的同时,国家统计局指出:“这反映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科学生活》2003,(2):86-87
如果将我国城市居民睡眠从0:00到24:00作为横坐标,将睡眠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百分比为纵坐标,中国城市居民的睡眠状态分布大致呈“W”型。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少年人口比例降低,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据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年系数)为7.02%,老年人口近432万人,进入老年型的省份。“五普”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预计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挑战的严峻性 一是从长远看,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态势是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和重度人口高龄化平台期。过去,我们往往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目标理解为“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这种观点没有科学依据。2007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表明,从现在到2051年,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并达到高峰,总量从现在1.53亿增长到4.3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现在的11.6%猛增到31.34%。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世界》2010,(7):60-60
国务院参事马力在作题为《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的报告时说,我国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出现“拐点”,但仍然有25年“人口红利”期。“人15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出现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和相对较少的老年人和儿童,这一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最富生产性、人口抚养负担较轻。  相似文献   

18.
正一、山东省人口城镇化的地域特色(一)我国的人口城镇化模式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口的流动趋势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就人口流动而言,目前我国有3种代表性的城镇化模式:一是外来人口聚集推动的城镇化。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为代表。比如,北京2013年以户籍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是  相似文献   

19.
李慧慧  肖周燕 《城市观察》2021,75(5):96-107
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2005-2018年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格局及耦合协调趋势,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方向.'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差异有所减小,但与欠发达城市间的差异不断扩大;②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有所增强,但近年来耦合性降低,协调性增速放缓,部分城市出现人口、经济与环境无法相互促进,反而出现了相互制约;③城市群人口、经济和环境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格局.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应从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入手,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面临老龄化挑战,预测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从2010年的68.3%下降到2015年的66.O%,总供养比上升到51.6%,超过人口统计学界定的“人13红利”50%的标准,“人口红利”之窗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