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大量事实的支持:人类在同一个全球生态环境下生存,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会影响地球上的所有国家;人类活动的全球化带来了更多的全球性问题,如难民问题、毒品走私、恐怖主义问题、传染性疾病等;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的共同性更深刻地显示在经济的全球化上。在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中,各国经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前的一些国际经济动态提醒,理论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现实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是有距离的。现实中,存在着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实现的诸多因素,如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战略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等。因此,要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英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增长使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复杂而紧迫的问题,也使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一些西方国家,一段时期曾经陷入某种困境的社会科学开始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英国社会科学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刘小平(以下简称刘):邓正来先生,您好。您对某一学术领域或问题的关注始终都是基于对困扰自身的一个一般性问题,即社会秩序的型构及其正当性问题的思考和追索而展开的。那么,您对“全球化”问题的最新关注是否也是如此呢?邓正来(以下简称邓):可以这么说。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社会秩序的型构及其正当性问题。自1992年以来,我先后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国的社会科学自主性”、“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三个领域进行研究,这些论题在一般意义上都与中国社会秩序的型构问题有关:其间关涉到构成中国转型进程之基础的三种知…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11):18-20
全球化时代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话题的时代,政治全球化是全球化或经济全球化时代衍生出的一个命题,已经成为不可阻挡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政治全球化过程,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一系列政治领域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追求兼容的政治文化、协调的政治行为、平衡的政治格局的国际政治过程。全球化时代的政治走向,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政治行为从对抗走向合作,政治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全球化”一词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在许多读者的眼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词汇也莫过于全球化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球化本身又是最具争议的词汇。毋庸置疑,澄清全球化的概念、挑战以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治理全球化———权力、权威与全球治理》一书是《全球大变革》系列丛书的第三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全球大变革: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球大变革指南:介入全球化争论》) ,该书也是继《全球大变革…  相似文献   

6.
欧洲大家庭和欧洲共同情报系统新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看法,再次使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当今世界的情报交流是国际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关系、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等方面正常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劳动的分工、各个国家情报中心为有效的合作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将有助于这种系统的建立。但是,应该记住的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只有在双方(或各方)很好地发展互惠的情报技术和数据库的条件下才会产生。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所(以下简称INION)的数据库已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该数据库拥有100多万个记录,且年增长速度为20万项。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的“普遍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璋 《探求》2001,(4):52-53
当今 ,全球化浪潮正席卷全球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针对全球化所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必须提倡一种新的伦理———“普遍伦理” ,并强调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义务共同遵守这一全人类共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一、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 ,促使世界各国反思传统的伦理 ,以确立全球新伦理———“普遍伦理”众所周知 ,由高新技术引发的全球化的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 ,但也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核扩散、霸权主义以及因滥用科学…  相似文献   

8.
姚文放 《求是学刊》2002,29(5):18-20
“全球性”与“现代性”可能是目前人文社会科学中最热门、使用率最高的概念了 ,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极其密切 ,以至人们提起一个 ,就自然会想起另一个。然而问题在于 ,“全球性”是一个空间性概念 ,是对于全球范围内人类生存状态趋同性的界定 ;“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性概念 ,是对于“过去—现时—将来”的时间链中“现时”这一时间段的特点的概括 ,二者何以能够如此密切地相互交叉、彼此融通呢 ?二者交叉融通的关节点何在呢 ?当今滚滚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冲决一切制度、地域、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固有差异 ,拆解着以往矗立在不同文化之间的种…  相似文献   

9.
亲近自然—人类生存发展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的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些是未曾预料或难以预料的,但发生了,如“9·11”爆炸事件;有些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生态、环境问题。事实证明,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靠科学技术、经济手段是不行的,还必须进行文化价值观的调适。“全球化”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和尖锐了,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步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成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明显的底色.这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绝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在促进贸易自由化、资本国际化以及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异化了科学技术,衍生了科技安全问题,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安全带来了严重冲击和挑战.对于正在融入世界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我们应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维护人道的、正义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科技安全原则;提高科技安全意识,加强科技安全研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科技安全综合实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安全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  相似文献   

11.
刘壮杰 《社科纵横》2004,19(5):44-46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也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就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促进就业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也体现着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周肇光(以下简称周):程教授您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又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等学会的副会长,也是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组的专家。您的学术影响已深受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与肯定,并且,您从中学开始接触社会科学至今,即便在十年动乱期间您都依旧在系统钻研马列原著,是否可以就此问题谈一下您的感触?程恩富(以下简称程):1950年,我出生在上海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文革”前在中学读书时就对政治理论课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成了人文学者和文化界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学活动带来何种影响,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何,正成为国际学术理论界的前沿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中国学术界应当就经济全球化对文化、文学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解答,并需要就这一迫切而重要的现实问题加强与国际学术理论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围绕着“全球化”与中国文化、文学研究关系的讨论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在全球化进程中 ,始终伴有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我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的确立、体制改革的推进、法制建设的借鉴、开放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也引发了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自由化思潮的骚扰、政治文化的冲突、文化强权的压力、民族认同的消解、激进主义的滥觞等问题。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正确的对策应是 :树立全球意识、更新政治观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和平外交 ,以促进我国政治发展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罗惠敏 《社会》2004,(3):22-26
理论天地 在当今,我们已经不能忽视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它对我们的生存和未来产生的巨大影响。面对如此丰富的而且不断增加的文献,我们似乎有必要对全球化理论研究做一个疏理,对全球化研究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以便我们将那些在这个世界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暂时的或瞬间的事件,与那些标志着新的历史转折点的出现及发展的事件作出区分,得出一种较全面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世界经济陷入一片混乱。俄罗斯被经济问题所困扰,许多东亚国家的金融市场杂乱无章,经济体正在经历着汇率体制的大幅度波动。全球化,亦即经济体对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开放,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情?马来西亚在这个时期所作出的决策以及随之而来经济的快速复苏,使许多头脑清醒的职业观察家开始对全球化的益处产生质疑。今天,全球化问题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然而,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1 9世纪晚期人们曾经经历了一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运动。在2 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这一早期的全球化时代戏剧性地结束了。由哈罗德·詹姆斯撰写,…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全球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伴随着经济周期和长期的霸权,总的趋势是全球化由中心地带向边缘地带扩展.当代全球化的趋势是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各国的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当代全球化面临着石油危机、金融投机体系和货币体系的危机、生态危机以及替代危机等问题,需要各国政府认真地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播越来越多地在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范围内快速发展,许多问题都只有在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范围内才能得到解决,并由此形成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既对原有的民族国家理论带来了挑战,也使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形成的挑战以及解决挑战的方式问题一跃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贾英健的新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以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正在经历深刻的空间变迁,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空间崛起"的时代,"空间"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生活.2012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中国社会结构迎来了一个历史性变化——中国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这意味着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遭遇空前的挑战.如何对这一新的时代特征进行理性把握和全面审视,这是当今时代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目标、功能、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的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越来越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过程向重结果、从重静态评估向重动态评估转变。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预测性和超前性、社会效益的滞后性、实践检验的不普遍性和间接性,它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评价的客观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确保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公正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一个科学、健康的科研导向,一直是广大社会科学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标准是科研管理创新的一个不懈的课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