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不仅可以对行政主体正当合法行使自由裁量权起到规范作用,也可以有效遏制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权大肆进行权力寻租,破坏国家法制。同时,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裁量基准制度也是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针对我国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一是细化行政自由裁量权与裁量基准;二是明确行政裁量基准制度适用范围;三是强化对行政裁量基准制度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海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具有进出境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其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权力行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独特、最容易出现争议的部分。对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海关行政执法的效果,本文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对海关行政执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入手,希望通过对海关行使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达到对海关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各国行政法中最具共性的部分,是实现政府职能所必需的权力。行政自由裁量权与其他行政权一样,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出现自由裁量的伦理困境,从伦理的角度来看.社会公平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极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程序是现代民主和法制的主要支柱,是权力运用的规则。没有程序,权力就会失去控制,威胁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由于行政的积极社会作用,要求其在制约权力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持行政效率。本文从权力制约、行政效率、行政行为的自然属性、程序权利义务的独立价值及法制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行政程序法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适度行使对法治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现代国家权力中的扩张使其在运行中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必须加以控制。行政程序为行政行为设置一种安全的运行模式,使得行政过程公开,公正,合理;并且通过相对人程序性参与,保持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平衡,限制行政行为的恣意、专断。为了发挥行政程序的有效作用,通过对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现状的分析,研究得出行政程序立法必须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树立“程序正义”的立法理念,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6.
文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文物行政执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有助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而滥用自由裁量权,则导致权力寻租。规范文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就是要根据文物行政执法的实际情况,细化裁量权力,构建科学的裁量基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控制文物行政处罚自由裁权的实施保障机制,促进文物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公正、合法、合理地运用文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7.
讨论法治思维、法治政府评价的问题,就离不开对行政裁量的考察。考察行政裁量的本质论,就不能绕开对要件裁量说和效果裁量说这种两分法的再认识。探讨自由(便宜)裁量和羁束(法规)裁量的区别问题,不仅有助于把握行政裁量司法统制的界限和基准,而且有助于促进法规范的制定和解释之完善。结合给付行政的增大和裁量权的扩展这种世界性发展趋势,在给付行政领域建构符合该领域特点和规律性的行政责任论,裁量规制和裁量机制本身的完善必不可少。在具有较强裁量性的给付行政领域,宜进行功能性、程序法性的合目的性裁量,而运用和"羁束裁量行为"相对应意义以外的"自由裁量行为"观念,则是不适宜的。在给付行政领域,需要根据每个受给者的具体情形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各种各样的灵活应对,这种特点决定了该领域的裁量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应的程序和准则,确立基层工作人员状况判断的优位等独具特色的权力运用规则,重视和强调规制手段的活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权力的运用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须适当地控制权力的限度,防止权力的滥用。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控制,其最核心的手段应从程序上进行,正当法律程序则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法制监督上,立法监督从根本上控制,司法监督是最有效力的监控方式,而行政监督是较直接、效率较高的监控方式。  相似文献   

9.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内容。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研究,行政法学界往往更侧重于负担性行政中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对授益性行政中的自由裁量权缺少必要的关照。本文试图在现代行政的制度背景下,通过对授益性行政中的自由裁量行为的法理分析,探讨有效规范和控制授益性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监督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全方位、全过程、专业性监督的优势,通过建立健全行政监督规制的各项机制,并将其与立法、司法规制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行政权力维护公民利益的重要作用,确保行政裁量行为的合法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法制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行为在现代行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造成的利益侵害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救济,这种严重的法律救济缺失,给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造成了严重障碍,所以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按照行政权理论,房屋拆迁行政裁量权从性质上属于侵益性行为,法律应当将其设计为羁束行为,或者是羁束裁量行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设计为自由裁量行为,将房屋拆迁个别案件的判断和处理授权给行政部门,期待行政主体以其自身的责任进行政策性应对或自由判断,其局限性与危险性在于其容易被滥用。应当从立法上确立拆迁权行使的正当性标准,并将其纳入司法审查领域。  相似文献   

13.
城管执法工作法治化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现代城市管理具有的特点和难点,城管执法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严格依法行政,实现城管执法工作法治化。为此,要不断改进城管执法的各个制度环节,积极采用灵活有效的新型管理方法,特别是城管执法人员应普遍树立尊重人权、行政权限、行政民主、行政服务、行政公开、政府诚信、程序法治、权力监督、责任约束、权利救济等一系列现代行政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的权力理论把人们引入了权力认识的误区,特别是作为权力理论经典的三权学说,代表了根据权力要素来认识权力的理论范式,它在实践中所作的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永远也不可能完善。根据权力的存在形态而不是要素来认识权力就会发现,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权力形态:一种是抽象权力,这是一种制度化的权力;另一种是具体权力,是建立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却由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人格化的组织执掌并行使的权力。完善抽象权力的途径是法律制度建设,而具体权力的制约则取决于伦理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自主权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因高校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而引起的法律争端越来越多 ,基于现代行政法理论 ,首先对高校自主权的性质进行了论述 ,认为高校自主权属于行政权力 ,高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探讨了高校自主权接受司法审查的范围 ,提出了高校自主权法治化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章提出面向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分析了现代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提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大学法人制 ,并从大学法人治理原则和治理结构两方面探讨了现代大学制度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滥用职权被认为只能发生在裁量行政行为的领域当中,其原因在于:只有裁量行政行为当中存在行政机关的主观意志,在羁束行政行为当中行政机关的主观意志被予以排除,没有权力滥用的可能。但是由于受法律文本表达所限和行政任务的日趋复杂,对于某些羁束行政行为来说,从事实认定到最终作出行政行为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中存在着行政机关的主观意志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行政机关以羁束行政行为已经排除其主观意志为由,从而过度或者胡乱使用职权,将会造成行政职权实质上的滥用。因此,对于羁束行政领域中的滥用职权,同样需要采取相应的规制措施,如提升行政机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等,以避免相对人合法权益遭到侵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民事诉讼的角度 ,分析了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 ,指出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可能对司法公正带来的负面影响 ,并期待着通过立法、执法及司法监督等多种途径和手段 ,建立一种有法定规则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9.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笔者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的法理内涵进行界定,对校园暴力法律类型与法律责任进行了探讨,认为校园暴力可以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性质的三种校园暴力基本法律类型,行为人基于实施不同类型的校园暴力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校园暴力需要依法治理。因此,应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健全教育法律法规的人格权保护制度;完善校园暴力的行政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0.
自由心证制度以证据的自由评价模式为核心,同时包括所有规制自由评价的规则和制度.两大法系近代证据制度都以证据的自由评价模式为核心,采用的都是自由心证制度,但是由于事实裁判者、诉讼机制、审理形式以及法律传统等诸方面的差异,两者在规制自由评价的措施上迥然有异,形成自由心证制度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