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注重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协调互动,中国在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的矛盾日渐突出,而现有研究缺乏对这两者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量化讨论.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对湖北省1980-2007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湖北省存在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双向作用机制,但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同时还发现了湖北省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的一些特点,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VAR模型对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财政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协整检查、格兰杰因果检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财政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配置现处于较低的效率,应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发展农村财政金融,以此来创新金融制度和降低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文章应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分析了G省全社会科技资金投入与产业经济发展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科技资金投入与G省GDP和第一、二产业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与第三产业没有这种关系;(2)尽管科技资金对GDP有拉动效应,但效应不大;(3)科技资金与GDP和第一、二产业增长率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但后者不是前者的格兰杰原因;(4)科技资金投入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率的推动效应大于对第一产业的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吉林省1978~2007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模型,从长期均衡角度,对吉林省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外贸易总额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属于进口拉动型经济.  相似文献   

5.
黄斌 《统计与决策》2012,(5):162-164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财政分权实践的历史素材,发现中国存在一个持续向地方分权的趋势,但由于实践中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文章提出这种分权实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的假说,基于1978-2009年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的确证实了这一假说。的研究为认识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经济增长效应的表现方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博弈理论研究了财政分权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的策略分析,分别构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如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地方政府最优投资总量就会高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投资总量。并且地方政府投资所达到的经济增长无法实现中央政府预想的经济增长度。由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模型分析可知,地方政府双方合作时使得收益最大、投资最小,这种双赢的合作应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从中央财政的附属机构逐渐转变为具有自利性的独立经济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推动力。文章以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设计作为研究背景,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财政分权改革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省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章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利用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贝叶斯VAR模型(BVAR)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影响因素,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累积效应,总体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全球经济发展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的冲击的长期累积效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构建五种权重下的空间模型,考察“招拍挂”和协议出让等土地出让行为的策略互动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出让行为存在竞赛到底的空间策略竞争;土地财政侧重以协议出让为主的引资策略竞争,土地出让面积相比于收入竞争更显著;经济增长在地理和资本流动相邻权重下存在空间互补效应,在人口流动相邻权重下为空间替代效应;土地出让收入刺激土地资源和资本流动相邻省份经济,抑制劳动力流动相邻省份经济.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环保投资作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纳入C--D生产函数,运用中国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和VECM模型,运用JJ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了环保投资与GDP之间存在双向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环保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此外,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建设投资、环保投资与劳动者工资同步协调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代娟  刘增明  楠玉 《统计与决策》2012,(23):173-175
文章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VAR模型分析国际原油价格与中国经济增长互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冲击效应,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并不构成我国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相反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冲击国际原油价格,但是这种冲击效应具有非线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国民经济的增长、政府财政投入和农业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运用SVAR模型、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对财政投入的时滞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针对每一问题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把我国划分为五个地区,对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其他地区的财政分权不利于经济增长,民族地区的负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998年是东北、中部、西部财政分权度由高到低的转折点,由此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存在跨时和跨区差异,而且,1998年财政政策的转变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 VAR 模型的中国CPI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在建立中国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给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脉冲响应函数及其方差分解的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VAR模型的深圳GDP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对1979~2006年深圳的GDP与进口额、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看,工业增加值、出口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导致了深圳的经济增长,而进口额的增加,则使深圳的生产总值减少,并且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口额、出口额与工业增加值;短期看,影响深圳的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进口额,出口额、工业增加值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结果符合经济规律,可为深圳制订经济发展目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通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要素的经济运行方式,以流通业为栽体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基于1978~2007年湖北省流通业和经济增长发展水平的相关数据,通过VAR模型计量分析了湖北省流通业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平稳关系和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发展湖北省流通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与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的协整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利用1989~2008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国家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更强,方差分解结果显示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资支出的增加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引起教育投资增加的granger原因,教育投资支出仍然对GDP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经济总量的增长会给教育投资支出带来同向的冲击,经济增长对教育投资支出的冲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较长期的持续影响效应.但是教育投资支出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较弱,我国教育投资利用率低,教育不公平现象导致的人力资本质量偏低,由此导致教育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0.
财政税收、投资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点,文辛运用Johansen协整模型的理论方法研究财政税收、投资总额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是投资总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推动作用基本上要大于财政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