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界融合作为当前文化产业领域最主要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之一,对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其融合的形态突出表现为跨门类融合、跨要素融合、跨行业融合、跨地域融合和跨文化融合等。推动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寻找业态融合的动力,提升业态融合的品质,把握业态融合的本质;要以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路径创新为主要支点,为文化产业的业态跨界融合寻求创新保障。  相似文献   

2.
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的融合,要充分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中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将博大精深的内容进行宣示;要调动一切积极性,使大众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弘扬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要找到新兴文化产业的市场切入点,将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发展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涉及多要素组合,体现的是资源、实力、效益、市场潜力、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与合作。公共性、原创性、集聚化和跨界融合性是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山西要实现文化产业的突破发展,就要极力推动公共文化带动模式、科技创新模式,要大力强化文化的集聚融合效应,注重新兴文化产业链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品结构上要增强产品特色,提高内容价值,培育文化品牌;产业结构上要实现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跨界混流;区域结构上要加强跨区域的供求匹配。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以要素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资源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个有限但有效的政府,既要减少政府管制,又要体现文化例外要求。  相似文献   

5.
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意味着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从"选择性个人"走向"整体融合".5G+AI技术群推动文化产业在生产端、运营端、营销端、物理终端以及数据端实现全产业链创新.数据驱动、算力驱动、场景驱动成为5G+AI技术群主导文化产业业态创新的内在机理.在5G+AI技术群的影响下,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是新技术驱动下的动态调适,亟需通过文化生产智能化战略、文化运营智能化战略、文化营销精准化战略、文化业态分类跃迁战略以及文化创新扩散战略实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新发展.同时,对于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的技术伦理问题也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为5G+AI技术群主导文化产业创新规定合理的创新边界.  相似文献   

6.
新兴文化业态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态势具有产业聚集、科技融合、产业聚合的特征,是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领域和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积极培育与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此,探究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的依据与动因,使之在文化强国视野下更好地构建和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机制,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是引导产业发展思维转变、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支撑。新基建带来的支撑设施、支持技术与创新环境,促进了"文化+科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并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新兴文化业态培育、数字文化资源传播、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推动新基建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产业、政策等三个因素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文化企业运营模式,积极主动、全方位地融入新基建;打造文化产业平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文化政策保障,优化文化产业监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蓝色经济的发展须以蓝色文化、海洋文化为支撑,充分发挥"文化"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发展蓝色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山东半岛文化资源的设计转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并建立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符合区域经济实际,并具有高端、跨界、综合、前沿等特点的文化产业格局。具体可从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工业设计产业、创意商贸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四大版块着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在冼夫人文化的内涵、精髓和时代价值,冼夫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回顾国内冼夫人文化产业研究历程,提出冼夫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创新研究、冼夫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互联网+"冼夫人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研究等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休闲城市,是全球性的发展潮流.其内涵包括:生态型的经济模式、高性能的资源利用、知识型的服务产业、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它的发展有待于文化产业做出重大贡献,并且与创意、科技、生态、经济等领域形成跨界合作.中国要根据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在以下方面进行重点创新:探索文化产业与生态城市相结合的运作形态,加强文化与科学的融合创新,在东中西部形成文化产业与生态城市相结合的大格局,传承和开发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等.  相似文献   

11.
在新增长理论下对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研究,可以促使两者融合发展.目前,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基于新增长理论发展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应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民族文化旅游新业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致力于洞察国际形势和国内趋势,探讨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第十七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以"新使命:大国文创与文化小康"为主题,着眼于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协同,以科技创新助力文化创意,探索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以大国文创稳步推进文化小康。  相似文献   

13.
新业态视域下,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体现在产业的融合能力、产品的创新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市场的拓展能力。广东文化产业具有科技融合能力强、企业多元化与产品多样化、产业规划有效推进资源整合、本地与海外需求充足等方面的竞争力优势。与国内省市比较发现,广东文化产业面临扩大规模和深化集聚瓶颈、传统产业升级难、科研投入过于集中和投资增长缓慢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提出整合政府资源以拓展新兴产业链、创新保护落实到基层、强化企业合作、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以加强全球竞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新的经济形态下,传统文化产业应致力于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积极跨界融合,依托计算传播学和深度学习二者融合的强有力驱动,将人工智能理念融入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升级的全链条过程之中。依托相关技术,在文化消费环节,构建良好的引导反馈机制,并推动文化产业的再生产和再升级,使其在数字经济转型背景下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的主体规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交叉融合的新型产业,是保持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新兴业态,也是我国参与国际文化经济竞争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当下文化产业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对文化产业的本质内涵认识含糊,缺乏鲜明的产业主体意识;产业类别划分缺少行规依据,缺乏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分类精确的科学管理;政策性支持体系十分薄弱,全局性宏观管理措施不力。当代文化产业必须树立文化本体观念,坚持创意核心思想,不忘产业主体意识,这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宏飞 《东岳论丛》2012,33(6):144-146
从文化产业的演化角度分析,由于产业融合带来产业价值归类难以界定、网络文化产品提供者个体化和交易跨界化与隐性化、文化产业演化过程中组织规模过小,这些都使得文化产业统计核算难度增加.对此,应加强统计普查和调查工作,做好网络文化产品专项调查以及统计法规的切实实施,做好文化融合产业的相关归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包含着多种业态.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内容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展现出人文化特点、高技术特点、虚拟化特点、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的特征也在更新,这意味着全面审视网络文化产业还需立足产业的发展变迁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发展,最终取决于产业自身能否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支柱性产业"战略设计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必然地进入一个新的轨道与层次,即以文化产业为圆点的360度的产业运动。在内涵上表现为内容创造、技术研发、平台载体、资本组织、管理服务等各个层次的文化加值、创意提升和模式创新上,在外延上表现为与其它各种产业形态宽领域、深层次的联动、融合。本文主要从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文化空间融合促进产业与城市的联动发展两个层面,切入对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趋势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在产业内外驱动因子的推动和引导下,以产业构成中的行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构建动力机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组织再造,从而形成具有发展旅游和文化双功能的新型产业.企业行为取向、旅游者多元化需求、政府引导、中介机构发展、市场机制作用等因素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实现融合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旅游业与文化业融合运作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文化旅游圈融合运作模式;项目开发融合运营模式;文化旅游节庆与会展推广模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吸引模式等.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强化政府职能,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运作提供政策保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氛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步伐;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5):31-3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建设领域,科技作为第一推动引擎的作用同样显著,文化与科技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已经纳入到许多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和文化创新体系。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全面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的能力水平,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