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构建居民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温州市统计局的大量调查数据,对温州市居民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收入状况和生活便利等物质生活因子,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交友中认同等精神生活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依据北京市居民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数据,根据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相关理论选取变量指标,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及其变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主要受到六个生活评价指标的影响,并且发现物质条件状况满意度的评价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为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形成因素提供一种研究方法,并且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幸福不仅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更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创新性地从环境“二维化”这一研究视角,将环境因素划分为两个维度,即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与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采用优化的两阶段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沿着“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居民幸福感”和“居民幸福感——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两条研究思路展开实证分析,在实证过程中引入控制变量及工具变量,同时对经济因素及地区因素可能导致的组群差异进行考量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环境污染对居民幸福感,还是居民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其影响均是显著的,且具有异质性;环境污染通过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而居民环境行为则因个体收入和居民幸福感程度的不同产生差异。本文对环境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分析,为政府出台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升居民幸福感及居民环境行为贡献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构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武汉市、宜都市和神农架林区三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兰州市居民幸福感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应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对居民幸福感在若干变量上的组群差异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幸福感在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氛围、职业稳定变量上的组群差异显著,可以认为这些变量是影响当前兰州市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兰州市居民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居民幸福感却表现出了非同步性的变化轨迹,大量文献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但是,幸福感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城市年意外日照时长作为工具变量,本文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检验了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主观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幸福感的提升能够增加居民参与环境行为的概率.由此带来的环境关心水平的提高被看作是幸福感影响居民环境行为的主要机制.此外,收入水平的增加还能促进居民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部分环境行为的发生.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的的经济转型,可以看作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鉴于贫困代际传递存在的事实,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结合有序Logit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贫困代际传递居民幸福感的Likert值低于非贫困居民,贫困代际传递显著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发现,贫困代际传递可以通过影响居民对社会公平、阶层流动机会和社会信任的感知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会通过影响情绪,进一步调节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了缩小城乡的发展差异,促进城乡的平衡发展。本文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角度考虑,探索调查居民生活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哈尔滨、郑州、南昌三个城市的城乡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所得数据,主要对影响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统计研究》2007,24(2):27-32
摘  要:此文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较系统的讨论。数据来源基于北京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其思路是将诸多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为四个主因素,即工作、生活、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通过这四个主因素的关系对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关系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其后的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即现阶段GDP还是影响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反映北京居民幸福水平,本文在对北京1700多常住居民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居民幸福指数。并引入隐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利用ML方法找出影响北京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中国CGSS(2011-2013)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腐败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降低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相对收入来实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低收入阶层、城市地区(或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腐败对其他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或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胡荣华  孙计领 《统计研究》2015,32(12):69-75
自收入幸福悖论被提出以来,大量文献探究了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常忽略消费。本文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致力于研究消费及其分类消费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对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消费对幸福感的影响比收入小;消费对不同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些差异,收入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经济社会阶层越低,消费对幸福感的影响越大;分类消费中服装、交通通讯、耐用消费品、文化休闲娱乐、人情送礼等支出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逐步提升人民消费水平和幸福感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CGSS2005数据的分析表明,住房产权与社会和谐对居民幸福感水平都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比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更高.社会和谐不仅增强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还提升了无住房产权的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社会失调则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并且抑制了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统计指标,其值越低表征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它的变化是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表现,除收入外,物价波动、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体系、金融体制、住房、医疗等因素都会对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祝瑜晗  吕光明 《统计研究》2020,37(10):115-128
《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人口流动已然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社会现象,由此衍生的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福利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设计主观福利测度指标,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 年调查数据和相匹配的省级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考察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对流动个体自身和城镇本地居民的主观福利影响。研究表明: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个体收入获得感显著提升,但其幸福感与流动之前并无明显变化,且增加了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存在“福利博弈”;②城镇本地居民因流动人口的涌入促进了劳动职业分工,收入获得感较以前增强,但社交信任安全感稍有下降;流动规模与城镇本地居民的幸福感呈现正U 型状态,其影响由负转正的拐点为40.50%左右。结果表明,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逐渐提升,城镇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平衡和谐共存局面也会最终达成。  相似文献   

16.
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一个微观的生活满意度函数建立Ordered Logit模型,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18个城市的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空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样本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空气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空气质量下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影响上,对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改善环境质量,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社会公平而间接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提高居民幸福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目标,将幸福感的高低视为实践中国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幸福感测定的方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有关幸福感的研究中,Easterlin悖论是一个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测量技术的视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康乐指数是体现社区和谐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既能揭示社区居民需求结构的态势,透视社区运行机制的效能,又能勾勒出社区居民心理氛围的风貌。《康乐指数的构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秦凯  季晓晶  王作东 《统计研究》2010,27(7):101-10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决定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是检验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和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依据。为理清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特征、就业比重、政策性因素、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关系,找准居民增收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而挖掘居民增收潜力。本文运用马克威分析软件和EViews软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方式,对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及影响居民增收的因素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准确掌握居民增收规律,探寻促进城镇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康乐是一个集人的健康、幸福、生活方式、经济、精神等方面于一体的结合体,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康乐指数是社区居民对自身的健康、快乐程度与社区发展满意度等综合度量的一种指标,可以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互结合构建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获得康乐指数。文章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幸福感之后,个体健康自评,以及社区层次的社会保障满意度、社区教育与文化因素、邻里互动情况,社区居住环境以及社区共同体意识均对个体康乐指数具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