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遵循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特征,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并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将中国划分为三大地区,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索三大地区创新效率的差异,采用Kernel核密度考察创新效率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研发效率与转化效率明显不协调;(2)创新效率的总体差异呈持续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地区内差异远高于其他地区,东部与西部的地区间差异显著,地区间差异是引起创新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创新效率核密度存在右移趋势,波峰的宽度逐渐增加且右拖尾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型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刻不容缓。文章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研发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两极集聚性。  相似文献   

3.
2006-2008年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军  杨惠馨 《统计研究》2010,27(12):46-50
 采用三阶段DEA分析方法对中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的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衡量和评价各省市高技术产业运营效率。结果表明,一方面各省市高技术产业运营效率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表现最优,西部次之,中部最差;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对高技术产业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各省市高技术产业运营效率值变化较大,虽然纯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较大导致综合技术效率普遍下降。最后,提出提高高技术产业运营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实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创新活动频繁的行业,其技术创新必须以科技活动实力为前提,科技活动实力是保证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选取科技活动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与R&D投入等4个指标集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借助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衡量和评价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实力.  相似文献   

5.
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网络SBM模型和Tobit模型,较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了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高技术产业形成了以原始创新资源投入为主,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资源投入为辅的创新模式;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效率和两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相对于技术研发过程的低效而言,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下或一高一低;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6年的科技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DEA方法的BC2模型,评价各决策单元科技活动投入产出的效率,分析了非有效地区与生产前沿面的差距:经过多次评价,把各地区科技活动的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成4个层次;同时分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区评价了区域内各决策单元科技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东西部地区2001-2008年间科技创新进行投入资源配置效率和成本效率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平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成本效率均高于西部地区的相应指标。东西部地区应采用调整资源投入结构、科技创新互动等措施,提高地区科技创新的成本效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科技创新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DEA-Tobit两步法,综合评价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配置效率与区域开放程度、高技术产业发展、科研机构的人才投入、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正相关;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负显著影响;产学研结合水平、政府科技投入等因素对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这一作用存在动态持续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地区与成熟型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空间集聚的渠道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推进高技术产业“聚链成群”的对策建议,为扎实推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0.
曾智  杨赫  米锋 《统计与决策》2023,(3):154-158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是提高生态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利用199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测算了我国生态效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财政科技投入对生态效率提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生态效率提高,西部地区则不明显。(2)财政科技投入显著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东部地区以促进中高端科技创新为主,中部地区以促进高、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西部地区以促进中低端科技创新为主。(3)财政科技投入主要通过影响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高,东中部地区分别通过中高端、高端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效率提升,西部地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湖北省高技术产业近十年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得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在大多数年份有效的结论;并进一步运用改进的DEA交叉评价模型对不同年份进行排序分析,从而对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纵向的动态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合理评估高技术产业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最后简要提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统计》2004,(2):43-46
·高技术业篇· 高技术产业(注)是以高技术成果为主要技术和资源投入,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近年来,通过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研究与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能力的持续增强,高技术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文章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14—2020年29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导致数字经济生产效率被高估;从分布上看,数字经济生产效率呈阶梯状分布。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生产效率总体具有长期向好的趋势,区域差异进一步缩小,东部地区两极分化趋势减弱,中部地区稳步提升,西部地区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和17个分行业的的面板数据,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从地区和行业角度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资助和金融机构支持显著地阻碍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其对行业的负面作用并不显著;对地区和行业创新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素是国际贸易出口;产业规模对地区创新效率的改善有显著作用,但对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FDI显著地正向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所有制因素显著地负作用于行业创新效率改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技生产力越来越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区都加大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力度.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在生产经营、科技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各省区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骞  张义凤 《统计研究》2015,32(4):43-50
利用DEA方法的超效率SBM模型,以人均财政支出作为投入,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作为产出,测度了中国大陆分省及四大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并进行了排名;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方面,对2012年财政支出无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多数省份的财政支出处于无效率状态,财政支出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四大地区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是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最低。在2012年财政支出无效率的13个省份中,产出不足的程度远高于投入冗余的程度,其中科技创新产出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各地区效率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经典DEA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结果显示:辽宁、福建、山东、云南等省份R&D效率有效,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效率较低,且内部效率值差异较大.为缩小地区高技术服务业R&D效率差距,提高全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加强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市场需求及引导产业集聚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创新系统的理论和随机前沿模型,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过程中,研发投入呈规模报酬递减性质,并且各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效率普遍比较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主要是投入驱动的而非效率驱动,同时发现该技术效率,随着更多非国有企业参与市场并进行研发活动和区域技术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加强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从金融业投入与产出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借鉴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05—2019年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评价,最后对比分析同一时间节点我国31个省份金融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从综合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长期整体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从区域角度来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从省际角度来看,各省份间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北京、上海与广东三个省份发展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20.
段新  乔杰  戴胜利 《统计与决策》2022,(23):121-126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熵权法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不同区域2008—2019年的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从时序演变上来看,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大体都呈现上升的态势,城市化效率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科技创新水平;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态势;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效率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状态,随着时间增长处于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状态,但增速缓慢;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度分布不均衡,高度耦合地区集中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等地区,且东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