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莉莲的故事》女性话语对男权话语霸权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莉莲的故事》是澳大利亚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根据伊利格瑞的女性写作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男权话语和女性话语及其对抗,揭示了父权体制下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压抑心理以及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觉醒,创造性地表达了自我之声和瓦解父权统治的反叛行为。  相似文献   

2.
伊迪斯·华顿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她的中篇小说《夏》呈现了对女性社会地位以及传统父权制度的思考。本文以文学伦理学的伦理身份对男女主人公夏绿蒂和罗约尔共同经历的父女、男女、夫妻三种伦理关系以及女主人公在伦理身份变换中的自我构建与坍塌进行分析,并挖掘出隐藏在女主人公背后伦理身份与自我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论《紫颜色》颠覆父权话语以重建女性主体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在经历了失败的交流、沉默的忍受之后,如何依靠女性朋友的帮助,从那些企图迫害她、压制她的声音的男人那里夺回了自己的语言,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最终找到了知音的过程.指出了黑人女性只有建立具有女性特质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才能颠覆父权话语,发现新的自我,重建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4.
当代爱尔兰女作家艾德娜·奥布莱恩在小说《乡村女孩三部曲》中通过言说爱尔兰女性在民族主义、父权主义和天主教会重负下所遭遇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重写再现"她故事"——父权社会中真实的女性经历,表达其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关注,从而在父权文本的空隙中开掘多维度的话语空间,用以女性为主的历史置换男性话语霸权的历史,在小说话语中反馈自我的主体性,藉以诠释女性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出发,分析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中女主人公模糊的性别意识及这种性别意识反映出来的作家对父权话语的矛盾态度,解读模糊的叙述声音产生的缘由,而这些都折射出中西文化冲突下女性主义自我赋权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论简·奥斯丁小说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奥斯丁小说以女主人公为内聚焦视点,利用大量的自由间接话语,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建立起同情的纽带,使读者认可女主人公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  相似文献   

7.
从女权主义话语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进行关照,诠释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话语的"黑色"声音、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颠覆以及消解、重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的路径——喻指。小说以人名、物名、地名喻指白人文化主导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折射出黑人妇女在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从"迷失自我"到"彰显自我"的成长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主义话语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8.
走出樊篱 找寻自我——《紫颜色》之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旗手艾丽斯·沃克的一部力作.本文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同性恋女性主义等文学批评理论,从女主人公西丽的身份和性格发展入手,对这部小说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揭示出20世纪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性别、阶级、文化、两性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占卜者》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莫拉格追求独立和女性自我属性的成长历程.小说中,作者所代表的第三人称与女主人公所代表的第一人称叙述声音交替出现,这种复线式叙事模式为该小说提供了一种质疑性别差异的女性声音和女性视角.女主人公在运用第一人称叙述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女性话语权,并能够自主构建女性的成长历程,言说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爱》不仅仅是女主人公简的浪漫史,更是她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的艰难的成长史。全篇首尾呼应连贯一致的主线是女性作为父权社会的他者的混合身份自我认同的过程。通过这种认同,夏洛蒂为她的女主人公找到了既符合维多利亚道德规范又能保留女性相对独立的自我的实现灵与肉的协调的路,虽然这条道路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某种乌托邦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的青睐,作品因其描写了一位美国南方女性在种族歧视、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中如何建构自我、追求平等和自由而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阐释文本,解读沃克如何将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结合于女主人公西丽之身,建构女性主义性别权威性和性别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多丽丝· 莱辛在《好邻居日记》中书写了英国社会中边缘群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在消费社会的话语建构下,作品中的老年群体和女性对自我身份产生了怀疑,而身份焦虑背后指向的是他者的困境.通过不断追寻爱,老年群体最终实现了身份认同.莱辛的小说展现了人在消费社会、父权制度等压迫下的多重困境,反映了莱辛对边缘群体追求自我身份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按自己的性别立场对清代女性写作展开评论,通过强化女性的文学成就改变女性缺失的社会价值,在代表父权社会的象征界中寻求女性自我的身份与认同,表现出较为自觉的诗学意识和女性意识.但是,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家们一方面在努力表达着属于女性自己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却还是没能逃脱女性边缘化的命运,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使她们的主体性话语表达陷入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少数话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声音,而其"女性少数话语"更深刻地揭示了少数民族作为"他者"的边缘生存﹑边缘身份和多元文化的特点以及产生等主要问题.澳大利亚的四位少数民族女性代表作家及其文本是对主流话语的批判,揭示了"异化" 和"他者"边缘处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成长小说并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和冒险故事,更着重描写人物道德和心理发展过程.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和未知世界中有意义的生活.由于那时展现给成长小说主人公的机会与那些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人的真实经历极为吻合,成长小说特别适合那个时代不断发展的中产阶级的价值需要,迎合了他们在文学指导和思想启迪上的趣味,因此变得较为普遍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女性探索自我和自由的经典读本。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小说是在男性的叙事中用男性的视角来虚构女性人物,因此并非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解读小说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其追求独立自由、试图改变维多利亚父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角色的历程,进而探析福尔斯在作品中所渗透的男权意识形态和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波拉.沃格尔的剧作《我如何学会驾驶》主要展现女性心理成长历程。女主人公在11岁被引诱学开车时受到中年舅舅的性侵犯,然后,进入拉康所说的"镜像"阶段。她在父权镜子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中成长。知识的积累与个人的争取使女主人公认识到异化的自我与本真自我的区别,决定追寻后者,摆脱"镜像"中的自我,挣脱父权的樊篱,驾驶自己的车辆,掌握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虽是其早期作品,却在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爱玲在小说的故事层面采用"对抗式"方式发出女性独特的"声音",在话语层面则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全知叙述者叙述视角、女性人物主要视角、男性人物视角和女性人物视角对比,以及女性认知叙事视角等叙事策略,在话语层面为叙述声音建立了权威性,从而委婉含蓄但却清晰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作者以女性视角对中国经典故事《霸王别姬》进行的新的塑造和建构,使得女主人公虞姬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从身份建构的视角出发,分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人公莎拉由于自我受到压抑而产生的自我身份危机,以及她重建自我身份的过程,以期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